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在說,孩子上大班了,明年就要上小學了,到底要不要提前學小學內容,好糾結的。
不學,擔心孩子“零基礎”進入小學后跟不上;
學了,又擔心孩子上小學后對同樣的內容失去興趣。
贊成學的家長覺得,周圍孩子都在學,你家孩子不學,剛上小學成績就墊底,孩子很容易沒有自信心,產生“自己不行”、“太笨了”的想法。
不贊成學的家長覺得,提前學是拔苗助長,容易過早的消耗孩子的學習熱情,而且,上小學后再學同樣的知識,孩子就容易走神,不認真聽,導致養成不好的課堂習慣。
你去問過來人,好像過來人說的都挺有道理,學還是不學,還是很糾結。
為此,我特意拜訪了一位有7-8年小學帶班經驗的朋友,跟她聊了很多,關于要不要提前學這件事情,老師告訴我說:“孩子其實每天都在學習和進步,但家長不能逼迫孩子正兒八經去學,還布置作業,而要遵循孩子的喜好,比如孩子識字敏感期時培養識字興趣,能力和習慣的培養比提前教知識更重要。”
因為,小學內容并不難,新修訂的語文教材,1年級上冊的課文從14篇減少到了10篇,識字量從300調整到了280,教材難度在降低,拼音學習的時間在延長。
父母完全不用太焦慮,哪怕孩子真的是“零基礎”,只要有好的習慣,一開始可能有點難,但孩子絕對后勁足,也能名列前茅,不至于“真的輸在起跑線上了”。但壞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改起來就比學知識要難得多。
2021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從身心、生活、社會和學習4個方面全面的進行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真的不是單純的學小學知識,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幼小銜接——學習準備篇。
1、好奇好問
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動性,因為,好奇是孩子愿意去學習的原動力。這個時候的孩子可能特別愛提問,家長不要覺得煩,更不要跟孩子說:“你怎么那么多為什么?”。
反而應該感到慶幸,因為孩子問“為什么”就是他在思考、在探索、在學習。
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其實也不難:
- 接納孩子的“為什么”;
- 鼓勵孩子多問“為什么”;
- 不要否定孩子的“奇思妙想”;
- 讓孩子自己動手動腦找尋答案;
2、學習興趣
《海蒂和爺爺》的電影里,小海蒂很喜歡聽故事,紀錄故事,當因為不習慣被約束學習的生活而選擇離開時,奶奶只是給她講了半個故事,就是這半個故事,讓海蒂從被動要求學習,到主動自主學習,就是為了自己看完剩下的故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的本質是“喚醒”。
興趣能讓孩子更主動的投入學習,更持久的堅持學習,我們喚醒孩子的學習興趣,比給孩子報多少輔導班都管用。孩子自己學的更有意思,家長也不用時刻守著孩子寫作業、學習。
怎么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這樣做?
- 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為什么螞蟻搬家會要下雨,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再聽到打雷?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仔細觀察,幫助孩子開拓視野,培養廣泛的興趣。
- 鼓勵孩子從書本中找到答案,和書籍建立起緊密的關系,從而愛上閱讀。
- 不要批判孩子做的好不好,對不對,當孩子表現出書寫興趣、識字興趣時,我們給予一些支持。
- 鼓勵孩子用數學解決游戲和生活中的問題,前后左右,大小、多少等,學習和生活相結合,孩子會更感興趣。
- 讓孩子用文字和圖畫記錄自己的生活的想法,保護孩子的前書寫興趣。
保護和激勵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主動去吸收知識,而不是被動的“灌輸”。
關于學習準備還有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2個方面,下次棠媽會繼續討論【幼小銜接準準備——學習篇】,有收藏的家長記得點贊關注喔,我們一起陪孩子成長。
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是成長的延伸,我們作為家長更多的應該關注孩子的習慣和心態,而系統學習知識這件事情主力應該是孩子和老師,如果家長太焦慮,孩子也會更焦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