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27日報道 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7月26日報道,該報獲悉,俄海軍“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將被封存,未來可能被出售,也可能拆解報廢。專家表示,封存過程中,艦上所有可用的重要設備和機械將被拆除,用于其他艦艇,艦體則將做好長期存放準備。
知情人士向該報透露,俄羅斯海軍總司令部已決定,近期將對“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進行封存。此前該報曾報道,該航母的所有維修和現代化改造工作已經暫停。
摩爾曼斯克搭載著航母的50號浮船塢
俄羅斯聯合造船集團董事長安德烈·科斯京25日表示:“我們認為,該艦已無維修價值。其艦齡已超40年,而且維修成本極高……我認為,最終決定將是出售或拆解。”
太平洋艦隊前司令謝爾蓋·阿瓦基揚茨上將對該報指出,封存如此龐大的軍艦,意味著所有可用的機械將被拆除,作為備件用于其他艦艇。他解釋道:“首先是現代化電子設備,其他系統和裝置也會被拆除。封存過程中,艦體將被完全密封,即所有集水裝置將被排空、焊死。之后將決定是對其進行拆解,還是出售給其他國家?!?/p>
封存后的航母將保留少量人員。阿瓦基揚茨補充道:“這些人員將負責監控航母的狀態。該艦全盛時期的艦員多達2200人。實施封存后,監控人員恐怕不會超過150至200人。他們的首要任務是監控是否進水,防止火災發生。”
軍事專家德米特里·博爾堅科夫指出,該艦的最終命運將由俄羅斯海軍決定,因為海軍是航母的所有者。他說:“出售該艦將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能買得起的國家并不多。俄羅斯當年曾對‘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航母進行現代化改造,并將其出售給印度?!?/p>
博爾堅科夫說:“將‘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直接拆解并非明智之舉。俄羅斯對其進行了長期維修,它曾是海軍的驕傲,如今卻要被拆解成廢鐵?因此,封存可能是更優選擇。但最終應由俄羅斯海軍指揮部根據其面臨的任務來決定?!?/p>
太平洋艦隊前副司令、海軍少將伊戈爾·科羅廖夫表示,他完全贊同封存航母的決定。他說:“計劃投入到‘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的資金,未來可以得到更為有效的利用。”諸多因素決定了該艦的命運。例如,負責維修的船廠缺乏足夠的合格人員;該艦所需設備的維修或制造周期很長——長達24個月甚至更久。因此,維修過程還會耗費很長時間。
“庫茲涅佐夫”在港停靠畫面
科羅廖夫估計,按當前價格計算,維修費用將達到1000億至1200億盧布(約合12.6億至15億美元)。他說:“用這筆錢可以對海軍裝備進行部分但相當深入的自動化改造。我們需要為護衛艦和驅逐艦配備現代化的無人系統,以打造一支全新的海軍。”
軍事專家德米特里·科爾涅夫認為,封存遠比拆解報廢要好。他指出:“這艘航母的情況簡單明了。如果無法完成維修并交付海軍服役,那么明智的做法是將其封存,等待時機好轉或找到合適的買家?!?/p>
該專家指出,“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退役后,不應急于建造新航母。他說,航母缺乏現代化的艦載機,而建造一艘僅能搭載少量老舊戰機的新航母顯然沒有意義。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于1990年12月25日交付蘇聯海軍。該艦執行過多次遠航任務。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該艦在地中海參與了作戰行動,其艦載機對敘利亞境內的恐怖分子目標實施了打擊。在那次行動中,艦載機總共起降400余架次,摧毀了超過1200個目標。
從地中海返航后,該艦被送往船廠進行維修和現代化改造。原計劃于2022年完成維修并重新服役,但工期多次延誤。2018年10月,浮動船塢沉沒,船塢起重機砸中航母,導致艦體受損。2019年12月,艦上發生火災:焊接作業產生的火花引燃了艙內殘留的燃油。事故造成2人死亡,十余人受傷。2022年,該艦再次發生火災,所幸無人傷亡。2023年,該艦水下部分的塢修工作完成。(編譯/趙志鵬)
相關新聞
近日有關俄海軍可能放棄唯一航母“庫茲涅佐夫”號的傳聞,在俄羅斯乃至全球都傳得沸沸揚揚——畢竟俄羅斯很可能會因此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唯一沒有航母的國家。俄羅斯國內也對此展開相當激烈的討論,討論焦點就集中在一個關鍵問題上:俄羅斯還需要航母嗎?
“庫茲涅佐夫”號可能退役的消息最早是由俄媒披露
“庫茲涅佐夫”號可能退役的消息,最早是俄羅斯《消息報》11日披露的。報道稱,從2017年就進塢開始改造升級的這艘軍艦,如今相關維修和改造工作已經暫停。俄羅斯海軍和聯合造船集團的代表近期將就“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的命運作出決定。
老司機注意到,俄羅斯官方目前還沒有確定“庫茲涅佐夫”號的最終命運,近年來俄羅斯媒體幾乎每年也都會傳出該航母要被放棄的傳聞,但這次《消息報》的報道受到的關注尤其多——原因很簡單,“庫茲涅佐夫”號在碼頭停靠多年,維修進展基本停滯,再加上俄軍注意力都集中于俄烏戰場,它的前景難言樂觀。
“庫茲涅佐夫”號自從建成以來就命運坎坷
簡單而言,這艘航母作為俄羅斯海軍的“門面”,但自從建成以來就命運坎坷。俄羅斯媒體曾總結說,自從它在上世紀90年代初加入俄北方艦隊以來,就趕上俄海軍“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特別是由于維護保養不力和日常訓練不足,該航母服役期間的各種事故可以列出一長串:1996年出現嚴重的動力系統故障;1998年發生防空系統受損,60噸燃油泄漏到海中;2000年,一名水手因觸電而死亡;2002年發生火災,導致人員傷亡;2004年-2005年期間,至少3架艦載機在著陸時受損;2006年和2009年,該艦又先后發生兩次火災,數名水手傷亡。
好不容易等到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該艦首次投入實戰,參與了空襲敘利亞恐怖組織的行動。但在這次遠征敘利亞期間,又先后有一架米格-29K和一架蘇-33艦載戰斗機墜海,特別是它冒著黑煙的場景還遭到西方輿論的集體嘲笑。
“庫茲涅佐夫”號冒著黑煙的場景還遭到西方輿論的集體嘲笑
因此在結束敘利亞戰事后,“庫茲涅佐夫”號于當年10月開始進塢展開維修升級作業,計劃全面翻新艦上設備后,繼續服役20年——但此后8年過去了,它從來沒能離開造船廠。先是2018年承擔航母維修工作的浮動船塢沉沒,船塢上的起重裝置墜落時將航母甲板砸出一個直徑約5米的洞,然后是2019年,這艘航母又發生了重大火災,導致2人死亡,14人受傷。2022年底,該艦再次發生火災,這些接連不斷的事故導致原定完工時間從2022年一再推遲,尤其是俄烏沖突爆發后,俄軍工撥款全面向前方戰事傾斜,用于“庫茲涅佐夫”號維修的經費嚴重不足。衛星照片顯示,該航母的外觀近年幾乎沒有明顯變化,顯示升級維修工作已經陷入停滯。
幾乎所有俄羅斯媒體與專家,都對繼續花費巨資升級這艘航母表示“不值得”。但問題在于,在“庫茲涅佐夫”號退役之后,俄羅斯海軍怎么辦?
俄媒提到,俄海軍的官方戰略文件《2030年前國家海洋軍事活動政策基本原則》要求俄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都配備一艘航母,但官方戰略顯然已經背離了實際情況。想要繼續建造大型航母,俄海軍既沒有足夠的資金,也缺乏配套設施。俄海軍近年建造的都只是偏重對地打擊能力的小型導彈艦,新航母計劃僅停留在紙面上,能為航母護航的主力水面艦艇也越來越少。
“庫茲涅佐夫”號在碼頭??慷嗄?/p>
面對這樣的現實,俄羅斯“topcor.ru”網站引用專家的分析稱,“俄羅斯不會建造類似美國‘尼米茲’級或‘福特’級這樣的超級航母,這一事實已經變得很清楚。但效仿土耳其或日本的做法,更為合理”。報道稱,在俄烏沖突中,無人機作用越來越明顯,土耳其利用兩棲登陸艦改裝的無人機母艦,可以在飛行甲板上部署大量無人艦載機和無人直升機執行多種任務,其運營成本也遠低于傳統航母。此外日本利用“出云”級直升機母艦改裝為輕型航母的做法也受到俄羅斯媒體的青睞?!岸砗\娍梢允紫冉ㄔ飚斍捌惹行枰闹鄙龣C航母用于反潛,然后可以很容易地將其改裝為輕型航母。但這意味著俄羅斯需要重啟雅克-141垂直起降戰斗機項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