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醫改5年之內要全國覆蓋,這次醫改對醫生影響最大的就是年薪制。我覺得所有醫生,都應該在當下這個變量環境重新思考下,年薪制下自己的收入會有怎么樣的變化?
但很多醫生至今可能都沒搞明白,這個醫生年薪制到底怎么算?
所謂的醫生年薪制,就是按照醫生的職稱,來劃定他的收入范圍,它有一個最低的下限和最高的上限。
這套醫生薪酬制度改革,其實在2016年起就已經在不少公立醫院中實施,其中涉及到了醫院院長和總會計師等關鍵職位,其中院長考核占80%。院內其他員工的薪酬,則依據工資總額和目標年薪總額來計算,主要與工作量掛鉤。
薪酬制考核系統中,最重要的,不是考核一線的臨床醫生,而是負責經營醫院的院長。這個考核的分數,最終會決定醫院的薪酬總收入的大小。
比如,上面給了一個億的指標給這個醫院,但醫院考核只拿到80分。那這個醫院拿到手的薪酬的總蛋糕就是八千萬,多一分也沒有。然后醫院再拿著這個八千萬的蛋糕,給所有院內醫生進行二次分配。
醫生年薪制一旦在全國覆蓋,首先,不同地區的年薪的標準是不同的。一般會是當地人均收入的兩到三倍。比如說廣州2024年人均收入是10萬每年,這個標準大概會是20-30萬左右。
比如在三明,住院醫生標準是15萬,主治醫生是20萬,副高是25萬,主任是30萬。最低不能低于這個標準的50%,最高不能高于這個標準的20%。
我們來舉個例子,假設你是主治醫生,按當地標準,你今年的目標年薪是20萬元。然而,由于院長表現不好業績不佳,導致你所在的醫院,整體收入僅達到預期的70%,那么這位醫生的實際薪資也將在原定基礎上打七折,只能拿14萬了。
然而這14萬也不是想拿就可以直接拿的。醫院內部的二次分配,還有一個復雜的工分制的任務考核。比如看一個門診5公分,收一個入院10公分,做一次手術50公分。有些醫院還會以科室為單位計總工分,再由科室主任來三次分配。如果你工分不達標的話,到手的薪資還得再打個折扣。
再考慮上面提到的最低下限和最高上限。最后工分績效考核下來,你這個主治醫生,最低就是拿10萬,最高只能拿24萬。
注意這些都是稅前收入,最后拿到手可能還得扣除個人所得稅和五險一金。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是年薪制,那我可不可以躺平拿錢呢?
其實沒有這么容易的。這個這年薪制,還帶有一套復雜的考核系統,這里面差異很大,計算相當復雜,最終年薪的波動范圍可能有75%。同職稱醫生的年收入可能相差十幾萬。同科室的同職醫生,你躺平拿5萬,別人拿20萬。你躺得下去嗎?
在三明的報告中,還提到了各個崗位薪資結構的調整方案:醫生占總額的50%,護理人員約占40%,行政人員占10%。所以,未來行政人員的薪資將會被壓縮得很厲害。
所以,醫生最終拿到手的薪資,跟你的醫院、醫院當年的內外因效益狀況、職稱、工齡、職務、工分等都有很大關系。總體而言還是比較科學的。年薪制下,醫生想要提高收入,職稱依然占很大的比重。
三明模式的推行已勢在必行,這次醫改無疑將會對整個醫療體系都產生深遠影響。而且可能動作很快,三五年內,無論哪個科室,都將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有變化就會有機遇。隨著醫生薪酬制的調整,外資醫院的準入、醫療環境的慢慢放開,未來醫師多點執業將會更加普遍,醫生的創收機會也將大大增加。
面對變革,大家與其擔憂和迷茫,不如積極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時代洪流下,命運雖然不會偏袒任何人,卻會眷顧一直朝著光亮前進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