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劇《凡人歌》挺火的,博主工作間隙刷小紅書瀏覽了一些劇情,被某些片段狠狠戳中。
這部現代劇,分別描述了都市中產、小鎮做題家、公務員&白領家庭面對的誘惑、危機與困惑,博主在每一個人物身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人到中年,不如狗
最能引起中年人共鳴的、當屬那偉 & 沈琳這對夫婦。
那偉是即將上市的公司高管,老婆是全職主婦,二胎家庭,原本幸福美滿,卻在40歲失業、創業失敗后急轉直下,送起了外賣。
老婆也不得不重出江湖,從養家處優的全職太太,到為6000元工資在職場受盡后輩排擠,最后當月嫂、賣鹵味...
強烈懷疑編劇體驗過遭遇中年危機的“中慘”生活,人到中年被職場拋棄,奮斗半生,最后的歸宿卻是“三保”(保潔、保姆、保安)和“鐵人三項”(滴滴、外賣、網約車),
最可怕的是上有老下有小,還有房貸要還,所以再累也不能倒下,
只能丟下面子,低到塵埃里,從頭再來。
博主這兩年就經常遇到穿著體面、言談有禮的男/女網約車司機,一聊都是被公司“畢業”的中年人,奮斗半輩子,在外買了房、安了家,卻被一紙解約通知書打回原形,人生從此斷崖式下滑。
這樣的事情看多了,即便是尚未遭遇“畢業”的中年人,也一聽到“裁員”、“降薪”的字眼就焦慮得睡不著覺,
不敢失業、不敢生病、不敢跳槽、不敢窮、不敢老、甚至不敢在領導面前頂一句嘴,就是這屆中年人的現狀。
只因為我們是所有人的依靠,自己身后卻無人可依靠。
小鎮做題家,越努力越焦慮
那偉的弟弟那雋,清華碩士,身為年紀輕輕就年薪百萬的“卷王”,
卻由于長期的加班、熬夜、精神壓力過大,患上了驚恐癥。
那雋是典型的“小鎮做題家”,崇尚個人奮斗、對自己要求很高,
在節奏快、競爭大的大城市生活,無人可依靠,只能靠自己,用加班、熬夜、透支身體拼出一條血路來。
讀書時要上好學校、畢業后要高薪、要升職,工作幾年要買房、結婚、生娃、換學區房...
人生就是這樣,用一個又一個目標鞭策著自己,不斷攀登,永無止境,一旦偏離目標半點,就陷入焦慮的深淵。
成年人,沒資格保留自我
沈琳的弟弟沈磊,是一位清心寡欲、安貧樂道的部委公務員,妻子謝美藍在投資公司工作。
沈磊月薪8K,結婚多年還和妻子租住在30平米的陋室;
謝美藍年輕時也是一位愛情至上的無知少女,直到母親絕癥,因缺錢未能用上靶向藥,而徹底絕望...
兩人最終離婚收場。
坦白說站在一個“人”的立場,博主理解沈磊。
在職場上,只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只和自己喜歡的人打交道;不求當官發財,也不求升職加薪,自得其樂地過的小日子,誰不想要這樣的生活?
而站在一個女性的立場,我也理解謝美藍。
職場上打拼的辛苦、大城市的生活壓力、長期匱乏導致的不安全感...每一項都足以讓人情緒崩潰。
誰想要自己的孩子出生、成長在狹小的出租屋?
誰愿意大著肚子擠地鐵、坐電瓶車?
誰希望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親人離去?
錢不是萬能的,但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真沒錢的時候你就知道滋味了。
《藥神》里有一句臺詞:“世上只有一種病,叫窮病”。
錢不一定代表著錦衣玉食,它也可以只是一個相對體面的棲身之處、一輛不用忍受擁擠、顛簸的代步車,一個孩子無需飽受匱乏之苦的童年。
歸根到底,沈磊沒有錯,他有保留自我、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權利;
謝美藍也沒有錯,她要的并不多,只是一間屬于自己的屋子,一輛可以在懷孕時接送自己上下班的代步車。
也許,成年人,有了家庭以后就沒資格再追求自我,
這只是兩個目標不再相同的人,無法再同路罷了。
電視劇最后,
那偉討回了債務,鹵味小攤有了干凈亮堂的店面,生意紅火;
那雋驚恐癥痊愈,買了160平米的房子,與相親對象結了婚;
沈磊去山區支教,過上了自己喜歡的有意義的生活...
結局光明,但有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這絕不是終點:
鹵味店有可能迎來競爭對手搶生意、客流減少、房東漲房租...;
北京160平米的大房子,也意味著每個月數萬元的房貸,意味著30年不能失業、降薪;
去山區支教,除非一輩子不結婚不生娃,否則仍然需要面臨買房買車、生兒育女等現實問題...
電視劇可以在這一刻戛然而止,真實人生的考驗,卻從不停止。
不過,普通人,誰不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