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的“定遠”級鐵甲艦共有兩艘,分別是“定遠”、“鎮遠”。不過這兩艘軍艦雖然是同級艦,卻并非同時簽訂合同建造。
1879年,晚清時期的著名工程技術專家徐建寅在創建山東機器局以后,一心想購買鐵甲艦的李鴻章就任命他為駐德使館二等參贊,前往德國協助駐德公使李鳳苞購買鐵甲艦。李鳳苞和徐建寅兩人經過一番考察、比較以后,最終選擇了在德國伏爾鏗造船廠為北洋水師建造鐵甲艦。
在德國伏爾鏗船廠建造中的定遠
1880年12月2日上午7時,李鳳苞代表清政府,和伏爾鏗造船廠草簽了建造第一艘鐵甲艦的合同,約定造價為620萬馬克。1881年1月8日,雙方正式簽署了北洋水師第一號鐵甲艦的訂造合同,并于3月31日開工建造。之后同年5月23日,李鳳苞才向伏爾鏗造船廠訂造了和前一艘鐵甲艦同型的第二號鐵甲艦,兩者之間相差了四個半月的時間。
在司旦丁的定遠和鎮遠
除了簽訂合同的時間不同之外,“定遠”、“鎮遠”的命名時間也不同。1881年8月22日,在簽訂合同七個個半月以后,李鴻章將第一號鐵甲艦命名為“定遠”。之后到了10月9日,李鴻章再次通知李鳳苞,第二號鐵甲艦被命名為“鎮遠”。
另外由于簽訂合同的時間有差異,在訂購第二號鐵甲艦時由于原材料漲價,導致“鎮遠”號鐵甲艦水線下的裝甲從“定遠”的鋼面鐵甲,被迫換成了效果略差的熟鐵裝甲。
歸國抵達香港的定遠和鎮遠
當然,考慮到實際海戰中水線下被炮彈擊中的幾率本來就不高,而且兩者之間也并沒有質的差距,因此這個改變對于“鎮遠”防護力的影響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