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蘇聯的解體,朝鮮的國內經濟水平也隨之一落千丈。
說一個最直觀的現象,在蘇聯解體之前,朝鮮的糧食不但夠吃,還能余下一些賣到國際市場賺取外匯。
可是當蘇聯這個龐然大物轟然倒塌后,由于缺少石油和機械零部件,朝鮮的農業機械都趴了窩,又缺少化肥,國內的糧食自然就不夠吃了。
也因此,朝鮮曾經在90年代出現過糧食危機,并一直持續到21世紀初期。這段時期缺糧的慘痛記憶,深深地烙在了大部分朝鮮人的心中。
衣食住行,是人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對朝鮮人來說,唯有吃飯才是最重要的頭等大事。
以平壤市民的生活為例,他們的住房是由國家分配的,不需要花錢。出門的話,可以乘坐免費的公交車,也可以騎自行車或是走路,穿衣服的話一年有兩三套衣服替換即可。
而吃飯則不一樣,每家的伙食狀況都不盡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平時吃的菜很素,很少吃到葷腥。
在朝鮮普通人的餐桌上,最常見的伙食如下:大米飯或者玉米飯、泡菜、大醬湯。
有時候,泡菜也會替換成炒蔬菜,但炒蔬菜是需要用到食用油的。
而朝鮮人的食用油是需要憑票購買的,每人每月限購2兩食用油。
因此,在一般情況下,朝鮮人很少炒菜,以吃泡菜為主。
大米也是憑票供應的,每個月月初,各個國營單位發放下糧票后,市民們再手持糧票和現金,去糧油店換取大米。
由于大米屬于精細的糧食,比較精貴。有些朝鮮人,為了讓自己的糧食能多一些,會將大米換成玉米等粗糧。
這樣的話,即便家中人口多一些,靠吃玉米、紅薯等粗糧也能支撐到下個月發糧票的時候。
所謂大醬湯,也是朝鮮、韓國等國家飲食的一種特色。主要做法就是黃豆醬加水煮,再加上豆芽、白菜等攪和一下,即可開吃。
對于朝鮮普通人而言,最期待的就是吃肉的時刻了。
每個月月初,朝鮮的國營單位都會給職工發放肉票,肉票分為一斤、兩斤、三斤、五斤這四種規格。
朝鮮人在領取到肉票后,得起個大早去肉店排隊購買。因為肉店的豬肉每天都是限量供應的,去晚了的話就只能在第二天購買了。
在朝鮮人看來,豬肉也是分等級的,以肥豬肉最佳。因為肥豬肉不但可以解饞,還可以煉制成豬油。
這樣在做飯的時候,就可以用豬油炒菜,菜里也算是有葷腥了。
由于豬肉的限量供應,朝鮮人如果能大快朵頤地吃一頓肉的話,往往會開心很久。
事實上,在遇到一些重大節日,比如說太陽節的時候,朝鮮也會給市民們發放額外的食物,比如說豆腐、大米以及豬肉。
每當這個時候,朝鮮市民們都非常地開心,因為這時候就可以加餐了。
朝鮮的餐館基本上都是國營的,普通人一般很少下館子。但當遇到貴客到來的時候,為了表示尊敬,就會選擇請客下館子。
既然是下館子,自然要點一些肉菜了,像豬肉丸子一般是最常點的菜,有時候還會點一份雞湯。
這樣下一次館子的話,總會花上幾天的工資。如果餐館里的菜沒吃完的話,就會打包帶回來繼續吃,這也能看出來朝鮮人民的生活是很節約的。
其實,按照現代的飲食理念來說,多吃素也是有益于身體健康的。
所以在朝鮮的大街上,我們很少會看到身材肥胖的人士,大家體型都略微偏瘦,顯得一副很健康的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