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上海市衛健委網站發布消息稱,近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等八部門關于印發《2025年上海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要點》的通知(下稱《通知》),其中不僅提及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還提及擴大醫療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推進藥耗招采提質擴面,加快創新藥械臨床應用,強化數字化轉型賦能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通知》指出,按照國家層面部署,指導中山、瑞金兩家高質量發展國家試點醫院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深化本市公立醫院內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試點方案,推動各級醫院調整優化薪酬結構。研究探索公立醫院黨政領導班子、職能部門負責人年薪制。
解決創新藥械研發實際困難
在深化醫藥改革領域,《通知》強調,鼓勵創新藥械和罕見病用藥研發,協調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加快藥品上市進程。加強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和分析研判,支持鼓勵醫療機構和臨床醫護人員科學規范開展真實世界研究。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從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了解到,該院正在針對一種兒童的罕見病法布雷病的基因療法進行研究者發起的臨床試驗(IIT),目前已經治療了6例患兒。
在談到罕見病藥物研發的困難時,復旦兒科醫院腎臟科和風濕科學科帶頭人徐虹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基因治療藥物研發成本高昂,要啟動新藥臨床試驗(IND),未來還需要更多資本的投入以及愛心人士的支持。
此外,《通知》還要求持續推進落實生物醫藥產業全鏈條創新發展和醫保支持創新藥械發展政策舉措,完善創新藥械價格形成機制,聚焦“進目錄”、“進醫院”優化入院流程,完善多元支付機制,穩定市場預期。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早在去年7月,上海就已發布了《關于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全鏈條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強調對創新醫療器械開發加大支持力度,包括加快第二類醫療器械注冊審評,加快創新產品應用推廣,鼓勵創新產品入院配備使用,加大創新產品醫保支付支持力度,加大創新產品全球注冊認證支持力度。
對此,一位創新醫療器械研發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上海對扶持創新醫療器械發展、加速創新醫療器械臨床應用方面的政策力度很大,很超前,能看出上海在推動創新藥械發展方面的決心。
“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上海已集聚了一批頭部藥械企業落戶,并在醫學影像、手術機器人等領域鼓勵創新企業與頭部跨國企業合作。”上述人士表示。
人工智能已觸達醫院“末梢神經”
最新的《通知》還提到,強化數字化轉型賦能。推進落實本市發展醫學人工智能工作方案,實施和推廣一批引領性項目,力爭形成標志性成果。推進智慧醫療、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智慧醫院建設。
目前,上海多家三甲醫院都在推動智慧醫院建設。在中山、瑞金等頂級醫院內,人工智能也已觸達服務“末梢神經”。
據瑞金醫院出具數據,AI已經幫助瑞金醫院門診患者平均等候時間縮短至18分鐘,智能導診轉化率超過53%;胸部CT診斷從7分鐘/例提速至2分鐘/例,冠脈CTA診斷從20例/日提升至120例/日。
中山醫院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手段重塑了患者就醫體驗,擴大了醫療服務的覆蓋面和服務能力。中山醫院披露信息稱,相比傳統電話咨詢,“智能體”如今已替代一半以上傳統客服咨詢;智能病歷助手將每份電子病歷書寫的時間從20分鐘縮短至5分鐘,大大提升了醫生工作效率。
上海市胸科醫院院長侯旭敏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胸科醫院正在積極探索AI賦能胸部腫瘤MDT(多學科診療)新模式,具體表現為通過生成式AI技術自動分析手術患者的病例資料;以及通過AI+三維渲染技術,實現交互式手術方案規劃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