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官方透露出的宏觀經濟和金融數據,特別是消費和房地產的數據仍極度不樂觀。
8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1%,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且PMI已經連續4個月在榮枯線以下。
8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僅上漲0.6%;而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8%,且PPI已經連續23個月負增長。
1-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3726億元,同比增長3.5%,相比2023年同期的7.3%,下降3.8個百分點。
1-7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0877億元,同比下降10.2%;其中,住宅投資46230億元,下降10.6%。
1-7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5414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1.1%。新建商品房銷售額53330億元,下降24.3%,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25.9%。
1-7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7763億元,同比下降22.3%。
受這些因素影響,資本市場大幅震蕩。A股上證指數從春節前的2600多點,到救市后一路上升至5月達到最高的3100多點,到現在再次回落至2700多點,相比高位跌幅接近13%,近期深滬兩市每日成交額勉強在5000億元上下徘徊。
今天(9月10日),截至收盤,A股三大指數集體小幅收漲,滬指漲0.28%,深證成指漲0.13%,創業板指漲0.06%,滬深兩市成交額僅有5276億元。
但當前官方的政策取向仍然不明朗。
關于存量房貸降息,官方似乎也比較糾結,上周四(9月5日)央行表態:“受銀行存款向資管產品分流的速度、銀行凈息差收窄的幅度等因素影響,存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還面臨一定的約束?!?/p>
近日,包括央行前行長易綱、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國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等前政府高官、投資機構專家學者的密集發聲,并對未來一段時間經濟走勢作出嚴峻預判和緊急預警。
01
宏觀經濟內需不足
面臨通貨緊縮壓力
9月6日,央行前行長易綱在外灘金融峰會上發出警告,中國現在應該把重點放在抵擋通縮壓力上。
他還指出,廣泛的價格衡量指標連續幾季呈現負值,中國目前的重點應該是在未來幾季讓GDP平減指數轉正。
一年前官方否認“通縮”,而此時央行前行長提出“抵擋通縮”,透露出情況的嚴峻和緊急。
8月30日,瑞銀將中國2024年全年實際GDP增速的預測由4.9%下調至4.6%,將2025年實際GDP增速的預測由4.6%下調至4%。
野村證券對中國經濟增長持相對比較謹慎的態度,9月3日該機構預計2024年全年中國GDP增速為4.5%,2025年為4.0%。此外,野村還預測,2024年下半年中國實際GDP增速將從上半年的5.0%放緩至4.2%。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自2021年至今,房地產問題已經進入第四年,但目前整個行業仍處于萎縮態勢,“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不可低估”。
國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也在外灘金融峰會上提到,中國經濟總需求不足的局面,仍然相對比較突出。總需求進一步減弱的風險,可能是今年三季度到四季度的主導性風險。
9月3日,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在鳳凰灣區財經論壇中就中國資本市場破局作出主題演講,他認為當前宏觀經濟內需不足,另一方面,銀行儲蓄異常增長,走出去在某種程度是必然的,日本當年也有過這個現象,銀行儲蓄很高,并不缺錢,但是不在國內消費和投資,而到海外大規模投資。
02
刺激和穩定總需求
恢復信心和信用供給
這些前政府高官、投資機構專家學者對經濟形勢作出研判和預警,同時也提出多條緊急應對策略。
易綱強調,需要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支持增長。
根據他的預測,希望在2024年底之前,中國的生產者物價指數能夠趨近于零,這意味著經濟的基本面需得到進一步改善。面對這樣的局勢,政府可能需要通過減稅、增加基礎設施投資,以及更靈活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提振市場信心。
陸挺認為,全民發錢或全民發消費券的最好時機已經過去了,當下若想刺激消費,還可以從社保體系入手。
“在中國的養老金體系中,城鄉居民占比為55%,如果通過增加政府支出,提高這部分底層勞動人民的養老金,既可以促進社會公平,又能提高消費意愿?!标懲χ赋觯瑐鹘y的貨幣政策空間有限,還是應該通過相應的財政政策,提升整個中國的經濟信心,恢復原本備受打擊的信用供給。
高善文提出,從總需求管理的角度,當務之急是盡快刺激和穩定總需求,使總體物價水平能夠盡快恢復到合意水平,使就業率、失業率能夠回到相對比較正常的區間。
針對房地產市場,高善文認為,通過刺激居住需求、降低貸款利率等措施,從需求端來調整房地產市場是有作用的。同時,幫助房地產企業完成三個方面的巨大過渡,在供應側采取更加有力、更具針對性的措施可能更加重要。
對于資本市場如何破局,付鵬指出,不需要太關注海外,國內和海外資產出現巨大差異,不再共振。打破當前局面需要解決居民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其背后還涉及到分配問題,信心問題,企業生產端如此卷的問題,以及反饋的問題——居民到企業、企業到降本裁員增效、降本裁員增效到居民的螺旋循環問題。
綜合上述人士的觀點,經濟形勢嚴峻,房地產僅僅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現在工具箱里的工具已經不多了,就業和增加收入都不是喊口號能夠喊出來的。直接發錢或發消費券的最佳時機已過,在已經進入普遍信心不足的階段,哪怕發錢也很難刺激消費,可能人們會立即進入儲蓄。
較為可行的措施可能是,通過財政手段較大幅度提高人們的社會保障水平,特別是醫療教育和養老,降低人們的消費顧慮,逐步恢復信心。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國家統計局、財新網、外灘金融峰會、鳳凰灣區財經論壇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