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qū)前林路上,坐落著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風格的大宅。這是我軍技偵工作的開創(chuàng)者和卓越領導者蔡威的祖居,院內矗立著一尊蔡威的全身銅像,下方是徐向前元帥題名的“無名英雄蔡威”六個大字。參觀者每到此處,無不對著銅像注視端詳,流連忘返……
在央視八套正熱播的紅色諜戰(zhàn)劇《破密》,正是根據(jù)蔡威的真實革命經(jīng)歷和卓越功績改編創(chuàng)作的作品。從播出的十集來看,該劇用青春化的敘事視角,以跌宕起伏的劇情和濃郁感人的家國情懷,深深打動了熒屏前的觀眾,堪稱近年來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紅色諜戰(zhàn)劇。
紅色電波中的無名英雄蔡威
蔡威,很多觀眾對這個名字或許有些陌生。但當年在紅軍內部,蔡威可是如雷貫耳的人物。他歷任鄂豫皖軍事委員會參謀、紅四方面軍第二電臺臺長、紅軍總司令部二局局長,為粉碎國民黨對鄂豫皖蘇區(qū)、川陜蘇區(qū)多次進攻和圍剿,為配合紅軍勝利完成長征作出了重大貢獻,受到毛澤東、朱德、徐向前等領導同志的高度評價和褒獎。毛澤東同志曾贊譽:“長征有了二局,我們好像打著燈籠走夜路。”
但這樣的重要英雄人物,在以往的影視作品中,我們卻很少看到。這主要是緣于情報技偵工作的特殊性,歷史資料不多,從事技偵工作的英雄事跡在早年也極少宣傳,影視作品涉及這方面的內容更是鳳毛麟角。因此,一定意義上說,電視劇《破密》填補了描寫我軍重要情偵英雄的熒屏空白,該劇不僅全景式描寫蔡威的英雄事跡,而且用的都是真實姓名,包括大量生活化的細節(jié),實屬重大突破。
歷史上的蔡威很早就投身革命,從來沒有見過自己的孩子。這在《破密》的前幾集中均得到了完整呈現(xiàn)。結婚沒幾天,就被捕入獄,被舅舅花錢救出,然后隨舅舅去上海求學,不久便參加革命,再未回家……對蔡威早年的這段經(jīng)歷,《破密》采用了傳統(tǒng)諜戰(zhàn)劇的敘事手法,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比如他在報名參加無線電培訓班后,組織上為了考查他的真實身份,讓蘇卿武設計試驗他,最終他憑借《夏培爾上校》一書的相關暗號,通過了組織的考查。再如他在商店購買無線電設備的時候,正好遇見國民黨特務上門搜捕,他巧妙地以“給孩子買八音盒”為由成功脫險。為了拿到B443電子管,他和蘇老師上門拜訪亞美無線電公司老板,以修理收音機名由偷梁換柱……
有的情節(jié)則是真實還原歷史。比如在蔡威等幾名無線電學員被敵人追趕逃跑的時候,眼看要被追上,蔡威靈機一動,用扔銀元的辦法,成功拖慢了敵人追逐的步伐,爭得時機逃脫成功。這一橋段是真實存在的……這些情節(jié)的設置和安排構思巧妙,時而險象環(huán)生,時而峰回路轉,極大增強了電視劇的戲劇張力和觀賞性。
歷史上的蔡威有“軍中活菩薩”的美譽,敵人的每次較大的軍事行動,包括進攻時間、地點、兵力調動部署等電報,一般都漏不過蔡威的耳機。這些破譯出的情報,成為我軍捕捉戰(zhàn)機和選定戰(zhàn)策的重要依據(jù),從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作戰(zhàn)勝利。而能成為破譯密碼的專家,蔡威也付出了常人難以企及的代價。他經(jīng)常徹夜監(jiān)聽破譯,廢寢忘食地工作,極大損害了身體健康。
電視劇《破密》對蔡威工作狀態(tài)的還原,是相當客觀、真實的。記得劇中有個鏡頭,幾名二臺的情報人員熬夜破譯密碼,第二天早晨,曲向東、宋小波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蔡威還在伏案工作,竟然一夜未睡;施蘭青為蔡威做了一雙新鞋子,蔡威穿上以后竟然沒發(fā)現(xiàn)是新做的,因為他的心思全在破譯密碼上……這些生動的細節(jié),讓我們見識到蔡威對情報工作的執(zhí)著、忘我、奮不顧身,這種對革命事業(yè)的無比忠誠和無私奉獻精神,讓觀眾肅然起敬甚至淚目。
以鮮活群像構筑青春敘事的深度
近年來,紅色題材劇不斷涌現(xiàn),年輕化敘事成為紅色歷史劇融合主流話語、凝聚社會共識、達成集體認同的重要創(chuàng)作模式與發(fā)展趨勢。《破密》所聚焦的我軍情報技偵工作隊伍里,大多都是未滿30歲的青年,他們的革命生涯,始于青春,止于青春,永恒于青春。這為《破密》采用青春敘事提供了天然條件,以蔡威、施蘭青等為代表的鮮活人物群像,構筑了該劇青春敘事的深度。
作為本劇的核心人物,蔡威的人物形象其實是相當立體的。他出身于士紳家庭,他原本可以當個舒服享受的大少爺,但為了追尋自己的信仰,他毅然“拋家舍業(yè)”“拋妻棄子”,義無返顧地投身革命,這種舍身取義、完全放棄個人享受的革命精神,是相當偉大的。在劇中,他的話不多,將全部精力用在了破譯敵軍密碼上;但隊友施蘭青的一次出錯,卻讓他罕見地大發(fā)雷霆,體現(xiàn)出他對情報工作的一絲不茍和高度責任感。《破密》正是圍繞以蔡威為代表的青年革命隊伍,以年輕人的青春熱血、理想抱負及純真情感表現(xiàn)歷史主題,在弘揚這些革命先烈艱苦卓絕精神的同時,激蕩著當下青年人的愛國情懷。
施蘭青,由一個普通女民兵成長為優(yōu)秀的情報人員。她聰明能干,還有著鄉(xiāng)村少女的純樸與善良。她愛慕蔡威,在周沫的幫助下有意追求蔡威,然后她很快得知他已有家室。導致她心神不定抄寫電文出錯,結果吃了七天禁閉。事后,她很快反醒,迅速找回了工作狀態(tài)。這些極具戲劇化的沖突和浪漫色彩的情節(jié)設定,不僅增加了該劇的藝術想象力和張力,也有利于加深當代觀眾對革命青年情感和心理的理解。
再如呂紹武,他原是國民黨的情報人員,被我軍俘虜。“不殺我們,還每人給兩塊銀元回家,哪有這么好的軍隊?”在紅軍的感召下,他果斷棄暗投明,成為我軍情報技偵工作的重要一員。這樣的角色對當代青年觀眾很有參考意義:一名有志青年,要具備什么樣的價值觀、人生觀?怎樣正確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我想很多年輕觀眾從呂紹武身上能找到共鳴。
吾愛腳下之吾鄉(xiāng)吾土吾國,志在謀中華之崛起。《破密》通過豐富的故事元素,年輕態(tài)的敘事手法,譜寫了在隱蔽戰(zhàn)線上的一曲熱血奮斗的青春之歌,從而拉近了年輕觀眾與歷史的距離,深刻解讀了中國青年與時代同行的思想內涵。紅色電波中革命先烈們的青年壯舉,堅定為國家和民族奉獻青春,拋頭顱、灑熱血的信念,將激烈更多當下的年輕人堅定理想信念,讓愛國主義情懷薪火相傳。
(文/永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