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公布7月份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維持不變,一年期LPR為3.0%,五年期以上LPR為3.5%。在5月份,一年期和五年期LPR都下調了10個基點,這兩個月LPR保持不變,符合市場預期,市場整體上還是處于低利率水平,進一步下調利率的需求并不大。
當前我國利率水平處于歷史上比較低的位置,這也體現出央行通過保持低利率、寬流動性來提振經濟增速,刺激樓市和股市。目前房貸利率已多次下調,包括存量房貸利率也進行了調整,但是目前對于房地產上漲的預期已經發生根本性改變,房價出現大漲的可能性并不大,現在采取低利率主要是為了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防止房價再次大跌導致家庭財富縮水。因此,在大力提振內需、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過程中,政策利率或有一定的下調空間,下半年有可能還會再次降息降準,但下降的幅度可能相對有限。
當前美聯儲也是保持按兵不動,一直沒有下調利率,這也使得美國總統特朗普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非常不滿。鮑威爾其實處于兩難境地,因為美聯儲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是防通脹,即防止物價上漲,如果過快降息,在關稅戰的背景下美國物價可能會上升,美聯儲控制通脹的壓力加大,居民生活成本將進一步上升;但如果一直不降息,美國經濟受出口下降的影響可能會面臨衰退風險,所以美國總統特朗普屢次向鮑威爾表達不滿,就是為了給他施加壓力,讓美聯儲盡早降息。作為世界央行,美聯儲一直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鮑威爾也沒有因為受到壓力就提前降息,仍保持按兵不動,預計美聯儲最早也要等到9月份,甚至可能推遲到12月份再進行降息。
我國央行今年依然以我為主,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在穩定經濟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多次通過下調LPR利率、下調基準利率來保持較低的利率水平,同時通過降準釋放流動性,用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對穩定經濟基本盤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低利率環境下,股市往往會有較好表現,下半年繼續維持低利率水平,也會推動更多居民儲蓄向資本市場轉移,給A股和港股市場帶來源源不斷的增量資金。
近期,工信部提出將實施新一輪的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等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會同相關部門完善支持新型工業化的金融政策,縱深推進產融合作,在政策、人才、資金、市場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主要經濟指標總量和增速穩步提升,現在工信部推出的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或表明下半年更多政策舉措或將落地,以鞏固工業經濟基本盤,持續培育發展動能。工業生產即第二產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處于重要地位,工信部實施的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有利于推動這些重點行業出現穩定增長,從而為下一步經濟回升提供良好基礎。今年上半年,在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以及內需較弱的背景下,通過各方面努力,我國GDP實現了5.3%的增長,實屬不易。下半年預計將進一步出臺更多穩定政策,穩住經濟基本盤,推動GDP進一步回暖,以實現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制定的全年5%的GDP增長目標。
在經濟回升之后,更多資金將有望從銀行存款流出,進入實體經濟尋找機會,也會有一部分“存款搬家”進入股市,抓住下一輪行情機會。現在大盤逐步回升,上證指數有效突破3500點關口,恒生指數也來到了25000點附近,A股和港股有望聯袂上漲,帶來較好賺錢效應。
特朗普掀起的關稅戰對美國物價會產生直接影響,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相信關稅正在提高企業成本。上周三美聯儲發布了最新經濟形勢報告《褐皮書》,數據顯示全美12個地區均報告價格上漲,企業普遍反映感受到了關稅相關投入成本的壓力,尤其是制造業和建筑業使用的原材料,這將導致企業利潤率受到壓縮。許多企業會通過加價方式將這部分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也就是說,美國消費者實際上要承擔相當一部分加稅成本。近期,特朗普接連發函通知一些貿易伙伴,加征不同稅率的關稅,這可能會對全球貿易產生一定影響。
加關稅不利于全球化,也會影響自由貿易,美國本身是自由貿易的最大受益者,而現在卻主動對貿易伙伴加征關稅,挑起貿易爭端,確實是損人不利己。今年五一,我到美國第七次參加巴菲特股東大會,巴菲特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看待關稅戰。巴菲特雖然沒有點明,但表示了反對態度,他指出不能把貿易當作武器,關稅戰就是一場戰爭,他形象地說:“250年前的美國是不毛之地,250年后美國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國家,這得益于全球化、得益于自由貿易,而現在卻在自毀長城。”作為最成功的投資者、企業家,巴菲特的看法也反映了企業界對關稅戰的態度。我們也希望關稅戰能夠盡快結束,最終通過談判達成一致,推動全球貿易正常化,這對全球經濟回升將是有利的。
中國統計局公布的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GDP完成5.3%,超過年初制定目標。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成為上半年經濟運行中的亮點,對GDP增長貢獻率達到52%,超過投資和出口的總和。上半年物價相對較低,CPI同比下降0.1%。消費增長有貢獻,而物價同比下跌,這也反映出近年來各行各業出現的“內卷”現象。很多行業產能過剩,導致價格戰泛濫,只能靠降價銷售,銷售總量增加,但價格下降,一方面壓縮企業利潤率,另一方面也導致消費品質量受到質疑。
在降價之后,能否保障物美價廉非常困難。多個行業協會已召開座談會,包括新能源汽車、光伏、外賣等價格戰嚴重的行業,要求去產能,推進供給側改革2.0。通過去產能降低產能過剩程度,有利于穩定價格,防止價格戰對行業健康發展和企業運營造成不利影響,在內卷之下,很多企業出現“生產越多、虧損越多”的現象,這顯然需要逐步扭轉。從根本上看,還是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動股市走出牛市行情,讓廣大投資者獲得財產性收入,消費上升,過剩產能就能被消化,產能過剩問題也將大大改善。拉動需求是應對內卷的重要措施,一方面通過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另一方面通過拉動內需消化產品,雙管齊下或能夠取得較好效果。(觀點供參考,投資需謹慎,圖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