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區法律援助中心和長寧區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法援幫‘寧’答”欄目,精心選取市民關注度較高、咨詢較多的典型案例深入講解,以期讓法律援助惠及更多群眾,持續傳遞司法溫情。
自媒體平臺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但也并不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如果在網絡平臺發布不實消息,除了可能會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不良影響,也可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日前,滿臉愁容的居民王女士來到了長寧區法律援助中心求助,她說,有人在網絡上散布自己的謠言,這種行為對她的身心和家庭都造成了很大傷害。
面對這種情況,她想維權又不知道怎么做,希望能夠得到專業的指導。
問:如何判定行為是否侵害名譽權?
答:侵犯名譽權的認定標準,應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確定:
1.行為人主觀有過錯:主觀有過錯是指行為人對于他人名譽權受侵害的事實主觀上存在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
2.行為人行為違法:此處的“法”應作限制解釋,僅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規。
3.存在損害后果:名譽權的損害后果主要有公民因加害人行為導致社會和他人對其品德評價降低、法人因加害人行為導致商譽下降、磋商中的合同被終止等。
4.損害后果與違法行為之間有因果聯系:侵害名譽權的構成必須是違法行為直接導致了損害后果。
法律鏈接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條: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
問:名譽權受損應該如何維護?
答:名譽權受損時,維護的方式如下:
1.當事人可以請求行為人承擔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2.可以請求侵權人更正或者刪除侵權信息;或向相關信息發布平臺予以投訴,要求更正或刪除。
3.通過向人民法院起訴來維權。
法律鏈接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一條: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
問:民法典規定名譽權侵權訴訟時效多久?
答:根據法律規定,一般債權的訴訟時效為三年,但也有例外規定。
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民法典》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法律鏈接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法援建議
伴隨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上遭受名譽權損害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
法援律師建議,一旦遇到此類問題,受侵害當事人應馬上聯系平臺要求立刻刪除相關內容。產生糾紛后可以投訴或協商解決,不能達成一致要及時收集證據到法院起訴處理,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證據,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長寧區法律援助中心
地址:華陽路112號2號樓大廳
法律援助咨詢熱線:12348
來源: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