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號的發布會上,住建部表示:將通過貨幣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危舊房改造。
主要內容包括:
將通過 貨幣化安置 方式,新增實施 100萬套 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
據有關調查,僅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需要改造的城中村就有170萬套;全國城市需要改造的危舊房,約有50萬套?!按舜翁岢龅男略鰧嵤?00萬套,主要是條件比較成熟、通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可以提前干的項目”。
這次主要采取貨幣化安置的方式,更有利于民眾根據自己的意愿和需要來選擇合適的房子,減少或者不用在外過渡,能夠直接搬入新居。對城市來說,可以消除安全隱患,改善居住環境。 在當前房地產供需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也有利于消化存量商品房。
此次公布的五項支持政策包括:一是重點支持地級以上城市。二是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可以給予專項借款。三是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四是給予稅費優惠。五是商業銀行根據項目評估可以發放商業貸款。
各地可以結合城市更新,進一步謀劃選擇條件成熟的項目,提前實施,只要前期工作做得好, 還可以在100萬套基礎上繼續加大支持力度。
這標志著棚改貨幣化再次啟動了。
核心在于:
貨幣化安置: 直接給錢,相當于變相印鈔,刺激總需求。如果按照每套100萬粗略計算,100萬套對應1萬億貨幣化安置規模, 相當于1萬億的增量刺激政策。
在當前房地產供需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也有利于消化存量商品房: 承認了房地產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供小于求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房地產行業的基本矛盾已經從供小于求變更了供大于求。 目前商品房待售面積7億平米,按照套100平米粗算,對應700萬套。 100萬套貨幣化安置的規模都不一定夠托底,更不足以扭轉供求關系。
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可以給予專項借款、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 商業銀行根據項目評估可以發放商業貸 :這次與其說是棚改貨幣化,不如說是棚改債務化,貸款政策用足了,核心是加杠桿,但是加杠桿也要看時代 背景。
上一次棚改貨幣化導致了房價飛漲
15-18年是我國大力推行棚改貨幣化的時期,也是房地產市場大發展的時代,也是房價暴漲的時期。 2014到2016年,當時三年期 間棚改的套數分別是 470萬套、601萬套和606萬套。
從那之后,我們就不再推行棚改貨幣化,因為這像是吃激素長大的肉食雞,不顧代價的生長總會帶來一地雞毛。
這次棚改貨幣化一方面吸取了上次棚改貨幣化的經驗教訓,政策循序漸進,透露出很強的托底意味,但是又不想給予太強刺激。另外,居民杠桿率已經達到60%,比上次棚改時提升了一倍,即使放水,能撬動的杠桿效果也一般。
總體看,這次應對危機的過程,能看到財政、貨幣政策一起發力,體現出協調性,但是扭轉預期和扭轉經濟的基本矛盾都是一個過程,還需要時間的累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