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蘑菇心理 第3257天 】
作家廖一梅曾經(jīng)這樣說道:“人對他人需求越少,就會活得越自如安詳。沒有人,哪怕他愿意,也不可能完全滿足另一個人的需要。”
在婚姻中也如此,當你抱有太多幻想時,得到的只有失望,久而久之便會心生怨懟,戾氣滿滿,把婚姻搞得一團糟。
當你放下這四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后,你會發(fā)現(xiàn),婚姻中處處充滿驚喜,所有的遇見,都是上天精心準備的禮物。
期待對方是“靈魂伴侶”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愛情信念”,意思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維持、提升、改變關系能力的看法。
當情感之路不順時,我們?nèi)菀装言驓w咎于他人,比如對方不懂自己,不是自己的靈魂伴侶。
事實上,對愛情走向起主導作用的,是我們自身的信念。
當你期待對方是靈魂伴侶,能處處懂你時,對方又做不到,這時,你的愛情信念就容易被瓦解,從而崩潰失控。
朋友小雅通過相親后結(jié)婚,她對婚姻有很高的期待,希望老公能處處猜中自己的心思。
比如兩人相約下館子,當老公問她去哪里吃時候,她隨口一說:“都可以。”
當老公選了川菜時,她嚎啕大哭,因為那天她上火了,口腔潰瘍嚴重,所以她給老公定了“死罪”:你根本就不愛我,你一點都不懂我!
小雅曾多次抱怨老公不是自己的靈魂伴侶,因為小雅喜歡國內(nèi)文學,老公喜歡外國文學,小雅喜歡浪漫片,老公喜歡打斗片……
小雅因為這點期待,忽略了她老公的其他優(yōu)點,比如老公勤勞肯干,上班工作效率高,下班做家務任勞任怨,一個人應付各種人情往來,不讓小雅操心,大冬天會為她定六點半的鬧鐘做早飯,為滿足她的味蕾研究各種菜譜……
有人曾在一座城市對80萬人做過一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遇到靈魂伴侶的概率只有0.53。
靈魂伴侶固然好,但可遇不可求,沒有任何伴侶的靈魂能完全契合,再愛你的人,都沒有義務去懂你。
與其寄希望于遇到一個“靈魂伴侶”,不如好好學習溝通術,
婚姻,應該立足于穿衣、吃飯、睡覺,而不要耽于空想,期待對方事事與你共情。
希望對方時刻制造浪漫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吉利根發(fā)現(xiàn)了兩性之間存在巨大差異,男人對獨立自主引以為傲,而女人則喜歡強調(diào)自己和男人構成了兩性的關系網(wǎng)。
簡單來說,就是男人希望自己在兩性關系中是獨立的,而女人則對關系有比較高的期待。
比如說結(jié)婚后,女人希望男人能保持旺盛的荷爾蒙,時刻制造浪漫和驚喜,讓自己體驗熱戀時的美好。
但浪漫的人適合談戀愛,靠譜的人才適合過日子。
浪漫只是婚姻的調(diào)味品,而不是必需品。
不久前,我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一個男貨車司機卸車后吃著毫無營養(yǎng)的泡面,但他笑盈盈地表示要為妻子買昂貴的包,妻子心疼地罵了一句:“有病。”
這位妻子非常清醒,知道浪漫不能當飯吃,如果買了包,丈夫兩三趟活都白干了,沒有必要為了虛偽的浪漫,而忽略掉家庭的責任。
浪漫,往往需要付出代價,如果強行制造,就如同空中樓閣一樣虛無縹緲。
我們看到別人秀浪漫,難免心癢癢,既希望伴侶工資全上交,又期待對方無時無刻能制造浪漫,而男人往往會力不從心。
當伴侶做不到時,我們往往容易借題發(fā)揮,經(jīng)常指責、找茬,傷人傷己。
與其奢求伴侶為你制造浪漫,不如好好愛自己,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如果你把幸福寄托在男人給予的浪漫上,這是極其不穩(wěn)定的,因為他的浪漫,可以給你,也可以給別人。
與其眼巴巴等待別人給予,不如自己制造,取悅自己。
別人也許會背叛你,但你永遠會忠于自己。
時刻為你遮風擋雨
《時有女子》中有一段警醒人的話:
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細心保存。免我驚,免我苦,免我四下流離,免我無枝可依。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他永不會來。
在婚姻中,與其期待男人來解救你,不如自己長成一棵樹,為自己遮風擋雨。
《愛情保衛(wèi)戰(zhàn)》里,妻子對丈夫要求太高,兩人鬧到需要調(diào)解的地步。
丈夫只是一位普通的打工人,每天凌晨三點三班,工作到第二天中午十二點,晝夜顛倒的生活讓他疲憊不堪。
但妻子看不到他的辛苦,反而數(shù)落丈夫沒有上進心,理由是對方?jīng)]有再找一份兼職。
妻子想要買大房子,想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想過上更好的物質(zhì)生活,她把期待全部投射在丈夫身上,久而久之不受理性控制,愈發(fā)無理取鬧。
丈夫感受到壓力后,選擇了沉默、逃避,甚至是反抗,一段本來美好的婚姻岌岌可危。
心理學領袖克里斯多夫孟在《親密關系》中寫道:
開始和維護一段親密關系背后的真正動機其實在于需求。我們會對另一半提出各種不滿和要求,正是因為另一半現(xiàn)階段的行為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
別寬以待己,嚴以律他,別低估了生活的難關,高估了枕邊人的能力,畢竟對方也是肉體凡胎,沒法滿足愛人的所有需求。
別期待對方永遠好脾氣
美國著名婚姻心理學家John Gottman通過長期研究發(fā)現(xiàn):對一段親密關系起關鍵作用的,是“積極互動”和“消極互動”的比例。
最理想的比例是5 : 1,通俗來說,就是五天可以一吵,在吵架中解決矛盾,互相磨合。
但當你期待伴侶永遠好脾氣時,就剝奪了對方生氣反駁的權力,久而久之,矛盾會越積越多,直到極端爆發(fā)。
不被允許表達的憤怒,最后都會變成毀滅親密關系的炸彈。
看《再見愛人》時,被張婉婷對待丈夫的方式驚嚇到了。
她希望丈夫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能及時感知她的情緒,丈夫沒有做到,她就立馬指責道:“你是沒長心嗎?你是沒有記性嗎?每次都要這樣!”
張婉婷懷孕時,丈夫端茶倒水,她卻指責對方不會共情,沒有詢問她怎么了。
她一直強調(diào)自己在婚姻中的付出和犧牲,希望綁架丈夫來滿足自己對婚姻的幻想,殊不知把丈夫越推越遠。
旅行十天后,丈夫毫不猶豫地勾選了“離婚”的選項。
沒有人天生好脾氣,沒有人有義務無條件讓著你。倘若一個人期待伴侶永遠好脾氣,而自己永遠不反省,那么她永遠不會成長,遇到誰都不會幸福。
完形治療學派認為:人的心理健康,就在于幻想不脫離現(xiàn)實。
要想擁有一段良性的親密關系,必須放下高期待,調(diào)整幻想和現(xiàn)實的差距,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獲取真實的自我和健康的愛。
愛人之間最舒服的相處模式,就是放下無法企及的幻想,看透婚姻的本質(zhì),依舊能夠和枕邊人攜手相伴,共渡人生的風風雨雨。
文 | 實用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