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滬指盤初一度漲超10%,到午后14:45漲幅收窄至4%。
10月7日,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新財富鉆石分析師張憶東,做客澎湃《首席連線》解讀節后的A股將如何表現。
投資作業本課代表,做出如下要點整理:
1)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不只是一個觸底反彈,可能是一個更樂觀的反轉邏輯。這一次不會簡單地重蹈2015年的覆轍,我認為絕不會。
2)A股很可能在短期大漲,中期大波動、大分化,所以我對于節后A股的一個預判是“三大”——大漲、大波動、大分化。
3)瘋牛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后面需要讓節奏慢下來,要為震蕩而喝彩。
不要覺得只爭朝夕、趕緊搶錢,這種反彈思路要不得,瘋牛的思路一定要小心。
4)這套政策組合拳背后,更重要的意義是政策導向方向性地改變。
5)房地產市場未來要止跌回穩。
6)中國經濟能否企穩關鍵點在于內需,而不是圍繞著出口。
財政政策一定要看方向,兩個字叫做“消費”,三個字叫“促消費”。
7)三大投資主線:內需結構牛、出海結構牛、科技結構牛。
8)不要太擔心短期的踏空,大漲之后一定會有大波動,所以千萬不要加杠桿去追漲。
張憶東指出,在大波動來臨的時候,大家依然要對中國資本市場有信心。并且,要做好這個時候進場短期被套的準備,如果你沒有這樣的風險偏好,建議大家現在就不要去追高。
他還提醒,接下來要關注專業的、中長線的機構投資者買什么,而不是民間股神,他們會把路給帶歪的。
此前9月27日,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劉煜輝也作出了類似判斷,他認為第一輪噴發后,分化也不遠了,隨時都可能進入一個劇烈震蕩的狀態,波動率要釋放出來。
以下是投資作業本課代表(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張憶東本次交流精華內容,分享給大家:
短期大漲,中期大波動、大分化
A股很可能在短期大漲,中期大波動、大分化,所以我對于節后A股的一個預判是“三大”——大漲、大波動、大分化。
短期A股會慣性上漲,這已經是大勢所趨,我要提醒的是,可能很快就會迎來大波動和大分化。
如果大家一哄而上,然后在大波動的時候,因為沒有專業素養,沖高的人可能又會在調整的時候割肉,很容易兩面挨巴掌。
這種大漲、大波動、大分化的市場,更適合耐心投資者,更適合專業投資者,更適合放眼中期,買那些最好的標的,賺時間的紅利。
政策主動作為,導向方向性變化
反彈只是這輪行情的第一步,這一輪我們還是傾向于會從一個反彈邏輯轉向一個反轉邏輯,最大的變化就是政策導向的方向性變化。
9月24日的政策組合拳具有里程碑意義,特別是央行的兩大結構性政策工具(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代表著中國金融政策又向市場化、國際化、市場化的前進邁開了巨大的一步。
一個是5000億的互換便利,后面可能還有好幾期。
這是一個雙向閥門:股市低迷的時候,鼓勵這些金融機構包括國家隊、匯金為市場托底;當市場瘋狂的時候,可以反過來把一些高流動性的資產從非銀機構里換過來,相當于收縮。
二是3000億專項再貸款的目的是回購和增持。
不難看出國家在鼓勵注重股東回報的優秀股權文化。
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中,政策是主動作為,我們看反轉而不是看反彈。
房地產市場要止跌回穩
過去幾年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兩大困難的擔憂,一是房地產的債務風險問題,二是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問題,以及兩大困難所帶來的三張表,即居民資產負債表、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企業資產負債表在惡性循環。
這一次的政治局會議,充分解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思路。
抓住兩大重點,第一,房地產市場未來要止跌回穩。
比如,政策降低存量貸款利率,充分放開了限購政策。
居民財富的50%以上放在了房地產市場,甚至有些家庭60-80%的財富放在房地產上。如果房地產不穩住,大家有錢也不敢花,如果房地產能夠止跌企穩,對促進消費有極大的意義。
讓牛兒跑得慢一些,為震蕩而喝彩
第二,資本市場行情的啟動,不是一把反彈,本質要形成更長久的行情,而不是短期暴利。
下一步圍繞著反轉邏輯,資本市場和資產負債表以及中國經濟要形成一種良性的正面循環。
當居民愿意消費,企業愿意投資,這樣的良性循環,會促使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修復,地方政府可以從企業拿到稅收、分紅,一舉多得。
所以,讓牛兒跑得慢一些。瘋牛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后面需要讓節奏慢下來,要為震蕩而喝彩。大家不要覺得一路不回頭才最好,在本周和下周如果一路不回頭,那會帶來更大的波動。
我們現在希望大波動來得更早一點,因為波動來得越晚,受傷的后來者更多,反而不利于行情更好地演進。
震蕩之后開始大分化,大分化一定是強者恒強、贏家通吃。一定是那些最優秀的企業能夠充分承載國家“牛市”,能夠承載著一次的反轉。
不要覺得只爭朝夕、趕緊搶錢,這種反彈思路要不得,瘋牛的思路一定要小心。
內需是中國最大的一張好牌
除了抓住重點,還有主動作為。以前我們一直想要防止大水漫灌,這一次沒有提這個詞,反而提到的是主動作為。
這一次要解決的問題是債務問題,要改變預期,提升經濟,降負債率,在發展中解決問題,最重要的不是走老路,而是要走新路。
如果還是用走老路的方式搞10萬億、20萬億,未來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過剩產能,以及更大的問題。
所以,對于貨幣政策我們要看力度,對財政政策要看方向。財政政策一定要看方向,兩個字叫做“消費”,三個字叫“促消費”。
以往的財政政策更多的是跟“鐵公基”相關,跟投資相關,跟供給端相關。未來財政政策的發展方向要和貨幣政策、股市政策相配合,立足發展內需、發展新質生產力、提高效率。
要知道內需這是中國最大的一張好牌。
一方面,房地產政策對內需有幫助。一方面,以舊換新全面鋪開,將發行的超長期國債以及地方中央債,更多地用于促進消費的以舊換新。
9月26日政治局會議之后,各個地方,比如上海、四川的文旅部已經開始發消費券了,這是一個好的方向。
“大水漫灌”其實是一個中性詞,如果放在了不該放的地方,“大水漫灌”就全都淹死了,但如果放在該放的地方,那叫恰如其分。
我們要從更有效率的方向進行發力,不要刻舟求劍,該大放水的就要大放水,現在最需要漫灌的就是消費。
內需消費將是一個重要的發力點。
首先,促內需還是要加大力度,房價穩、地產穩、內需穩,這是我們發力的重點。
其次,對于投資更多要關注民營企業的投資,因為基建和國有企業的投資,在過去兩三年里并不差。
最后,對歐美的出口要報以警惕,可能會有壓力。
但出口本身就是一匹“小馬”,過去的幾年出口很好,也沒有拉動經濟大車。內需才是穩經濟的正確方向,中國經濟能否企穩關鍵點在于內需,而不是圍繞著出口。
三大投資主線
一個轉變、兩個方向、三大主線,一個轉變就是政策導向方向性的轉變,三個主線圍繞著兩個方向。
兩個方向分別是資金的兩個方向和基本面的兩個維度。
基本面的兩個維度,一個是并購重組,另外一個是回購注銷,或者說以回購注銷為代表的股東回報。
2008年以后,蘋果、谷歌、英偉達,為什么股價在一路暴漲的過程中,估值相對來說還可以,沒有泡沫化,它們的ROE都是百分之六七十,甚至更多,原因就是不斷地回購。
這一次國家給了答案,第一期3000億鼓勵回購、注銷,鼓勵增持。再從資金的兩個方向看,即外資和內資。
資金的兩個方向看,即外資和內資。
未來要關注這些長錢,特別是專業的、中長線的機構投資者,他們買什么,而不是民間股神,他們會把路給帶歪的。
從資金的角度來看,無論A股還是港股,經過大漲之后反而是“洗洗更健康”,最終有三個方向才是從中長期的角度更值得配置的。
第一個,內需結構牛。
經過了市場出清,剩者為王;誰愿意拿真金白銀進行回購、注銷,回饋股東,我們要給他掌聲為他喝彩,反過來,誰現在開始無效圈錢,咱們要拋棄它。
第二,出海結構牛。
比如中國的先進制造業,如電動車;中國的消費服務,如互聯網、電子、家電,這些企業的增長動能,還在于出海。
第三,科技結構牛。
TMT、計算機、軍工,即所謂的“渣男”組合,往往在風險偏好提升時,彈性極大。如果只是反彈,這一類要格外小心的,因為玩的是博弈;但如果是反轉邏輯,關注科技結構牛要和并購重組牢牢結合。
千萬不要加杠桿追漲,不要怕踏空
我們相信反轉的力量、相信反轉的邏輯,我們也認為這一次不會簡單地重蹈2015年的覆轍,我認為絕不會。
這個時候需要定力,不要太擔心短期的踏空。也不建議大家去做空,不要與趨勢為敵,特別是A股不要去做空。
要注意,大漲之后一定會有大波動,所以千萬不要加杠桿去追漲。
我現在給大家預言,一定會有大波動,在大波動來臨的時候,大家依然要對中國資本市場有信心。并且,要做好這個時候進場短期被套的準備,如果你沒有這樣的風險偏好,建議大家現在就不要去追高。
如果做好了準備,建議圍繞我們剛才講的三個方向去找最優秀的公司。
劉煜輝:市場第一輪噴發一定是這樣的,接下來短期也隨時可能進入劇烈震蕩,未來半年A股港股空間可觀
更多大佬觀點請關注↓↓↓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