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遲那啥不讓細說,無論如何都發不出來。
這已經能說明問題了。
好吧,那我就普及一下Y遲那啥的宣傳攻勢里的一個重要論據吧:
人均預期壽命。
“我國2023年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8.6歲”。
通過“身邊統計學”,我發現大多數人都以為“人均預期壽命”就是平均離世年齡。
這種誤會恐怕也是某些人樂意看到的。
但很遺憾,其實二者完全不同。
人均預期壽命是指:如果當前的分年齡離世率保持不變,同一時期出生的人預期能繼續生存的平均年數。
翻譯一下:我國2023年人均預期壽命為78.6歲,它的意義是指:
我國預估2023年出生的這902萬新生兒未來平均能活到78.6歲。
而不是2023年我國所有離世國民的平均年齡是78.6歲。
而且,由于我國對離世人數的統計未必精準及時,故這個“人均預期壽命”的準確度在學術上也一直存在較大爭議。
其實全體國民真實的平均離世年齡究竟是多少,官方從來沒正式公布過,但可以肯定,這個數字一定是遠遠遠遠低于人均預期壽命的。
我個人一直通過養老金“計發月數”來推斷國民的平均離世年齡。
“計發月數”是養老金個人賬戶的分母。比如50歲退休人士所對應的計發月數是195,意思是把你個人賬戶里的所有錢除以195,每月發到你養老金的個人賬戶里。
195個月對應16.25年,50+16.25=66.25歲。也就是說50歲退休的人到66.25歲個人賬戶里的錢就發完清零了,但從下個月該發多少還是多少,恭喜你,你開始薅統籌賬戶里的羊毛了。
55歲退休對應的計發月數是170,14.2年,到69.2歲左右開始薅羊毛;
60歲退休對應的計發月數是139,11.6年,到71.6歲左右開始薅羊毛……
最高也差不多71.6歲,幾乎所有退休者都開始薅羊毛了。
但,官方的羊毛是那么好薅的嘛?這么多年你見過多少普通人能輕易薅到的?
我以此推斷國民平均離世時間大概率不超過71。這里城鎮居民可能更高一些,城鄉居民可能偏低一些。
這一推斷可能跟你的直覺不符。現實中大多數人都存在“幸存者偏差”,一眼望去身邊都是還健在的老人,于是自動忽略了已經故去的人,所以很容易在心里認同78.6歲就是離世者的平均年齡。
數據世界總是和常人的直覺背道而馳,這也是我一直喜歡研究數據的原因之一。
所以不要以為從你退休到你離世會有很長一段時間。
前幾年有一些人鼓吹未來平均離世年齡將到100歲甚至120歲。
真的嗎?
那是建立在科技和經濟最極致樂觀高速發展的基礎上,而且就算有,也是極個別高精實驗室里的極致產品,當下99.999%的普通人是無福享受的。
當下,我國國家統計局給的超常“樂觀”的數據都是預估2023年出生的小孩未來平均離世年齡是78.6歲,你憑啥堅信你和你同齡人的平均離世年齡能過百?
對于大多數人的最優解就是該吃吃該喝喝,千萬不要把所謂幸福寄托于未來的某個時間點,比如到63或者58退休就好了,兒女長大就好了,財務自由就好了……
大多數還算身強力壯的年輕人未必能意識到一件事,那就是大多數人平均到70多歲眼耳鼻舌身意等各項能力就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服的話想一下你身邊是不是有人不到50歲眼睛就有點花了?),吃飯都沒有以前香了,逛街勞累也沒有以前恢復得那么快了,你以為你的“好時候”到了,但那時你感知美好事物的能力也同時在下降啊。
所以對你來說,別等以后,每一個“現在”都是最重要的。
珍惜吧。
當然了,不要賭氣Y遲了,所以你索性就不繳納社保了。我經過細致的計算,發現設計58,63的人挺雞賊,此時對于大多數人剛好是繳納社保之利略好過不繳納之利。
也就是說雖然交養老保險這件事的性價比肉眼可見越來越低,但大多數人還是不得不邊罵邊繳。
唉,這件事明明應該是福利的。
一聲嘆息……
我的文字角度和別人不一樣,歡迎關注。
別忘了,對你來說,每一個“現在”都是最重要的。
而現在,我很需要你的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