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宋宏建,高級政工師,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機關黨委前副書記, 自然資源作家協會河南分會前副主席。著有散文集《敝帚掃葉》《雪泥鴻爪》《子夜捻香》,小說集《涼拌人生》《地質隊隊長》和長篇小說《流年青詞》等。散文《飛落江南水鄉的一只蝴蝶》《夜讀周莊》《醉臥沱江》《嵩門待月》《標尺》等,入選語文閱讀、模擬試卷或被多種文集選載。
> 別有洞天
被稱為“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原洞穴之鄉”的浮戲山雪花洞,位于“詩圣”杜甫的故鄉——河南鄭州西南的鞏義市新中鎮。景區集石英巖、喀斯特、黃土丘陵三種地貌景觀于一體,薈萃北國江南風光,素有“中原小桂林”之譽。
一
洞外的積雪早已消融,而洞內的雪花仍漫天飛舞。
似乎怕驚擾了洞主的酣夢,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飄落時便小心翼翼,躡手躡腳地定格為雪白的精靈,悄無聲息地鑲嵌在一個曲里拐彎、高低錯落的山岳型大溶洞里。洞長1 200米左右,面積4 600平方米,一窟窟、一穴穴、一簾簾、一幕幕,在現代燈光秀的演繹下,幻化出七彩繽紛、神秘莫測的人間仙境。
“瓊英與玉蕊,片片落前池。問著花來處,東君也不知。”踏著濕漉漉的臺階,心里默誦著宋代遼金時人虞仲文的《雪花》詩,走過一段常年恒溫15℃左右的洞道,雪花洞的第一個自然大廳——迎賓廳,已豁然開朗在游人面前。啊!那些濕淋淋、白花花的石筍,大若擎天玉柱林林總總,小如幼蔥初發亂花漸欲。其中向上長的,一片片,一叢叢,箭鏃一般直射天空;而那向下生的,一排排,一根根,冰掛似的戳指頭頂。這些大大小小、粗細不一的鐘乳石,就是那些晶瑩剔透的小精靈(雪花)們,遇到上天賜予水分中的礦物質,沉淀百年之后而凝聚的精華嗎?
噢,身邊有棵巨大的石筍,善解人意地化作了蘑菇亭狀。我便靠過去一邊小憩,一邊欣賞大廳內的景觀。三道懸天瀑布下面,“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光芒四射的如來佛祖(迎賓佛)莊嚴肅穆,有文殊、普賢菩薩端坐蓮臺,更有坦胸露腹的彌勒佛大大咧咧、笑口常開。大幕之下,“仙翁聽瀑”“群仙拜壽”的場景惟妙惟肖,形態逼真。
大廳中央,一根潔白如玉的石柱直達洞頂,為人們撐起了一方魔幻詭異的天地。據地質專家介紹,這棵石筍可算是壽星老了,就它現在的模樣,已足足生長了30萬年。
二
雪花洞內的第二大廳叫通天廳,長55米、寬35米、高46米,可謂一處寬敞舒服的所在。仰望頭頂,有個透亮的天窗。常年流水的通天洞口,瘋狂地野生著形態各異的鐘乳石,參參差差,像極了青面獠牙的怪獸,磨刀霍霍向豬羊;壯觀如懸天倒掛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駐足其下,不禁聯想:1963年,中國人民剛從饑腸轆轆的歲月里爬起,當地那個姓沈的農民,是怎樣的勒緊褲帶,在自家的宅地上挖基蓋房,無意間竟發現了這個原始的洞口?之后到1984年的20余載,生性好奇的人們,又是怎樣的一個個前赴后繼,腰系繩索下到洞里來探險?
海拔854.5米的腳下,應是大約5億7千萬年前,汪洋大海中的一條地下暗河。由于它長期處于碳酸鹽巖層里面,眼下已孕育出大面積千奇百怪的鐘乳石和巖溶學上特殊類型的雪花石。
天窗的下方,懸掛著兩只“螺號”,舞臺射燈一般俯視大廳。大一點的“螺號”尖端,燈泡一樣閃閃發亮;小一點的用燈光照射,呈通體透亮的肉紅色。這些含有大量玻璃晶體的半透明狀的肉色鐘乳石,在目前世界上開發的溶洞中十分罕見。順著燈光的迤邐鋪開,你會發現慈眉善目的百歲壽星四周,各路神仙匍匐參拜。就連雪花洞主的觀音菩薩也急忙起身相迎,把額頭突出的壽星老樂得忘乎所以,隨手把龍頭拐杖都扔到了一旁。這一組亦夢亦幻的自然景觀,被冠之為“群仙拜壽”名副其實。
三
與第二、第三大廳相連接的,是一條長達173米的“雪花長廊”。
朵朵石花開得“姹紫嫣紅”,片片鵝毛攪得“周天寒徹”。步入“雪花長廊”,恍如置身于晶宮仙境。洞穴恍恍惚惚,游人顫顫悠悠。凝神屏氣之間,唯有導游的講解清脆悅耳:由于洞內的簇簇石花以假亂真,令人驚嘆,所以在1990年10月,一位臺胞觀光之后,激動地寫下四句詩歌:“嶙峋險峭天然成,似云似霧似仙境。隱隱約約似霄殿,原是人間一奇宮?!?/p>
暗弱的燈光之下,洞壁上似乎堆滿了片片“雪花”,這在巖溶學上稱為雪花石,雪花洞就因此而名。雪花石生長發育在含水相對均勻、透水性良好且富含孔隙水的母巖上,從其剖面特征來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緊貼母巖、具有圈層構造的松散皮層,二是附于皮殼上的雪花狀方解石晶體,三是長在石珊瑚和石葡萄表面、通過毛細作用形成針狀或芝狀的文石晶體。據說該洞在1963年剛被發現那會兒,洞內所有的“雪花”都潔白如玉,表面毛絨絨的,晶瑩透明。然而自洞口打開以后,洞內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石質表面受到嚴重碳化、風化,亮度已大大降低。1992年10月28日,中國地質科學院高級科學技術咨詢中心委員朱學穩教授(也稱洞穴會長)到此地考察,欣然題詞“天下第一雪花洞”,并說道:“我已參觀過西方22個國家的100多個溶洞,像雪花洞這樣奇特、含有28種微量元素的石葡萄,還是第一次看到?!?/p>
接著是一個小小的花果山廳,卻有另一派江南風光。玲瓏剔透的玉塔,矗立于郁郁蔥蔥的竹林,如鶴立雞群;肅穆莊嚴的宮廟,掩映于枝繁葉荗的園林,似騰云駕霧。有個小孩耐不住好奇之心,脫口問道:“這個地方好美呀,可那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和唐僧師徒四人在哪里呢?”。
四
若用水晶宮中的寶物——珍、妙、奇、特四字來形容第三大廳,絕不為過。流光溢彩的珊瑚石,晶瑩剔透的葡萄石,琳瑯滿目的雪花石,美不勝收,世所罕見。更有那半透明的鐘乳石群落——石塔、石林、石筍、石柱、石瀑、石幔、石佛、石山、石梅、石駱駝等,千姿百態,俯拾皆是。難怪一位外國學者游覽后感嘆:“這里的每一串石葡萄,都可換十輛桑塔納啊!”
我彎下腰,仔細觀賞著身邊的壁流石。因其下部懸空,上部緊貼洞壁,所以形似布幔。石幔長期滴水,又形成無數奇形怪狀的石筍。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只要你能想象得到的,應有盡有。雪花石的另一種類型——石珊瑚,與海底世界的珊瑚礁大同小異,只是看起來更加密集、潔白和完美。它的生長速度,大約是60年1厘米,形成條件除有合適的溫度、濕度、壓力之外,必須是在相對封閉的地下空間,而且巖石具有極高的透水性能。目前在人類居住的地球上,被發現的雪花洞只有兩個,一個在加拿大,一個就在眼前。
專家稱,鞏義雪花洞中壽命最長的鐘乳石,根齡至少有十萬九千歲,即使尖端也有九萬年之久。隨著燈光打射,一種形似鵝管的東西吊掛眼前。用手輕敲,會發出“空空”的響聲,我們稱其為回音石。此種壁流石生長速度驚人,年增三四厘米,但其非常脆弱,極易折斷,需小心保護才是。除了壁流石,還有一座座斑駁陸離、層次分明地鑲嵌于洞窟里的石塔群。最珍貴的,是一條條曲曲彎彎、斷斷續續地盤踞在石壁上的蛇化石。專家們推測,那些蛇絕對是從原始的洞口掉入,隨水流到這里,死后釋放出有機質,吸收了礦物質,經過鈣化形成今天的樣子。這一發現,不僅填補了世界巖溶學上動物化石中蛇化石的一項空白,也為溶巖地質研究增添了新的課題。
> 水石莫辨
五
最后一個大廳,名曰“洞天福地”,取自道家“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說法。率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參天聳立的塔松,松樹旁邊是一只昂首眺望的雄獅,雄獅身后跟有一對可愛的幼崽。洞中的最后一位仙子是送子觀音,只見她懷抱嬰兒,雪花一般從天飄然降落。廳中豎有刻字模糊的石碑,傳說是我國歷史上的道教鼻祖——太上老君到此一游,被洞內的“碧蓮玉筍”美景所吸引。正樂不思蜀間,玉皇大帝召他回宮,戀戀不舍又不能違拗,便舉起龍頭拐杖,在石碑上寫出四個歪歪扭扭的大字,飄然而去。此后該碑便有了靈氣,拍打有聲。經地質專家鑒定為音樂石,人們俗稱為吉祥石或好運石。
拍過好運石后,我環顧洞壁四周,只見雪花星羅棋布,仿佛已置身于漫天飛絮的冰雕世界。七彩繽紛的燈光,映照著熠熠生輝的雪花石,玲瓏著大嘟嚕小嘟嚕的石葡萄,剔透著肉紅色雨后春筍般的石鐘乳,“天下第一雪花洞”的美景盡收眼底??傮w來說,雪花洞可謂山中有洞,洞中有山,洞中有洞,洞洞相連。目前的洞長只有1 180米,觀賞面積大約4 000多平方米。游覽到此,本該沿著原路返回。但我手撫石碑,望著尚待繼續開發的洞道久久佇立,似乎并未盡興。
到達洞的盡頭,躊躇不前的我,一直盯著洞頂,仿佛看到閃爍著銀光的“2024”字樣下面,兩個老者正穿越時空,坐在洞內共敘衷腸。那是唐代的大詩人白居易和他的好朋友劉十九,不,分明是戲劇《白毛女》中的楊白勞,卻又像是當代的農民工。“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石桌之上,那色綠香濃的新釀米酒,石桌旁邊,那燒得通紅的小紅泥爐,加上冬日溫暖的情懷,是何等的樸素、灑脫且富有詩意??!
作者: 宋宏建
編輯: 張佳楠
排版: 張佳楠
審核: 刁淑娟
官網: https://kpwhbjb.cgl.org.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