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面臨著兩種前途、兩個命運的大決戰。國民黨統治集團堅持內戰、獨裁、賣國的政策,破壞政協協議和停戰協議,全面發動內戰,導致第二次國共合作徹底破裂,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中國共產黨代表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和平、民主、團結的方針,積極爭取實現國內和平民主,組織了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團結各被壓迫階級、各人民團體、各民主黨派、各少數民族、各地華僑和其他愛國分子,共同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籌備召開新政協,建立了新中國,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基本完成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
在1945年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就在政治報告中提出了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 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他還為實現民主聯合政府設計了兩個步驟: 一是“經過各黨各派和無黨無派代表人物的協議,成立臨時的聯合政府”;二是“經過自由的無拘束的選舉,召開國民大會,成立正式的聯合政府"。
七屆二中全會是毛澤東說,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和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一切條件,均已成熟。一切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無黨派民主人士都站在我們方面。
1948年10月8日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在周恩來的周密安排下,原來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各民主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和海外華僑代表,陸續進入東北和華北解放區。就有關召開新政協的問題,協商會談。30日,中國共產黨將哈爾濱會談的初步意見轉告尚在香港的各民主黨派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征求意見。11月25日,中共中央代表與到達哈爾濱的民主人士對于成立新政協籌備會及新政協的性質任務等問題,獲得共同的協商意見。
新政協籌備會合影
對于參加新政協的人員組成,中國共產黨代表曾與民主人士協商界定為:“由反對美帝國主義侵略、 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反對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壓迫的各民主黨限各人民團體及無黨深人士的代表人物組成,南京反動政府系統下的切反動黨深及反動分子必須排除, 不得許其參加。
經商定,參加新政協籌備會的由各人民團體及無黨派民主人士等23個單位的代表組成,它們分別是: (1)中國共產黨: (2)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3)中國民主同盟; (4)中國民 主促進會;(5)中國致公黨;(6)中國農工民主黨; (7)中國人民教國會;(8)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9)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10)民主建國會;(11) 無黨醫民主人士;(12)全國教授;(13)國內少數民族; (14)海外華僑民主人士;(15)中華全國總工會;(16) 解放區農民團體;(17) 全國婦女聯合會籌備委員會;(18) 全國學生聯合會;(19) 全國青年聯合會籌備委員會; (20) 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 (21)產業界民主人士;(2) 文化界民主人士; (23) 中國人民解放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