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酒店旅游業來說,每一年的黃金周都是重頭戲,一些旅游目的地甚至將每年的黃金周當成重要的利潤來源, 依賴各種假期的旅游目的地正是如此,依賴黃金周目的地酒店也是如此,我們正在失去黃金周的客源和高價,就像我們正在失去春運這個一年一度的全球最大人口流動現象...
01
正在消失的黃金周旅游暴利
根據交通運輸部的統計,在本次十一黃金周中,鐵路出行人數突破一億人次。而官方公開報道中更是預計在整個十天的有關這次十一黃金周的流動人數將達到19.4億人次。航空方面,預測預計發送旅客也將超過1500萬人次。
這些繁華的數據背后,卻沒有對上下游產業形成疫情前的爆滿和高價現象。如酒店這種能明顯反映淡旺季的價格晴雨表。我們從各個媒體和社交媒體上了解到信息,依然是各地的景區爆滿,路上堵車的盛況,這背后其實存在著供需關系的重新調整。
2018年是中國黃金周的最后高峰,在當年,十一黃金周實現7.26億人次的出行數據。我國從1999年開始實施新的公共假日制度,“五一、十一”等這類黃金周走入大眾視野,當年錄得近2800萬人次的出行數據。
從1999年到2018年,近二十年的黃金周旅游數據的變化,是中國經濟騰飛的見證。全年出行人次從突破1億人到突破60億人次,各個黃金周也是貢獻頗豐。
早期因為基礎運力的落后和出行方式的單一,造成一種現象,就是一旦遇到公共假日,就面臨春運一樣的難題。
而如今這種現象逐步緩解和消失,雖然某些熱門地方依舊出現擁堵,如熱門景區和熱門自駕路線,但總體很少再出現一票難求和一房難求的狀況,這背后也是出行多樣化和供應結構的調整。
02
黃金周背后的商業邏輯
過去的供給都是建立在峰值數據之上的,如一個旅游目的地每到十一黃金周平均每天涌入十萬游客,那么當地的住宿峰值需求就需要10萬張床位,可能對應的就是800-1000家酒店。
所以在這些旅游目的地,無論是政府還是當地投資者,一定會跟隨峰值住宿需求去籌建酒店,這就會導致一個地區的酒店供應超過常規需求。
而我們目前幾乎所有的旅游目的地都處于酒店過剩的階段,過剩的背后實際就這些黃金周曾經短暫的數據推動了供應數量的增長。在經濟和旅游消費一直增長的時期,這種需求可抵消或者可以迷惑真實的需求量。
所以一旦遇到災難性的危機時,就會面臨供應過剩的局面,正如我們在經歷三年疫情大流行之后,遇到的情況,供應過剩,酒店過剩,從而造成行業虧損。
在一個旅游目的地進行酒店需求時,應該需要計算全年的平均需求,按照常規月份的需求進行投資分析,但我們卻在大多時期,按照了峰值流量進行測算。一旦某地在黃金周某天房價高企,一房難求,就會有媒體及當地政府做出相關報道,從而引起政府和投資者的關注,從而繼續增加供應。
我們因為是一個充分競爭的社會和商業環境,俗話說就是很卷。這是建立在沒有進行科學測算以及驗證的投資環境,也是資源有限以及不規則的商業環境和心態決定的,所以在酒店業,應該避免“峰值經濟”,這也是造成往往景區和著名旅游景點的酒店的收益大都沒有城市里穩定。
03
失去黃金周后,酒店靠什么賺錢
旅游目的地的酒店在平日賺成本,在節假日賺利潤,這個似乎成了過去十數年不變的規則。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旅游目的地的酒店平日食不果腹,節假日只能保本或者賺取微薄的利潤成為常態。
這是因為我們的假期越來越集中,出行人群也越來越集中,這和我們的假日安排有直接的關系。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出境游擠占了很大的一個空間,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短途出境旅游,如東南亞和日韓等地。
其次,市場供應過大,如我們前面所說的,峰值供應,造成日常需求不高;供應過大,從而日常時間內酒店的價格越來越低。
酒店生意的減弱不單是黃金期消費群體的減弱,還在于供應過剩。目前整個消費環境是整體在往下走,性價比經濟型的度假方式成為主要人群的選擇。
短途,近郊,自駕,微度假等方式成為主要首選方式,人均消費降低,度假人群的范圍在擴大,正如官方統計數據范圍也在擴大一樣,從實際旅游人數統計到流動人口統計的轉移。
多樣化的出行方式,主流度假目的地的弱化都在預示著行業結構調整和新消費方式的轉變。春運不擠和黃金周不旺將成為未來常態,交通方式的便利不再讓人都擠在過年回家,而日常出行變得更容易使得這股人群進行分散。
所以,消費降級、供應過剩、度假方式多樣化都會使得目前市場逐步走向平穩期,也就是再不會有往年黃金周的高價周期,黃金周不高價、黃金周不旺也是市場走向常規發展的一個方向。
所以,擺在酒店市場面前的,還是需要本身的競爭力去獲得發展和生存,而不是靠自然流量。酒店投資不再變得普遍化,市場、投資、測算、選擇都變得更為重要,這是市場發展的必然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