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身為戰略性武器,具有強大的進攻性和威懾力。自新中國成立之后,導彈就是一項重要課題,與我國國防力量息息相關。
在此過程中,是大量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的投入,才成就了新中國現如今的模樣。其中,一位山東女子更是大放光彩,33歲時打破困擾我國50年之久的難題,年紀輕輕就坐擁26項專利。
她被人稱為“科苑超女”,研究的是導彈的“大腦”, 她就是魏詩卉。
突破困擾我國50年之久的難關
“碩士、博士,首先是戰士!”
在人們的印象里,科研人員大多都穿著白大褂,整日沉浸在實驗室中研究課題的可行性。然而在魏詩卉眼中,自己前期所鋪墊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做“戰士”而準備的。
她曾多次執行任務,在“導彈”這個課題上,沒有人會比她更加熟悉。所以在某次任務現場,魏詩卉發現一個嚴重制約部隊戰斗力形成的問題。
怎么能讓導彈的發射速度更快、機動性更強?魏詩卉覺得應該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但經過反復實驗發現,是某一個關鍵器件的運行有著很大難度,它保持周期短,測試難,為了打破這一項技術,提升部隊戰斗力,魏詩卉選擇自己攻克難關。
她翻閱了大量資料,在自己解決問題的途中,還不斷請教師長,分析、論證、測試循環往復,不知疲倦。
與其他人都不同的是,魏詩卉能夠跳出現如今所有的研究成果重新來過,在創新的賽道上,她另辟蹊徑,最終成功解決了導彈快速發射的重大技術瓶頸。
要知道,魏詩卉研究的這一課題,其實已經困擾了我國50年。而攻克難關的那一年,魏詩卉才剛剛33歲。
這并不是魏詩卉第一次自主攻克相關難題,她在30出頭的年紀就已經成為了國家的高級工程師,可想而知魏詩卉的才能究竟有多么驚人。
要說起為什么她會和導彈結緣,這就不得不說到魏詩卉人生軌跡的重要拐點了。
與導彈的不解之緣
她的愛國精神源于祖輩,外公曾是省建筑設計院總工程師,也是第一批響應國家號召支援西北軍工建設的專家。
魏詩卉的父親,同樣為祖國做出了貢獻,他是一名空軍戰斗機飛行員,多次執行任務保家衛國。在家庭氛圍的影響下,魏詩卉從小就立下報效祖國的信念。
巾幗不讓須眉,魏詩卉的成績非常優秀,在高考之后,她更是一筆一劃寫下了夢想中的軍事院校。
在讀研究生的時候,魏詩卉的專業院校還是海軍艦艇,但不久之后,一次“偶遇”改變了她的一生。
九十年代的海灣戰爭徹底開啟了現代化戰爭的進程。在觀摩之中,她偶然見到了導彈部件。一個不起眼的元部件,卻擁有著極大力量。
在經過同意觸摸后,她就“著了魔”,隨后毅然跨專業轉到了火箭軍工程大學研究制導與控制專業。
在走到碩士這一步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跨專業不僅可惜,而且困難。可惜的是,本科和研究生付出的所有努力幾乎都未能派的上用場;困難的是,讀一個完全不了解的博士生,無異于從頭再來。
但魏詩卉還是這么做了,在沖刺的過程中,魏詩卉幾乎將自己的所有精力都付諸在新的領域上,她的壓力非常大,但她真的做到了。
即使是跨軍種跨專業,魏詩卉也做到了其他人所不及的成就。她的“拼勁兒”得到了很多人的贊賞,這股“沖勁兒”也讓她成功成為了其中的骨干。
在一項重要課題研究之中,龐大的數據量和所涉及的多個領域都在勸退所有人??晌涸娀軈s選擇了翻越高山,不會的就去學,難題就去請教,只要有可行性,那么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結果。
敢闖敢拼,成就奇跡
在堅定的信念下,魏詩卉去了諸多科研院與專家交流,她的技術方案也因此一點點完善,可在最后階段,一道算法將她困擾其中,不得解脫。
密密麻麻的算式看得人眼花繚亂,不知所云。但旁邊一摞又一摞的數據、資料、論文等等都在表明著她的行動。
在經過反復分析之后,魏詩卉成功推導出了參數誤差分離模型,試驗也順利成功。
這一結果代表著,魏詩卉直接推動了我國導彈技術的發展進程!
在成果發出之后,魏詩卉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畢了業后,她直接進入了火箭軍研究院,成為了火箭軍的一名科研人員。她完成的第一個課題就摘取了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導彈發射之后,如何讓導彈能夠精準打擊既定目標,對導彈實施精準控制,成為了這個領域中永恒的課題。
導彈的“大腦”就是制導控制系統,這個核心就是魏詩卉和團隊的研究對象。多年來,魏詩卉一心投入科研工作之中,長期的攻堅讓她的身體出現了問題。
視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等等問題都在宣告著她的身體需要休養,家人語重心長,就連醫生也將假條交給了她,希望她能夠多保護自己的身體。
但此時魏詩卉卻正在解決另一個難題,她覺得自己可以,于是一天又一天的過去,他們終于用新的技術方案,填補了我國某項技術的空白。
這股“拼勁兒”,在實踐應用中也被體現得淋漓盡致。為了得到導彈第一時間的數據,魏詩卉居然出現在距離發射點位不到100米的地方。
難道是魏詩卉不懼危險嗎?并不是,身為常年與導彈打交道的人,魏詩卉可太清楚其中的危險性了,但她還是毅然去了,因為那些數據是寶貴的,是計算不出來的,是可以為之后所有的科研工作提供助力的。
她的導師是導彈專家肖龍旭,肖龍旭是業內出了名的嚴格,但他卻對弟子魏詩卉贊不絕口,因為科研人員的確需要有這股勁,這也是成功之本。
2019年4月,魏詩卉獲得了第15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此時她的國防發明專利已經達到了26項,獲得榮譽無數。
而現在,我國在役和在研導彈裝備中,有很多運用的都是魏詩卉和其團隊所研究出來的成果,這不僅為國家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更是直接推動了我國軍事力量的發展。
也正是有了像魏詩卉這樣的科研工作者,我國才得以迅速騰飛,她們是真正的國之棟梁!
信息來源:
1、新華網:打造導彈最強“大腦”
2、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追尋導彈夢 科研無止境
3、中國科協:【青年女科學家】魏詩卉:一身戎裝 最美芳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