浩瀚星空,無窮的星星,吸引著人類逐步探索的欲望,為了實現對星球的征服,一群人類中的佼佼者們毅然踏上了宇宙飛船。
從上世紀60年代加加林正式踏入太空之后,航天員這一新興職業開始嶄露頭角。
雖然說這些人類中的佼佼者都受過十分嚴苛的訓練,但是終究擺脫不了人類體質的限制。
為了盡可能的激發工作能力,航天員對于性別的選擇也逐步擴大到了女性。
從生理上講,女性體內雌激素和鎂代謝能力更加優越,這意味著他們更難出現血栓,抽搐等異常癥狀。
那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要求女性上天之前吃避孕藥?是為了防止發生什么?
一、航天員選拔
雖然婦女能頂半邊天,但是航天這個重要的事業,究竟誰能擔起這個責任,必須通過嚴苛的選拔進行挑選。
對于航天員的選拔范圍并不是在普通人群中進行挑選,大都是出自于空軍的飛行員。
能夠通過航天審核的人,大多是各大戰區的王牌飛行員,在空中的飛行時間至少有上千小時左右。
每一個備選者都擁有非常高超的飛行技能,同時身體素質也十分過關。
就是這些基礎的要求,在剩余的眾多航天候選者中女航天員已經成了百里挑一。
豐富的航空飛行經驗,意味著在高空失重情況下操作員更容易憑借著豐富的經驗冷靜判斷。
通過對身份、醫學、心理素質等全方面考察之后,訓練人員這才進入預備航天員的訓練正式開始。
首先要說的訓練項目,是超重耐力和適應性訓練。
在火箭起飛和降落的過程中,會有短時間的超重或失重,在高速離心機的訓練之下,短時間內預備航天員身上會承載著自身八倍的重力。
嚴重者可因此眼球充血,所以必須在上天之前挑選和訓練人才。
第二,抗暈訓練。
這項訓練針對前庭的功能,前庭是人體的位置感受器。
人體因此感受到運動和旋轉,這個器官位于耳道深處,與日常民眾暈車暈船的癥狀息息相關。
暈車并不是普通人的專屬,飛行員也可能如此。
他們雖然日常經常要遭受飛機的翻滾,但并不能代表他們能夠承受住火箭帶來的旋轉。
航天員要求在高速的離心旋轉之后,航天員必須清晰的分出東南西北,這對于宇航員是否能在宇宙中掌握方向十分重要。
第三,抗沖擊訓練。
在火箭著陸之前飛船會進行減速,最終實現著陸。
著陸過程中宇航員會遭受巨大的沖擊力,這項訓練就是盡可能增強航天員的抗沖擊能力。
雖然現如今有各種防護,但是保護的核心依舊在航天員身上。
第四,浮力水槽訓練。
這項活動模擬的是在失重環境中的工作,飛行員在天空上需要進行維修的工作,由此對于身體姿態的控制以及體力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并不是誰都能夠一邊穿著200多公斤的衣服,另一邊完成復雜的任務要求。
第五,野外生存。
航天任務結束之后,返回艙也是有可能飛到既定著陸場之外的地方,有些時候甚至是在大海中。
尤其是美西方國家更喜歡將火箭落在大海中。
在等待救援人員抵達的時間里,航天員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活下來,雖然配備了手槍自衛,憑借數發子彈能夠起到的幫助其實不大。
從這些訓練項目可以看出,身強體壯的人更容易通過考核,這并非是故意為難女性,而是宇宙的特殊環境提出的考驗。
在體制上女性心態要落后于男性,同樣的考核標準女性想要達成更加困難一些。
二、女航天員
1961年加加林登上太空,世界航天第一人的身份令他成為了捷列什科娃的偶像。
捷列什科娃出生于蘇聯,年輕時在工廠上班,后來因為跳傘運動進而參加了蘇聯女航天員的選拔。
在加加林登上太空的次年,她就進入了女航天員的候選名單。
1963年6月,捷列什科娃與蘇聯東方6號飛船一起飛向太空。在整個飛行過程中,捷列什科娃出現了多種身體不適。
最終她在經歷繞地球飛行48圈,累計飛行70個小時之后,平安返回地球。
目前中國一共有4位女航天員,與區區4人相比,中國男航天員的人數則要多不少。女航天員的選拔真的這么困難嗎?
上世紀美國為了積極探索宇宙,傾盡全國的資源打造了NASA,并且挑選了13位女航天員。
美國上世紀60年代就能夠登上月球,載人航天技術更是領先中國30多年,就是這樣成熟的體系下13女航天員都沒能最終通過考驗。
根據當時的報道,僅僅在地面模擬環境實驗中,這13位女性就都已出現了身體不適的癥狀。
要知道,這還是在白人體質優于黃種人體質的情況下。由此可見,中國的兩位女航天員究竟是怎樣優秀的存在。
不過,廣大沒有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員并不能證明其不夠努力,更多的是生理原因的限制。
尤其是女性每個月都要來的生理期,無論是當年的美蘇還是眼下的中國,都無法處理,只能通過服用避孕藥。這是為了防止發生什么?
三、生理期的限制
太空特殊的環境之下,對于航天員身體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即便是飛上天的航天員,在太空艙中也每天必須進行兩個小時的肌肉鍛煉。
但是經期又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對于女航天員日常工作的開展有極大影響。
由于航天的飛船耗費巨大且運載能力有限,所以在衛生用品方面就做的十分考究。
而女性在生理期時所用的衛生巾,會擠占貨運飛船本就不多的運載能力。
很多女性由于體質問題,會出現痛經的癥狀,大多數女性會在此時采取熱水加止疼藥的方式。
但是在太空中由于運載能力和缺乏重力,熱水袋、衛生巾這種東西實質上能夠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月經還可能會導致人頭暈惡心,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重力,受損的皮膚恢復需要更長的時間。
出血量也會比在地上多許多,有一種說法叫宇航員在太空中來月經,嚴重者可能威脅生命。
如今尚沒有完美的技術完全模擬出地面上的使用環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躲過生理期。
火箭發射一次資金耗費甚大,各部門協調統籌安排工作是一個天文數字。
對宇航員生理期讓步是不可能的,所以調整生理期的方法只剩下服用緊急避孕藥。
為了迎合發射計劃,航天員需要至少三個月時間來調整生理期,這不僅是為了時間考慮,更是為了防止女航天員懷孕。
胎兒如果在懷孕早期便進入微重力與宇宙射線輻射的環境,很有可能對其基因造成影響。
同時由于失重環境下磕碰在所難免,懷孕飛行顯然增加了流產的風險。
以太空簡陋的醫療環境,宇航員只能束手無策。
如果宇航員在太空出現月經,加之排泄問題,如果沒有相關管理,那么太空站中的空氣就會十分粘稠,進而影響到呼吸系統。
為了保證空間站中的空氣,宇航員排泄之后甚至需要將自己的排泄物進行密封,顯然女性衛生用品不具備這個條件。
服用避孕藥執行太空任務雖然簡便高效,但是卻讓一些突發情況難以估計。
比如如今被困在國際太空站的兩名國際航員,由于太空環境復雜且失重,空間站本身很容易出現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宇航員的工作時長或有可能延長。
就目前來講,執行短期航天任務時,大多使用避孕藥的方式。
如果執行任務時間較長,那么就只能用吸水力強大的尿不濕或者是姨媽巾進行處理,執行任務的風險性也因此增加不少。
結語
能夠登上太空的女性,真正堪稱巾幗不讓須眉,他們相比起男性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難,身上所攜帶的軍功章也因此顯得更加熠熠生輝。
不過各方專家也必須特別注意,在航天探索事業中保持性別平等自然重要。
但如今太空探索任務越來越多,如何提升航天員的生活品質就成了頭等大事。
服用避孕藥果然可以躲過生理期,但是其內部高昂的激素卻給人體的內分泌甚至是生殖器造成影響。
如果相關生物專家可以克服這方面的問題,或許未來航天領域中女性的身影將會越來越多。
參考資料: 每日科普|航天員是如何選拔和訓練的? 2022-12-06 中國載人航天 女航天員飛往太空前,為什么要吃避孕藥?這是為了防止發生什么? 2024-08-23 小曙歷史 女航天員去太空時,為何要吃避孕藥?在飛船中到底會發生什么? 2024-06-16 奧秘解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