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實力的可以狂,要是沒有實力,那就只能是無能狂吠了,而德國財長就是這樣。
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已經在南非德班拉開帷幕,就在當天早上,七國集團財長借機開了一場小會,德國財長直接在會上口出狂言,對中國飆臟話。
德國財長克林拜爾上來就炒作中國所謂“產能過剩”的問題,并且指出歐洲汽車行業的依賴問題。
他的意思很明確,不管是德國、歐洲還是其他G7成員國,都需要盡快能擺脫“對華依賴”,重新打造一條將中國排除在外的供應鏈。
按照克林拜爾的說法,G7內部已經達成共識,將發揮帶頭作用,研究如何對“垃圾產品”采取更有利的行動。
當眾飆臟話,用“垃圾產品”來代指中國產品,已經充分體現了這位德國財長的素養,以及他對于中國的態度。
說實話,這也算是西方政客對待中國態度的縮影。
中國崛起的速度令他們意外,意外之余更多的是害怕。
他們很清楚自己當前的處境,知道歐洲的實力早就大不如前,雖然和其他國家相比,他們優勢依舊,但在面對中國的時候就不是這樣了。
哪怕是美國,也已經意識到了中國的強大,所以他們很著急,很慌張,恨不得立刻叫停中國的發展進程。
不管是“產能過剩”、“垃圾產品”還是“對華依賴”,這些論調本質上都是西方國家自尊心作祟,給中國發展設置障礙的手段。
但問題是,這位德國財長口中的“垃圾產品”,如今要已經遠銷海外,不管是在歐洲、美洲、中亞還是非洲,都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消費者根本不會管什么“政治正確”,只是單純的選擇自己喜歡、有需要并且物美價廉的產品。他們的選擇,就是答案。
如果他們有實力,完全可以和中國企業、中國產品公平競爭,大家贏了別囂張,輸了也別氣餒,畢竟技不如人沒什么好說的。
可現在這算什么?歐洲本土企業競爭不過,政客紛紛下場“倒油”,要以權壓人,清零中國制造?
姑且不說他們有沒有這個能耐,即便他們真的做到了,那最后的結果是什么?
要么是歐洲企業的產品數量、質量都跟不上,歐洲消費者花錢找罪受;要么就是美國企業趁虛而入,搶占歐洲企業的市場份額,并且大有掏空歐洲家底的意思。
類似的事情美國沒少干,現在美國哄著歐洲一起對付中國不就是這個意思?只要讓美國得逞,最后一定會調轉槍口對著歐洲,將他們的價值壓榨至最后一滴才肯罷休。
不管是歐洲制造業還是歐洲市場,美國都想要。
但在跟中國合作伙伴做生意的過程中,歐洲從來都是平等的,雙方的合作公平公正公開,得到的收益也是實打實的。
這不比跟著美國混要強?當然了,歐洲怎么選擇我們管不著,但只要傷害到了中國企業和人民的利益,那就不可能善罷甘休。做什么都是有代價的,歐洲需要清楚這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