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酒都,現代鋰都
地處西南腹地,川滇黔三省結合部,很長一段時間,宜賓是一座以五糧液、竹林、茶園等傳統產業和生態資源為大眾所知的西南小城。
轉折發生在2019年。
當年全球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投產宜賓,其后上下游企業紛至沓來,幾年間,動力電池成為宜賓繼白酒之后,第2個千億產業。
也是在寧德時代投產宜賓的第二年,2020年開始,宜賓年年進入全國GDP百強城市名單,且排名逐年上升,至今升至第86名。要知道,2020年以前,全國GDP百強城市未見宜賓身影。
△ 四川宜賓 圖源:圖蟲
過去1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醞釀、爆發,到發展水平全球領先,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動力電池產業也迎來突飛猛進發展,爭搶行業龍頭落戶投產,成為諸多城市經濟加速、甚至打翻身戰的重要機遇
宜賓加速,運氣使然?還是準備已久?宜賓的翻身仗可復制嗎?
5年間,GDP增幅超1200億元
最近幾年,宜賓經濟數據一路攀升。
從每年全國GDP百強市名單來看,2023年,宜賓排名第86,較2022年躍升9位,是當年排名攀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以前,全國GDP百強城市從未見宜賓身影,2020年以來,宜賓不僅年年進入百強名單,且排名逐年上升,分別為:2020年排在100名,2021年排在98名,2022年排在95名,2023年排在86名。
從GDP數據來看,過去5年,宜賓同樣漲勢喜人,不僅在2021年突破3000億大關,從2019年-2023年的5年間,GDP從2601.89億元躍升至3806.64億元,增長1200多億元。
在四川省內的經濟地位也進一步提升。2023年宜賓GDP達到3806.64億元,同比增長7.5%,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區域經濟聚集度更顯,經濟總量占全省的比例,從2017年的4.91%提高至2023年的6.32%。
宜賓的城市定位也在發生變化。從2016年的“川南區域中心城市”,到2018年定位是“長江上游區域中心城市”,再到2021年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涵蓋和輻射范圍持續擴大。
經濟數據高歌猛進,區域定位重要性不斷提升,對這座車牌號排至“川Q”的城市來說,可謂意義非凡。
要知道,早年間,宜賓經濟支柱還僅是白酒和煤炭兩大傳統產業,人們將其形象地稱為宜賓“一黑一白”兩大產業。
△ 宜賓也被叫做“酒都” 圖源:圖蟲
以白酒產業為例。2018年以前,白酒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長期在宜賓工業中占比四成左右,利潤總額占比在五成以上,白酒產業也是宜賓首個千億級產業。
彼時的宜賓,還是一座以白酒、竹林、茶園為大眾所知的西南小城,和大部分西部城市一樣,在現代產業進程中失速。
行業龍頭落子
2019年寧德時代在宜賓投產,被視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個轉折點。
過去1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醞釀、爆發,到發展水平全球領先,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動力電池產業也迎來突飛猛進發展,爭搶行業龍頭落戶投產,成為諸多城市經濟加速、甚至打翻身戰的重要機遇。
為什么是宜賓?
從地域資源條件來看,四川省內有著全國超半數鋰礦資源,加之宜賓水運發達、水電便宜。有觀點認為,成本低廉是寧德時代選擇宜賓的最主要原因。
具體來看,宜賓作為萬里長江第一城,內河航運成本低,借以水運優勢將為企業省下可觀的運輸費用;宜賓還坐擁中國第三大水電站——向家壩水電站,水電資源非常豐富,水力發電作為一種更清潔也更便宜的電力提供方式,對動力電池產業這種高耗電產業而言,極具吸引力。
△ 圖源:圖蟲
但細究宜賓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始末,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早在寧德時代落戶以前,2016年,受單一傳統產業結構制約、發展較緩的宜賓,就對外提出,要鞏固提升白酒、化工輕紡等主要傳統產業,也要發力智能終端、軌道交通、汽車、通用航空、新材料等新興產業。
說到做到。其后幾年,汽車制造基礎薄弱、動力電池產業基礎幾乎為0的宜賓,先是率全省之先,用國資買進凱翼汽車、意圖壯大汽車產業,其后又將目光放至汽車零部件,彼時新能源汽車產業勢頭正盛,動力電池產業成為宜賓瞄準的方向。
群雄逐鹿,爭搶行業龍頭的過程中,宜賓的競爭對手,既有產業結構更健全、水路交通更便捷的城市,也有像其一樣深處內陸腹地、但生產成本低廉的城市,綜合梳理發現,企業最后選中宜賓,離不開地方政府的誠意和準備。
在寧德時代落戶以前,上游企業天宜鋰業就落地宜賓,建設和經營過程得到宜賓政府積極協助,天宜鋰業也在其后取得良好經營效果,彼時天宜鋰業董事長也是寧德時代股東之一。珠玉在前,推動寧德時代落子宜賓。
事實上,寧德時代選擇宜賓之后,當地圍繞企業發展的整個階段提供良好營商環境,由此也打動企業,推動后期更多項目落地。舉個例子,投產初期,宜賓僅用81天時間,每天24小時施工,在最短時間內完成1000畝土地平整交付,協助企業快速落地建設。
傳統是酒,現代是鋰
敢下注又有誠意的政府,打動龍頭企業落子,創造城市產業發展的一段佳話,這樣的故事其實并不是個例。
寧德時代投產宜賓后,上下游企業紛至沓來,當地動力電池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鏈持續延長。
至2023年,宜賓動力電池銷量占全國15%,全產業鏈突破1000億元,被授予“中國動力電池之都”的稱號,成為西南乃至全國動力電池產業高地。
相同的邏輯,其后宜賓又迎來英發德耀,這是首個落戶宜賓的投資超百億、產值超百億的“雙百億”光伏企業。
當前來看,宜賓不僅經濟數據跑贏,產業結構也顯著優化,煥發“新”意。2023年,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成宜賓外貿增長的最大力量。
整體來看,當地形成“4+4+4”工業發展道路。即:優質白酒、動力電池、晶硅光伏、數字經濟產業4大主導產業;機械制造、輕工紡織、能源化工、建筑材料產業4大傳統產業;新型儲能、數字能源、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通用人工智能輔助產業4大未來產業。
今年7月,英發集團主要負責人在落戶宜賓兩周年之際,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提到選擇宜賓的原因:良好的營商環境,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豐富的綠電資源,便利的水路、鐵路運輸,相關產業集群為光伏產業發展提供科技、產業配套、融合發展支撐,大學城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儲備。
值得注意的是,人才供給越來越成為宜賓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這也是宜賓一次目光長遠的投注。
時代周報記者整理發現,2017年以前,宜賓僅有一所本科和一所高職院校,彼時,技術人才短缺被視為當地產業轉型升級的最大短板之一。
宜賓的解決方案是: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就去培養,未來產業需要什么樣的學科就去設置。
從2017年至今,宜賓的高校及校區從2所增至12所,在校大學生由2.5萬增至10萬人,并結合地方產業方向設置相關科目,目前宜賓已經成為四川省除成都之外高校數量最多的城市,宜賓大學城也成為當地最大的人才庫。
企業能招到需要的人,人才能找到好去處,宜賓也正是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中,一次次創造驚喜。
(轉載開白請添加微信,ID:rafe0101)
撰文|曾思怡
編輯| 黎廣
版式| 松
? “頂流”山西,急需高鐵
? 最能打的頂流,是它
讀城記工作室
用不同的視野解讀城市精神
為熱愛生活的人們展示城市多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