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寧夏西吉縣為有效管理當地野生動物資源,特別是針對近年來快速增殖的野豬種群,面向全社會正式啟動了野豬狩獵隊伍的公開招募與遴選工作。這一舉措迅速引起了廣泛關注,眾多具備專業技能的獵人紛紛響應,積極報名參與。
鑒于報名熱情高漲,咨詢量激增,相關部門表示將嚴格按照既定標準,對報名者進行細致篩選,確?!皟炛羞x優”,組建起一支高效、專業的野豬狩獵與管理隊伍。
野豬,作為我國歷史上廣泛分布的野生動物之一,曾因其適應性強、分布廣泛而深受國人熟知。然而,隨著自然環境的變遷和人類活動的影響,野豬的種群數量一度遭受重創,其身影在野外變得愈發罕見。
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年來,隨著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森林覆蓋率的提升以及野生動物保護政策的有效實施,野豬的生存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種群數量也迎來了快速恢復和增長。
野豬曾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
國家級保護動物體系嚴謹地劃分為三個層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以及“三有”保護動物,這里的“三有”即指具備重要生態價值、科學研究價值以及社會價值的物種。在自然界這個錯綜復雜的生態網絡中,部分野生動物因種群數量極度稀缺,生存狀況堪憂,而被納入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的范疇,旨在通過法律手段給予其最高級別的保護。
相反,那些數量相對充裕,生存條件較為穩定的野生動物,則多被列為“三有”保護動物,體現了保護工作的全面性與差異性。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合作的深化也深刻影響著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政策。自1980年12月我國加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又稱《華盛頓公約》)以來,該公約附錄一、附錄二中所列明的物種,即便非我國本土物種,也依據國際公約精神,在我國享受等同于一、二級保護動物的法律地位,這體現了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在全球生態保護中的積極態度與貢獻。
回顧近年案例,如河南南陽一對農民夫婦因野豬頻繁破壞莊稼,在情急之下實施了報復性捕殺,最終因觸犯法律而受罰,這一事件凸顯了保護野生動物法律制度的嚴肅性與必要性。然而,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與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政策調整也隨之而來。
針對國內野豬數量激增這一不爭事實,經過科學界全面、綜合的評估,確認當前野豬種群豐富,短期內不存在滅絕風險。因此,自2023年6月30日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的最新《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野豬被正式移除,標志著野豬不再享有國家級保護動物的特殊地位。
野豬國內局部地區泛濫成災
野豬,這一自然界中的獨特存在,不僅是眾多大型捕食者如虎、豹、豺、狼等不可或缺的基礎獵物,其繁殖能力之強更是令人矚目。野豬的孕期相對短暫,僅四個月左右,且一頭處于繁殖高峰期的母豬,在一年內甚至有能力產下兩胎幼崽,每胎數量可高達4至12只,平均而言多為7到8只。更令人稱奇的是,野豬幼崽的成活率也相當高,這為其種群的迅速擴張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野豬的棲息地范圍不斷擴大,加之自然環境中虎、豹等大型天敵數量的減少,野豬種群幾乎擺脫了天敵的制衡,從而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增長浪潮。
關于野豬數量的激增,一個直觀的數據是: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的報告,我國已有28個省份確認存在野豬的自然分布,而在其中的26個省份,野豬的數量已經達到了對當地生態或經濟造成顯著影響的程度。據權威專家估算,全國的野豬數量已突破200萬頭大關。
野豬以其強大的適應能力和廣泛的分布范圍,在部分生態環境優越的區域內,甚至出現了“泛濫成災”的現象,對農業生產構成了嚴重威脅。以湖北松滋為例,早在2006年9月,當地就因野豬的大量侵擾,導致超過200畝的農作物慘遭毀壞,受害農戶超過百戶
獵捕野豬并不簡單
在野豬種群過度繁盛,而自然天敵數量不足以形成有效控制的背景下,人為實施生態調控性捕殺成為了一項重要的管理策略。安徽金寨、四川通江、湖北宜昌等地相繼采取了招募狩獵隊、科學獵殺野豬的措施,以平衡生態系統。
近期,寧夏西吉縣推出的“野豬種群調控項目”尤為引人注目,該項目計劃捕獵體重超過40公斤的成年野豬300頭,并提供了每頭野豬高達2400元的補貼,這一舉措迅速吸引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某狩獵隊負責人蘇某(化名)分享了他的經歷,自2021年起涉足野豬捕獵工作,展現了不俗的捕獵能力,曾一夜捕獲13頭野豬。然而,他也坦言,狩獵野豬遠非易事,其挑戰性遠超常人想象。以四川通江縣為例,即便有專業狩獵隊配備獵槍,仍遭遇了重大損失——一條價值不菲的進口獵犬在圍捕過程中不幸被野豬咬傷致死,這凸顯了狩獵野豬的高風險性。
狩獵野豬之所以困難重重,首先在于野豬的生活習性。它們晝伏夜出,擁有敏銳的嗅覺,能夠迅速察覺并躲避人類的追捕,使得捕獵行動常常陷入“人未至,豬已遁”的境地。其次,野豬性情兇猛,攻擊性強,加之其皮糙肉厚,對捕獵者構成了不小的威脅,而捕獵者卻難以對其造成致命傷害,反而容易受傷。
此外,狩獵活動本身也是一項艱苦卓絕的任務,需深入山林,面對潮濕悶熱的環境、蚊蟲的侵擾以及翻山越嶺的體力考驗,這對狩獵者的身心都是極大的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國內參與野豬狩獵的隊伍中,成員普遍年齡偏大,許多已超過50歲,甚至不乏60歲以上的老獵人。這一現象反映出,在年輕一代中,愿意從事這一艱苦行業的人越來越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