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讓孩子多見“有差異”的世面
讀萬卷書,也需行萬里路。如果行不了萬里路,那就讓孩子見見自然,去各種博物館了解歷史,去各種科技館看看不同現象背后的原理。
或者,讓孩子去農村看看小麥是怎么生長的,去批發市場看看不同的東西放在不同的地方是什么樣的價格,去各種學校,去各種工作場所……
當孩子看到了千面的世界,體驗過各種不同的真實生活后,他的視野和格局自然能開拓,生活和學習的目標也更容易建立。
2、在孩子面前做好一件小事
我一直堅信,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家庭教育,最好的影響,一定是父母以身作則。
想讓孩子改變,父母先要做出改變。
孩子學習時你可以看會書,如果不喜歡讀書,那就在旁邊做做飯,工作一會兒,甚至鍛煉身體,修剪綠植……
總之,讓孩子看到父母的身上,也有向上的力量,讓孩子看到你在和他一起變好,孩子自然便能跟著一起成長。
3、讓孩子站在“權力”的平等位
心理專家武志紅曾說,在一些傳統的中式家庭中,父母習慣處于“權力高位”,并指責和要求處于“權力低位”的孩子聽話。
但這樣做,很容易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
圖片
一個行為出現問題的孩子,一定是喪失了信心的孩子。
孩子沉迷“低級快樂”,很可能是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
從兒童心理學角度來說,孩子只有自己掌握了主動權,在一次次“自己去做”的過程中,培養出“我能行”的信念,才能感受到歸屬感和自主感,進而激發出內驅力。
所以,多把“權力”還給孩子,當孩子做得好時,多肯定,當孩子做得不好時,多鼓勵。
《活出生命的意義》中寫道:
“人的內在力量,是可以改變外在命運的。”
一個目標感強的孩子,會有無窮的動力,會主動選擇擺脫“低級快樂”,也能去挑戰更多的可能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