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八大的政治報告,題目是《為實現過渡時期的總任務而斗爭》, 初稿形成后,毛主席自始至終主持對政治報告的討論和修改。從整個修改過程,就可以看出毛主席等老一代領導人對寫文章都能做到親力親為,嚴格要求,追求精益求精。
1955年7月6日到14日,毛澤東先后六次召集起草委員會會議,討論政治報告初稿。15日和19日又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繼續討論。從7月23日起,在北戴河的近一個月里, 毛澤東先后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和兩個報告的起草委員會會議等多種會議,井對政治報告、黨章、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進行仔細推敲和認真修改,還常常單獨同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人交換意見。在繁重的準備工作和文件修改工作中,毛澤東始終把重點放在對政治報告的修改定稿上。
政治報告稿雖經多次修改,毛澤東對其中的建設部分、國際部分和黨的部分仍不很滿意,要周恩來、陳云、張聞天、陸定等再作修改。直到八大開幕的前一天, 9月14日凌晨,毛澤東還審閱了前一天剛剛修改排印出來的政治報告稿,并作了少量文字修改。他在報告稿的封面上,用鋼筆寫了一段批語:“即送少奇同志::(一)國際部分的一段增加和一些其他字句修改,請即令人抄正付翻譯,并另打清樣。(二 )黨的部分,本日12時前伯達等修改,已要他們直接付翻譯。因為我們要下午才能起床,我們看了有意見,可以再改。”
寫完批語,考慮到時間已經很緊,毛澤東又在封面的另一空白處補寫了一段話:“你在其余地方有修改,請直付翻譯,并打清樣,不要送我看了。”
從8月上旬到9月14日,在這一個多月里,毛澤東對政治報告的起草工作傾注了極大心血,逐字逐句地推敲和修改。在保存下來的80多份修改稿中,經過毛澤東修改的就有21份。
8月24日,劉少奇寫信給毛主席,信上這樣說:“這是我寫的關于無產階級專政和統一戰線的一段話,下面還有民族問題和和國家工作中的若干問題在維續寫。特先送上這一部分,請審閱,看是否可以這樣寫?這一段的題目還沒有想好。”
毛澤東當天就看完了劉少奇送來的這兩部分草稿, 寫了段批語::“此件已經看了一遍,改得很好。我又作了些小的修改,請酌定。覺得文中還有一些重復拖沓的地方, 還可以刪節一些,可待下月上旬去改。”還補充了一句:“這里已經講了統一戰線,李維漢寫的關于統一戰線那部分,似乎可以不要了。”
五天以后,8月29日凌展3時,劉少奇又把修改后的關于民族問題、共產黨、國際支援三部分送給毛主席。在附信中說:“昨天早起把以前寫的稿子推翻了, 所以這段稿子今天才寫好,有4700多字。請審閱,看是否可以這樣寫?請看完后要高智通如我到主席處談一談如何修改這一大段的問題。 前面統一戰線部分有些同志提出了修改意見,其中有些原則性的問題,要請示后才好修改。”
毛主席對這三部分很滿意,當天復信:“這部分改得很好, 字數不多,清爽好看。前一部分盼能迅速加以修改。今天晚上10時左右準備開書記處會議談一些事。 ”信中提到的“前一部分”,指的是24日毛澤東看過的關于人民民主專政和統一戰線部分,也就是劉少奇在信中提到的“前面統一戰線部分”。
8月13日,劉少奇又送來政治報告的序言、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三部分的修改稿,以及政治報告各部分的編排順序。他在給毛澤東的信中說:“這一段已加修改。按實際計算不到12000字,按版面計算有13000多字。請再加審閱。在各節的編排上是否這樣作?請考慮。其中國防問題排在華僑問題后面,似不大妥,但不這樣,華僑問題又不好放在其他地方。似還可以考慮把華僑問題同民族問題合成節,它們聯系雖不多,但可以擺下。請酌定。”
同日,毛澤東復信表示贊同:“可以這樣編排, 將來再考慮是否變動。”還建議:“在國防問題上還可以講幾句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奮斗的鼓勵話。”
8月31日凌晨3時,毛澤東看過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兩部分修改稿,寫信給陳伯達并劉少奇:“此都分修改得很好, 可以作為定稿了。我只作了些小的修改, 請酌定。請伯達即行著手對‘國家政治生活中的若干問題’進行修改,在9月5日以前改好,打清樣于9月5日晚上送閱為盼!”
同日晨6時,毛澤東又致信胡喬木并劉少奇,對政治報告稿提出壓縮的要求:“請你利用今天上午的時間,將報告的頭幾部分——導言、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總路線,過細修改一下,縮小到8000字左右就好。改好后,即送少奇同志匯總看過,送我一看,以便下午或晚上會談時和其他部分編輯付印。
9月初,政治報告起草委員會根據多方面的意見,對社會主義建設部分再次修改調整。毛主席覺得,這部分還需要再征 求陳云的意見。9月4日,囑咐陸定一, 把這部分修改稿送給陳云,并要在5日晚10時以前把陳云的修改意見送給他看。
5日,陳云對這部分搞子作了修改以后,在給毛澤東的信中說:“有幾個地方與定一、喬木商量后改了一下。商業一節,還有一些修改。 稿子在喬木處,由他改好后送我看,再送你。”
6日凌晨2時,毛澤東看了經陳云修改的稿子,立即批示胡喬本:“建設部分, 除商業外,又看了一遍,用鉛筆作了一些修改。請你將商業部分改好,于今天下午送我一閱, 再送少奇同志。”
這一個時期,周恩來忙于關于“二五”計劃建議報告的起草和修改,從9月6日起也參與政治報告的修改工作。9月7日晨6時,毛澤東要人送去政治報告的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兩部分,請周恩來修改,并在信中說:“政治報告頭幾部分修改了以后,請你繼續修改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兩部分。這幾部分今天一定要修改完畢, 今晚一定要交付翻譯,否則就來不及了。”
第二天,周恩來改完這兩部分,立即送毛澤東過目。上午9時,毛澤東轉送劉少奇,并在周恩來改稿上批寫了一段話給劉少奇::“恩來同志的改本送上,我看改處均可用。如你同意,請飭人將改處準確地抄在一個本子上,和你我改的合在一起, 立即付印,付翻譯。”
類似的來往信件和批示還有不少,都是毛澤東同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平等磋商、共同修改審定八大政治報告的見證。
毛主席在9月7日上午10時給周恩來的信里,除了要他抓緊修改政治報告,還提出:“你擔任的建議和報告兩件,亦須于9日交付翻譯,請將最后修改木于8日交我看一下,”所說的“建議”和“報告”,就是由周恩來主持起草的《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以及關于這個建議的報告。對這兩個重要文件,毛澤東也都認真審閱,9月9日,毛澤東看了“建議”,作了一些小的修改。13日, 又看了“報告”稿,給周恩來寫了一段批語:“你的報告全 文很好。只是覺得頭一部分 (總結第一個五年計劃期經驗)寫得不甚清醒,不大流暢, 不如以下各部分寫得好,似乎出于兩個手寫的。如能在今明兩天清一位 (喬木沒有工夫)文筆流暢的同志改一下, 那就更好;如不可能,也就罷了。”周恩來照毛澤東的意見辦了,整個報告達到了邏輯清晰、文筆流暢的要求。
8月22日、9月8日和13日,毛澤東先后在中南海勤政殿、懷仁堂主持召開中共七屆七中全會第一、二、三次會議,審議通過提交八大的重要文件,對大會的有關事項作出決定。
在8月22日的第一次會議上, 鄧小平對提交全會討論的八大議程等六個文件作了說明,毛澤東多次插話。在講到八大政治報告時,毛澤東說:政治局準備公推少奇同志作政治報告。現在的報告稿子9萬字,能夠縮減三分之一就好。 請大家首先對大勢提一些意見,看大局部分是完全要不得,還是勉勉強強,還是大體可以,還是有些要修改。劉少奇表示:毛主席講至少要縮減3萬字,我看很有必要。
關于大會發言,毛澤東提出:可以組織一些短稿子, 比較生動。對工作要有批評,要有自我批評,要有分析,五分鐘的發言也可以有分析。如果我們開一次會議沒有批評, 凈講一套歌功頌德,那就沒有生氣,那無非只有一個“好”字就行了,還要多講干什么?但不是說,每一個稿子一定要批評什么東西,如果沒有批評根本就不許講,那也不好。9月13日,毛澤東主持召開全會第三次會議。這時,離大會開幕僅有兩天,大會的所有準備工作就要結束了。
毛主席講了文件的準備情況,他說:現在中心轉到發言問題。所有同志都要注意這個問題。發言要精彩、生動、多樣性,還要短。要有內容,要有表揚、有批評。有成績,也有缺點有解決的辦法,不要千篇一律。這篇文章是可以做的,比如政治報告,原來是10萬字,一砍就是4萬多字, 現在不到5 萬字了,所以,文章可以這樣寫,也可以那樣寫,可以第三種寫法,也可以第四種寫法。如果我們的發言稿能有比較高的水平,我們這個會議就會開得好。現在,這幾個文件是相當有水平的,選舉也會選舉得好。文件是大家參加意見,集體創作。這樣,大家都有精神準備。沒有精神準備,就要強加于人。我們對黨外人上也是這樣。我們每個重要法律,比如《共同綱領》和后來的憲法、土地改革法、農業合作社章程,都是經過了長期的醞釀的,根據大家的意見,改過來,改過去。為什么我們通過一個東西總是大家舉手?人家莫名其妙,“這不是強迫命令”?土地改革法,劉文輝都舉了手。這不是偶然的,這是事先聽大家的意見,改過來,改過去,講通了,這樣辦事辦得快,步伐比較整齊,就團結統一了。
會議對政治報告和其他幾個文件進行討論后,基本通過。
毛主席和第一代領導人以身作則,親自動手寫文章、修改文章不足為奇,可以說習以為常,毛主席就是靠文房四寶,打敗蔣介石的四大家族的。在寫文章上,老一代領導人親自動手,嚴肅認真的態度,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
當然,這也不僅僅是寫文章的事,而是老一代革命家對待工作務實,深入實際,作風扎實,不飄浮,為革命事業,忘我工作,嘔心瀝血,殫精竭慮的生動寫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