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305篇詩歌。《詩經》內容豐富,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后世影響極大,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包括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在說理論證的時候,都會引證《詩經》的句子來增強說服力。
《詩經》在漢朝被奉為經典,直到上世紀初都是古代科舉考試的必讀科目。歷朝歷代關于詩經的研究也是卷帙浩繁,今人也有不少研究和解釋成白話文的《詩經》文章,不過不少文章有失偏頗。
比如有的把一些描述民間男女之間的愛情詩歌,非要牽強附會到“諷刺統治者”身上來,否則好像沒有時代感。而這些文章,有的純屬臆測,有的就是生拉硬拽,非要靠邊,大有嘩眾取寵之意,也缺乏文人的考據精神。
現在媒體發達,出版物較多,網上資料更是目不暇給。但是關于古代經典文獻的研究,專業性的文章和資深研究者得不到推廣,反而是不少水平堪憂的卻“名聞海內”。這些人,要么是拾人牙慧,要么是略知皮毛,尚未入門,就在那里侃侃而談,冒充大家。
其實,古典文化的傳播,需要應時而動,這是對的。即便是拾人牙慧,能夠把精華傳播開來,也是功勞顯著。可是如果非要不懂裝懂、生拉硬拽、牽強附會,那就有誤人子弟之嫌。因此我們要扭轉這種浮躁的學風,替青少年負責,把真正的美好的文化傳播給他們。
筆者是一名古文化和花卉愛好者,偶然看到一篇關于《詩經?風?秦風?蒹葭》的翻譯文章,感覺其中略有瑕疵。于是查找了一些資料,對其中的“蒹葭”解釋略有不同意見,敬請專家指正。
《詩經?風?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在現代文翻譯中,筆者看到大多數書籍和資料把“蒹葭”翻譯成蘆葦,這是正確的。但是譯文“蒹葭蒼蒼”翻譯成“蘆葦青蒼蒼”卻感覺到疑惑。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蒹葭”的解釋:“蒹,雚之未秀者。葭,葦之未秀者。”“雚”指“荻子”,“葦”指蘆葦。“未秀”就是剛生出來的樣子。如果按照字面意思,那就是指剛生長不久的蘆葦和荻子。
蘆葦
荻子
故人雖然對于植物經常有“同名異株”的現象,而且古代對于植物學分類并沒有過多研究。因此,經常把相近相似的植物說成一種,尤其是詩人更是如此,經常把蘆葦和荻子混淆。
事實上,蘆葦和荻子是有區別的。蘆葦和荻子屬于同科不同屬植物。比較容易區別的是,蘆葦中空,蘆荻莖實;蘆葦植株高大,荻子植株較低;蘆花色深高大,荻花色淺而小。
蘆葦和荻子的共同特征:就是秋天,水岸邊白花如雪,搖曳多姿,讓人憧憬。因此在古詩歌中經常見到關于蘆葦和荻子的優美詩句。由于蘆葦和荻子非常相似,人們有時候把荻子叫做蘆葦,也有叫做蘆荻。其實,蘆荻是另一種植物,又叫蘆竹。現在常見的蘆竹大多是進口的,株型特別高大,其實我國原產的蘆荻比較矮小。
從《說文解字》來看,古人對蘆葦和荻子還是分辨的比較清楚,那么為何會出現在一起呢?其實,在《說文解字》關于“蒹葭”解釋還有,那就是“蒹......葭華、蒹薕。每二字為一物”,意思是蒹葭就是統稱蘆葦。
至于“蒼”在古漢語中有兩種意思,一指“青色”,一指“白色”。“蒼蒼”也有“繁茂”的意思。“白露”并不是指二十四節氣的“白露”節氣,而是“白色的露水”或者朝露。出現“霜”那只能是秋天的景色,不可能是春天的景色。
而且《詩經》采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一般是“賦、比、興”,其中“興”就是托物起興,是詩歌開頭而引起下文的一種手法。有的只起開頭的作用,但多數都有某種意義的關聯,起到象征、烘托、聯想、比喻等作用。如《周南?關雎》以鳥的和鳴比喻襯托男女好合。
因此,《詩經?風?秦風?蒹葭》是采用“興”的手法,以秋景創造氣氛烘托心境。而秋天,蘆葦和荻子都不會有剛生長的蘆芽,從景物上來看,應該為蘆花或者荻花,從秦國地域特征上來看,蒹葭專指蘆葦,并非荻子或蘆荻。
上下文結合,“蒹葭蒼蒼”似乎應該指的是“秋天水邊白色的蘆葦非常繁茂”更為妥帖。那么“蘆葦青蒼蒼”就應該是錯誤的。至于下文的“萋萋”和“采采”都是草木繁茂的意思。
本文探討的雖然很簡單,但是一個是“青色的剛出芽的蘆葦”,一個是“秋天白色的蘆花”,意境立刻迥異。結合整篇詩文,作者是一種惆悵感傷的心情,求之不得,輾轉反側,徘徊失落,把一個在相思之中的青年描述的惟妙惟肖,因此秋天的景色更能烘托出心情。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2018-2-7榆木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