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經,過女兒國,情關難渡,左右為難。
可把眾網友急壞了,紛紛獻策:“先娶國王后取經,不負如來不負卿。”
大河笑了,說得輕巧?在女兒國,純純的重體力活,就唐僧的小身板,轉眼就成藥渣了,還取什么經?
不過,大河倒有一計,只要唐長老在念經的時候,把盤坐改為跪坐,身體就會大為改觀。
一、 跪坐導引術
跪坐,是中華導引術中,最基礎的一個姿勢,通常會結合其他的動作、呼吸,達到提升體質的目的。
越是基礎越關鍵!
上期,我們講到了足跟的太溪昆侖穴,其重要性,決定了人身的根基和未來。
古法八段錦的幾個式子,都有提拉腳踵的動作,這只是文練。
跪坐,即是武煉的一種技術,初級可以用臀部擠壓腳踝跟腱,疏通經絡,增強氣血。
中級,就要像奧運會游泳隊的訓練那樣,讓身體在腳踝的力量下,成功彈起……
到了這一步,房中術的筑基就小成了。
二、 極簡健身
提到跪坐,有人會想到日本的禮儀。
其實,跪坐是中國自古以來標準的坐姿,古時稱為正坐。
正坐的標準姿勢,上身挺直,臀部坐于腳踝,雙手放于膝上,身體端莊,目不斜視。
大河教你個小技巧,一開始足跟分開,能減輕疼痛,如果要安穩,那就把足跟向內并攏即可。
咱們推崇的極簡健身,這個動作,平時看電視、看書都可以采用,生活養生兩不誤。
三、 調理脾肝腎
跪坐的強化動作——向后拉伸脊柱,拉伸大腿的肌肉,調理脾肝腎經絡;向前伸展腰脊,保持脊柱中正,改善髖關節應力。
同時,逼迫氣血入膝,肝主筋,膝為筋之府,所以跪膝法能大補肝腎,有效地作用于足部跟腱、膝部關節、股部經絡,解決腰膝疼痛的問題。
跪坐能有效按摩臟腑,改善血液循環,柔軟腿部及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增強下肢柔韌性,對于減肥、積水、骨刺都有很好的幫助。
四、 引氣下行
小兒之氣在腳,喜歡蹦蹦跳跳,難以安靜。
青年之氣在腰,沉溺男歡女愛,通宵達旦。
中年之氣在上身,故血氣方剛,頭腦冷靜。
老年之氣在頭,但是卻陰多陽少,故失眠健忘,腰膝酸酸、步履蹣跚、頭重腳輕,不小心就會摔倒。
跪坐就可以引氣下行,實現上下之氣的有效交通。
五、 墻里開花墻外香
跪坐,既可以養生,也可以健身,是古法八段錦中,一個重要的武煉技術。
武師的跪法,腳趾要蹬地,隨時準備拔劍相搏。練飛檐走壁的功夫,要從坑里跪坐彈跳出坑外,才能出師。
這個技術,是中華古代的武術家、養生家傳承下來的,只不過,現代人早已忘記了自己家的寶貝,卻被日本的居合道所迷惑。
中華的正坐,在唐朝傳入日本,由日本武士改進演化成居合道拔刀術。
之所以叫居合道,“居”通“踞”,即跪坐狀態下的劍術,瞬間以跪坐姿態直接出招,旨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六、 文化傳承
居合道的源頭,還是中華武術。
在初中課文《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是劍道高手,一言不合,立即由跪姿轉為攻擊,挺劍而起,脅迫秦王。
秦王也不白給,能在馬上得天下的皇帝,武功自然不弱。
只不過,唐雎的武功更高一籌,秦王剛由正坐變為長跪,唐雎的寶劍已經架到脖子上了……多么驚心動魄的武功對決!
七、 極簡健身
唐僧過女兒國,那是西游記的故事。
但現實中,佛教高僧曇鸞法師,向道家陶弘景求教養生之道,這可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
中華的寶貝太多了,可惜的是,許多寶貝,都是墻里開花墻外香。
經過了疫情的磨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中華傳統養生導引術,這也許是極簡健身傳承的機緣吧。
應粉絲邀請,10月份,將在成都舉辦古法八段錦線下交流會,大河精心準備了養生錦囊,那些平臺不讓說的、不便說的秘密,暢所欲言,就等你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