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內容激勵計劃簽約賬號【吐槽電影院】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電影看完許久,仍有兩個畫面縈繞在我腦海。
一個是幾近崩潰的妻子脫下睡衣,指著腹上的刀疤和密密麻麻的妊娠紋,淚光如刺,扎在人心。
一個是故事尾聲落下那支簽字離婚的筆,寫下的終于不是“大團圓”結局,而是難得不勸和的勇氣。
像崩了太久的繩,抻得越緊,松口的那一刻越覺得釋然。
今年中秋檔最具厚度,也注定拿捏觀眾情緒的一部——《祝你幸福!》。
敢寫,敢拍,敢說。
既有摧心的真實,亦有灑脫的力量。
01
刺痛,是《祝你幸福!》最先涌上來的觀感。
片名帶著“幸福”,沒想到一上來就反差拉滿,完全打破我的預期。
和其他主打“煽情”“催淚”的影片不同,它甚至不愿先構建一個舒緩溫馨的“餌”,誘人深入再一點點將美好打破。
而是直接將人拽進深海,無數道濃烈情緒劈頭蓋臉砸過來,糟心事一件接一件,生活的低谷赫然眼前。
開場就在民政局,羅宇(肖央 飾)和白慧(宋佳 飾)面對已然施行的離婚冷靜期有些無力,30天后還得再來。
回到家,半身不遂的老母親摔倒在地,尿濕褲子不說,一查監控居然發現保姆偷偷毆打老人。
去保姆公司大鬧一場被報警,去公司又被警告“一年沒開單”,為了錢,也為了保住工作,羅宇接了別人避之不及的難打案源。
離婚、養老、失業,放別的片里能演滿兩小時的中年危機,在這只夠起個頭。
我的心噌地提了起來:后面肯定埋著更大的。
果然,這場麻煩官司出現后,故事的核也露了出來:失獨家庭的困境。
委托方是一對老夫妻,秦志遠(倪大紅 飾)和閆麗(吳玉芳 飾),他們的兒子兒媳遭遇車禍,兒子去世,兒媳成了植物人,但小兩口留下了一個冷凍胚胎,老秦想通過打官司要回胚胎歸屬權。
秦家最看重生命延續,兒子生前,他們就習慣性催育,兒子死后,他們更是把所有盼頭系在那個小小胚胎身上。
難題在于,親家母夏美云(吳越 飾)不同意。
夏美云的出場戲就夠狠,帶著幾分決絕的血腥氣——打著爭胚胎的電話時,一枚節育環正從她體內取出。
她親身體味過生育之苦,自然更在乎女兒王冉的身體。
當初王冉做試管她就不同意,現在女兒還沒醒,就有人打起胚胎的主意。是想搶王冉辛苦留下的東西?還是覺得王冉再也醒不過來?
在兩種價值觀的沖撞下,“冷凍胚胎”這個切入點就顯得尤為巧妙和銳利——
胚胎連接著婚與育的兩頭,也捆綁起三代人的關系。
一代人戛然而止后,老一輩拼命爭奪所有權,等同于捍衛與孩子的最后一點聯結,誰也不可能放棄。
同時參與這場角力的還有羅宇和白慧。
隨著胚胎案愈打愈烈,他們的婚姻也逐步袒露出真正痛點:
原來白慧執意離婚是因為她曾生下一個女兒,叫小螺絲,某天爸爸和奶奶帶小螺絲去海邊玩,小螺絲溺亡,才有的后來奶奶半身不遂、夫妻感情破裂。
羅宇總被外人質疑沒有孩子不懂父母心,可本質上,這對夫妻又何嘗不正深陷失獨之痛?
最大的不同可能是,王冉那場車禍已經過去兩年之久,而小螺絲的死才過去幾個月。
所以相比另外兩家,羅宇和白慧還處于更應激的狀態:
他們互為敵人,羅宇去醫院詢問試管失敗是不是因為王冉身體原因,會被白慧聽成暗示“生育只是女人的責任”,把她的付出也當做理所當然。
他們也是戰友,會真心說出“如果咱倆之間只有一個人能走出廢墟,我希望是你”,會在深夜溺入同一片痛苦之“海”,成為彼此唯一浮木。
三組家庭、兩條失獨線,就這樣交叉填補,纏繞生長。
越長越茂,越纏越緊,撕破皮肉露出血淋淋的內里。
最后那場官司打著打著,已經分不清到底是老秦夫婦和閆麗在爭奪胚胎所有權,還是羅宇和白慧在爭一個對錯。
但我們無法責備其中任何一人。
他們只是被悲劇的命運攪在了一起,像一團毛線被眼淚浸濕纏成死結,讓人僅僅旁觀,就已經足夠無奈與痛心。
坦白說,在看《祝你幸福!》之前,我是有一定預期的。制片人尹露曾參與電影《媽媽!》《送你一朵小紅花》,還與編劇游曉穎合作《我的姐姐》,幾部作品都曾給我會心一擊。
她們擅長捕捉那些源自骨血、偶爾撕扯卻難以割裂的關系,呈現女性的困境乃至所有人的困境,也肯定人的道德力量和生命韌性。
極難得的,我能在這些電影里看到大銀幕上稀缺的人性灰度,也能感受到克制卻飽滿的力量。
而《祝你幸福!》,再次拓寬我對國產電影拍婚姻、拍兩性、拍社會議題的想象邊界。
男女老少,生、老、病、死,影片中涉及的議題現實至極,又尖銳無比,更與你我息息相關,因此格外具有社會意義。
而且主創在掰開揉碎這些議題的同時,沒有任何說教之感,只傳遞真切的痛與深刻的理解,這才讓影片的后勁兒格外強烈。
02
《祝你幸福!》獨特的不只極具現實性,還有它大膽地玩兒起了非線性敘事。
就像劇本前期刻意隱下了小螺絲的去世,只拍羅宇白慧鬧離婚。
但仔細看,家里處處殘存一個新生命的影子:堆滿母嬰用品的雜物間、隨手翻出的嬰兒隔尿護理墊、陽臺沒摘的兒童掛鉤……
很多地方第一遍看會覺得有些奇怪,知曉原因后再一回味,才能理解當時他們為何是那種反應,后知后覺被心碎擊中。
這種敘詭特別考驗演員,在觀眾還不知曉前因后果時,得靠演技直擊人心,把旁觀者“暴力”拽入他們的情緒里。
也特別考驗觀眾,太多情緒、太多信息藏在了波濤洶涌的劇情表象之下,需要注意細節才能猜到真正暗示。
有些人的崩潰在明處:
比如,白慧出現過好幾次耳鳴,在羅宇勸她“得允許別人用自己的方式從漩渦里走出來”時、在自虐般地承認自己做不到“放下過去”時、在從夢中哭著醒來時。
一直到很后面我們才和白慧一起頓悟,那不是耳鳴,是她的女兒在海浪里哭。
宋佳太絕了,她演出了那份聲音的心理痛感:
有像被晃了一下的空茫停頓,有細密如針扎般的尖銳刺痛,要靠耳光獲得短暫清醒,也有排山倒海而來的猛烈鈍痛,砸得人分不清虛實。
每一次聲音響起,疼痛出現,都提醒著白慧忘不掉女兒。
秦志遠會登錄兒子賬號,假裝兒子口吻和自己聊天,黑暗的房間里只有屏幕映出他的眼淚,那是照亮他唯一的光;
閆麗更是重度抑郁,整天錯覺兒子還在身邊;
就連看似堅強的夏美云,也會在一瞬間失去理智,悲憤詛咒:“她是我一口奶一口血養大的,你們全家去死”……
唯獨羅宇,好像最沒心沒肺。
聽到離不了婚時白慧心如死灰,他反而翹起嘴角,回去還記著買份小龍蝦;
只有在說“我有過(孩子),她死了,你滿意了嗎?”時,糾葛出了一張半哭半笑的復雜面龐。
最情緒外露的一場戲,是重回小螺絲去世地,他獨自把眼淚流向大海。
他不痛苦嗎?
且看幾處細節——
路過車里的小女孩,他挪不開的眼藏不住的傷;
人后,他鼻青臉腫醉倒路邊,人前,他又裝成沒事人去安慰白慧;
當秦志遠說閆麗停藥了,因為“不吃藥能看見兒子”,羅宇點頭表示很能理解:“誰說不是呢?”一轉頭,他就躲在車里服藥。
他生了什么病?
全片始終沒有明寫,但我們隱約可以猜到:微笑抑郁癥。
他如此共情閆麗不想吃藥,可能他也已經出現幻覺,在靠吃藥緩解,說明病情非常嚴重,只是鏡頭前我們看不出來。
像極了這個病的特征:偽裝性強,不易察覺。
越聚焦細節,越考驗演員能否深入角色內心,將人物底色精準表演給觀眾,普通演員很難做到這一點。
或許這就是為什么本片要集結如此多實力派演員:肖央、宋佳、倪大紅、吳越、吳玉芳、周依然……
如果命運被悲劇擰成了一團亂麻,他們就得做耐心拆開線團的人。
從這世間龐雜的情緒中,找出最動人的那根。
品嘗它,成為它,傳遞它。
03
可貴的是,在拆解生活的亂麻同時,《祝你幸福!》并不極端煽動,它保留了那些讓人感動的部分:
在老秦夫婦和夏美云大聲爭吵時,白慧有個捂住王冉耳朵的小動作,哪怕王冉成了植物人,她也不想王冉面對如此猙獰的攻訐。
羅宇主動自省過去沒有做好真正當父親的準備,他悉心照料一窩小貓長大,修補對女兒的遺憾,他過去不夠好,但他未來想試著做得更好……
特別喜歡影片slogan提出的“幸福主義”,每個人都有權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但每個人的幸福不是同樣的東西。
許多貫徹全片的細節里都寫著幸福的不同形態——
閆麗的抑郁癥軀體化表現為幻覺,她會看見不同年齡段的兒子在身邊出現,有時是小孩,趴在爸爸背上,有時是大人,牽著王冉手。
她忘了兒子的死,卻還記得他愛吃蘋果。于是閆麗反復在削蘋果。
海邊墓碑,她放在兒子墓前的蘋果上緩緩劃落一滴雨水,像天空也在替這位母親落淚。
王冉病房,她崩潰叫嚷著“我沒有害他們”并抄起一把水果刀瘋狂自傷。
蘋果承載著她的母愛,也凝聚了她的愧疚。
所以最后當秦志遠和閆麗終于接受了生命消逝不可挽回,家里的蘋果也終于不必再削給虛空的念想。
對于他們,幸福是分吃一顆留給自己的蘋果。
夏美云在女兒植物人期間飽受煎熬,熬到她甚至認定自己得病是“老天的懲罰”。
她想過就此放手讓女兒離去,也想過不做手術迎接自己的死亡。
但最終她和女兒并肩躺在了一個病房。
對于夏美云,幸福是重拾活下去的希望。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意象,氣球。
氣球第一次出現是在失獨家庭互助會的心理治療,把給孩子的話寫進氣球,最后將氣球放飛。
其他家庭都照做了,只有羅宇把氣球帶回了家。
直到全片最后一個鏡頭,紅氣球終于離開了陽臺,飄飄蕩蕩飛向遠方。
對于羅宇和白慧,幸福是放飛過去繼續向前。
整部電影就像一個漫長的療愈過程,讓人相信即使生活會有低谷和風暴,我們也能從過往的亂麻里凝出經驗,織成一件暖心的毛衣。
這兩年流行一句話是“請享受無法回避的痛苦”。看完《祝你幸福!》我卻覺得可以換個角度,就像歌詞里唱的,“去愛終將失去的愛吧”。
是的,也許有的關系終將走到告別,如樹葉生長又飄零,但這份愛本身的價值不會消逝,它曾真真切切地陪伴兩個投契的靈魂,滋養那一程的生命。
說到這里,我覺得電影的敢拍不僅在于呈現議題,還在于留下一些正面的人生思考:
認真決定自己的生育觀和生活觀,注重和父母子女之間的溝通,主動和愛人一起承擔家庭責任,關懷每一個人的情緒,無論親人還是自己。
就像《媽媽!》《我的姐姐》《送你一朵小紅花》都曾聚焦那些真實存在卻總被忽視的群體,《祝你幸福》也展現了現實題材的社會意義,傳遞了“看見”的力量。
它真正正視隱秘的女性生育損傷,和長期被忽視的失獨家庭創傷。
電影市場需要這敢拍敢說的力量,我們也需要這樣的電影,去提醒我們正視生活,從中汲取前行的動力以及對幸福的感知力。
不必粉飾弱化苦難,也不用消極以待沉溺于悲傷緬懷。
允許牛奶打翻,允許自己犯錯,允許人生從廢墟出發,一點點重建秩序。
人生好難,所以祝你幸福。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內容激勵計劃簽約賬號【吐槽電影院】原創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