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本文指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而鈉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具有維持酸堿平衡、維持應激性、調控血壓的作用。長期不吃鹽,體內缺鈉,人會有四肢無力、食欲缺乏的表現。鹽對人體作用很大,那為什么不給 1 歲以內寶寶的輔食里加鹽呢?其實,除了鹽外,肉、蛋、奶和各種蔬菜、水果中也含鈉,只不過不 是以氯化鈉的形式存在,所以沒有咸味。寶寶每天吃的奶和輔食中已經含有足夠的鈉,可以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求,額外加鹽,反而容易導致鈉的攝入超標。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鹽攝入過多的害處
人體內約有 95% 的鈉是經由腎臟排出的,只有約 5% 隨著汗液及糞便排出。寶寶的腎臟功能發育還不成熟,腎臟的濃縮和稀釋功能都比較弱,對鈉的代謝能力有限。攝入過量的鈉會增加腎臟的負擔,還可能引起體液潴留,導致寶寶出現水腫。另外,鈉攝入過量會引起腎臟潛移默化的改變, 提高成人期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發生的概率。
鹽到底什么時候加
從純母乳喂養過渡到添加輔食的寶寶更適應清淡的口味,因此,1 歲以內要盡量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不要加鹽。1~2 歲的寶寶,在逐步嘗試家庭食物的過程中,可以攝入清淡低鹽的食物, 每天的鹽攝入量應控制在 1.5 克以內。
注:1 歲以后,寶寶的輔食中可以開始添加微量的鹽。1~2 歲寶寶每天的攝鹽量應小于1.5 克,2~3歲寶寶每天的攝鹽量應小于 2 克。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小心不知不覺吃進去的鹽
科學研究證實,高鹽(即高鈉)攝入會為人們埋下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腦卒中的隱患,也會增加患胃癌和骨質疏松的風險。因此,限制鹽的攝入必須從嬰幼兒期開始。
!警惕食物里的隱形鹽
從為寶寶添加輔食起,不少家長做到了不放鹽、少放鹽,但卻忽略了食物中隱形鹽的攝入。以下這些食物含有隱形鹽,家長要引起注意。
注意1 面條、餅干和面包
一些市售食物會額外加鹽,如面條、餅干、面包等,寶寶從這些食物中會額外獲得一定量的鹽,家長烹調輔食就要注意控制鹽的添加量。
注意2 湯類
一些湯里含有較高的鹽量。
注意3 薯片及加工肉類
薯片、加工的肉類往往含有較多的鹽。
注意4 奶酪
奶酪雖然屬于較為健康的食品,但也是高鹽食品,需要控制攝入量。
相比牛奶,奶酪中含有更多的鈣、蛋白質和脂肪,B族維生素和益生菌含量也豐富。但奶酪納含量較高,建議寶寶1歲后再食用。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糖一點也不碰?1歲以內盡量不碰
家長在給寶寶制作輔食時盡量不要額外添加糖,包括蔗糖、果糖、葡萄糖及果葡糖漿,還包括蜂蜜、果汁。同時,盡量少選擇餅干、蛋糕等含糖量高的食物作為輔食。糖可以提供熱量,但缺乏其他營養素。過多攝入糖對寶寶的健康不利:引起維生素B的缺乏;影響寶寶對其他口味食物的適應;多余的糖還會轉化成脂肪,從而增加寶寶肥胖、齲齒的風險。
谷類食物所含糖類與蔗糖有什么不同
谷類食物所含的糖類為淀粉,可以在人體內經消化轉變成葡萄糖,是機體能量的重要來源。而蔗糖屬于添加糖,世界衛生組織稱添加糖為游離糖,需要控制攝入量,包括果糖、麥芽糖、葡萄糖、果葡糖漿、蜂蜜、果汁。生活中常見的山梨糖醇麥芽糖醇、木糖醇、赤蘚糖醇等糖醇類物質,雖然名字中有“糖”字,且具有某些糖的屬性,但并不是糖,因此被歸入食品添加劑。
寶寶攝取多少糖合適
正常情況下,包括母乳、配方奶在內的食物中的乳糖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已能滿足寶寶生長發育和日常活動的需要。但是,現代的飲食環境使得許多寶寶都有額外的糖攝入,因此控糖非常有必要。
7~12月的寶寶:
半歲以上的寶寶體內能分泌較多的淀粉酶,具備消化演粉的能力,因而能夠嘗試谷類輔食。盡量不讓或少讓寶寶吃額外添加蔗糖的成品輔食,給寶寶挑選成品輔食前,家長一定要看清配料表。
1~2歲的寶寶:
這一年齡段的寶寶胃腸消化功能進一步加強,能吃的食物種類已接近成人。只要讓寶寶均衡攝入谷物、蔬菜、水果、畜禽肉魚蝦、蛋類、豆類及其制品、奶制品等,就能保證寶寶攝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即糖類。
葡萄糖水不能隨便給寶寶喝
不少家長會給寶寶喝葡萄糖水,或是為寶寶去除黃疸,或是為寶寶喝的白開水調味,或是作為營養素。事實上,人體一般只有低血糖時才需要口服葡萄糖,或于醫學治療的需要。葡萄糖是單糖,寶寶腸道內沒有限速酶,口服葡萄糖水后會血糖升高,造成胰腺和腎臟應急,對身體不利。因此,葡萄糖水是不能隨便給寶喝的。以下是葡萄糖水的誤用謠言及糾錯說明。
謠言1:給寶寶喝葡萄糖水,可以促進黃疸吸收,讓寶寶的黃疸盡早消退
糾錯:
新生兒黃疸分為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需要醫學治療。生理性黃疸一般只需要通過增加喂養量,使寶寶的排便量增加,促進腸道內的膽紅素排出,降低體內膽紅素水平,就可達到去除黃疸的效果。葡萄糖在腸道內不需要消化而被直接吸收,只能增加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一般不會增加寶寶的排便量,對黃疸的消退沒有直接作用。
謠言2:媽媽母乳沒下來或母乳不足的時候,可以給寶寶喂些葡萄糖水
糾錯:
寶寶出生后,如果體重下降超過出生體重的 7%,或者有需要營養支持的醫學指征,就要額外增加營養。但是給寶寶喂葡萄糖水并不是良策,如果母乳不足,可以選擇嬰兒配方奶粉。
謠言3:寶寶吃蔗糖會得齲齒,換作葡萄糖就可以了
糾錯:
吃葡萄糖比吃蔗糖、乳糖的危害更大。人體能直接吸收的糖是單糖,而葡萄糖就是單糖,蔗糖、乳糖則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雙糖,不能直接被吸收。寶寶吃了葡萄糖后,血糖急劇升高,這會加速體內胰島素的分泌,增加胰腺的分泌負擔,對寶寶健康是不利的。
謠言4:寶寶乳糖不耐受,可以添加葡萄糖
糾錯:
乳糖在人體內經乳糖酶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后被吸收利用。細胞將葡萄糖轉化為二氧化碳及水并釋放熱能。如果寶寶體內缺乏足夠的乳糖酶,當攝入大量乳糖的時候,就會出現乳糖不耐受,導致大便次數增多、變稀,脹氣,體重不增等。如果經醫生診斷為乳糖不耐受,家長需要選擇無乳糖的奶粉,就是把配方奶粉中的乳糖換成麥芽糊精、玉米糖漿等,而不是添加葡萄糖。因此,寶寶乳糖不耐受,也不推薦給寶寶喝葡萄糖水。
嬰兒配方奶粉中含有蛋白質、乳糖、DHA、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接近母乳,可以作為母乳的替代或補充。
更多內容可參考我最新編寫的《寶寶輔食黃金計劃》,介紹了輔食添加的基礎知識、原則和進階指導,精心設計7~12個月的輔食推薦一日總安排和輔食添加月計劃,提供的233道輔食制作方法,每個輔食制作都有配套操作視頻,新手寶媽更容易上手。
《寶寶輔食黃金計劃》 √ 34個輔食添加要點+22個喂養細節 √ 6個階段輔食添加月計劃+日安排 √ 233道營養輔食+40道功能食譜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7~24月齡嬰幼兒喂養指南”編寫,讓寶寶少過敏、吃飯香、身體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