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陳偉斌 通訊員 余佳麗
前不久,2021兩院院士新晉名單出爐,謝樹成成為中國科學院新晉院士,他小學出自衢州龍游縣模環小學,自此,從該小學一共走出了三位院士。
很難想象,這所不起眼的農村小學,竟然走出三位學界翹楚,鄉賢院士:汪燮卿(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鄭樹森(中國工程院院士)、謝樹成(中國科學院新晉院士),由此,模環小學也被美譽為“院士之鄉”“教授的搖籃”。
模環地處龍游以北320國道線旁,東與蘭溪交界,南跟蘭塘毗鄰,西臨塔石,北通橫山,距縣城14公里。
記者采訪了校長王建忠,他說,模環小學創辦于1924年,三易校址,1987年遷于現址。過去,學校設模環、新王兩個教學點,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學生數不斷減少,新王教學點于2020學年完成育人使命,退出歷史舞臺。目前,學校留存模環校區,有在編教師37人,在校學生355人,屬農村小規模學校。
汪燮卿院士小學初期就讀模環小學。2019年中秋時節,他回到故里,特地到學校舊址“尋根”。據他回憶,當時模環小學位于塢坎村,條件雖艱苦,但印象深刻,得益于啟蒙教育,從小就在內心深處根植下愛國、報國的紅色種子。
鄭樹森院士是模環上向塘西山崗村人氏,早年就讀于模環小學新王教學點。聊起他書法字寫得漂亮時,他一下子打開話匣,當年讀書時常寫書法小楷字,就連上新王街上的中藥鋪抓藥,都寫毛筆字的。回憶過往,鄭院士坦言離不開父母對讀書的重視,以及當年自己在貧寒物質條件下勤奮刻苦,在新王求學的“青蔥歲月”已經深深烙進他的生命,至今記憶猶新。
剛剛當選為中科院院士的謝樹成院士與鄭樹森院士同村鄰居,小學、初中均就讀新王教學點。得知謝樹成評上院士的消息,時任模環小學新王教學點(當年含初中)的老校長吳根華回憶起當年的情形,如數家珍。謝院士在小學、初中求學期間,自律、用功,學習專注,成績一直名列學校前茅。
這里為什么多產院士?王校長說,有人說當地的風水好,其實,更準確地說是對教育的重視。
他說,模環地處龍游北鄉,早為偏僻貧苦之地。一方面,當地人吃苦耐勞,重視讀書,勤學成風;另一方面學校狠抓教育,教風敦實,學風勤勉,質量上乘。據吳根華校長回憶,當時新王小學(含初中)質量很好,78屆與79屆每年考上龍中與二中的都達20余人,甚至超過當時周邊鄉鎮考上重點中學人數的總和。
一鄉三院士(算上李蘭娟院士共四位),院士之鄉,名副其實。
“曾經,我以學校為榮;如今,學校以你為榮”,這句話用在模環小學非常貼切。這所名不見經傳的鄉村學校,不僅培養出三位知名的鄉賢院士,還培養了如嚴浙平、柴茂榮等這樣十多位國內頂尖的專家、學者,創造了龍游縣教育史上的奇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