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朱江 宮哲兵 祝平燕 彭進(2024年10月1日)
筆者按:本文追憶了2023年8月31日-9月2日公益在線湖北站同仁公益在線湖北站站長祝平燕(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公益在線湖北站顧問委員會副主席宮哲兵(武漢大學教授),公益在線湖北站副站長彭進,公益在線湖北站社工部部長朱江等一起從武漢前往恩施走訪調研各地時的見聞,此次活動計劃也醞釀已久。
夜抵巴東半城半山
按照計劃8月31晚上,祝教授,彭副站長,朱部長抵達野三關,由志愿者王玲接待,在野山關城關與宮哲兵教授等匯合。
坐談間,談到了野三關的歷史和風土人情,談到了陳行甲為官一方時的事跡作為。
野三關源于此深山野嶺為第三重關口,地理位置獨特,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相傳土司時腸容美土司王為抵御外來入侵,由宜昌至恩施沿途憑險設置關隘多處,此處深山野嶺為第三重關口.國內革命戰爭階段,賀龍率部兩次在此征戰。
野山關鎮,山勢奇雄,城內道路干凈而整潔,視野開闊無際,空氣清新宜人,形成半城半山的獨特風貌,成為了旅游度假消暑療養之勝地,筆者和同仁有幸在此住了一晚。
哨風嶺上風光無限
三里城哨卡入口處立有一碑,碑上書有成君憶先生的七言絕句《登哨棚頂遙寄俞敏洪先生》 詩云:秘境巴東六月天,優詩美地美如仙。晨光化作丹霞色,云氣翻成碧海煙。一任山風吹野抱,但隨飛鳥動心弦。此時最應餐詩酒,坐飲清江高岸前。
這塊碑是水布埡鎮人民政府2023年8月12日刻立的,應該是成君憶先生和新東方集團俞敏洪在此地觀光時所作,可見此處大人物罕至,而景色又非常險絕獨特。
向山上繼續攀登,觀哨崗頂上風光一覽無余,眾人憑欄遠眺重山峽谷之間,青山碧水盡收眼底,微風徐徐,如入畫中。
千里情切樹立奇亭
欣賞完哨風嶺的無限風光,再驅車數余里,便到了三斗平村,這是當年宮哲兵教授做鄉野調查的地方。
當年考察這片可謂蠻荒之地,了解風土人情之后,大家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能給這片土地做些什么?帶來些什么?
古有樹碑立亭之例,已然當時的故地已經成為今天的名勝比如陶然亭。以今效古,能否給當地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呢?說做就做,宮哲兵教授于是邀請書畫家陳永明等好友,在鄉政府的支持下,共同興資建造了廩君亭,亭子立于群山之頂,茂林之間,亭中置有金色大鐘一口,鐘上篆有銘文和圖騰;亭前兩側分別矗立有兩座古樸的五層寶塔。
寶塔上篆刻有修建人生平建樹,并據考證此地正是“巴人故里”所在。其中碑文曰:《廩君賦》,廩君巴務相者,土家始祖也。武陵余端,夷水中游,三里城山,乃其故里,民族史上,留其勛業,夷水滋其質,城山養其魄,天賦英慨,志蓄熊剛,大智大勇,超乎于人,是時,巴、樊、瞫、相、鄭五姓部落,同居一山,未有君長,約比擲劍浮舟,能者奉以為君,唯巴務相獨能,四姓皆服,因共立之。五部一統,是為廩君,欲求廩地,謀以發展,悉率部離,三里丸地,東下夷水,一統鹽陽,復至香爐,據以四關,壯大部族,君乎夷城,再進西南,非不思蜀,基奠巴國,形成民族,步入文明,廩君之功,獨樹族林,壞民族之大愛,舍鹽女之情鐘,開疆擴域,興盛巴國,功高德昭,堪勇之君,革故鼎新,彪炳史冊,虎魂號引世代,智勇啟賢后人,仁人志士代有,民族精神輩出,繼往開來,兀立民族,廩君魂化白虎,土家奉為圖騰,崇拜之情長寄,民族精神不衰,廩君在天之靈,必是大悅矣,在此欣賦,以頌廩君。
亭修建時是2018年,得到了鄉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現如今這里已然成為當地的網紅打卡地,給當地帶來了頗具回味的人文景觀。
現在離當年的考察時間間隔居然有十三年之久了,可以說成一事的漫長和不易。
農家座談鄉村振興
廩君亭離巴東縣廩君研究會向秘書長的家不過三百米,當時他還是村委書記,已然時過境遷。
轉眼到了中午,向秘書長邀請我們到他的農家小坐,同時還邀請了水布埡向副鎮長做陪同。
座談間宮教授,肖教授,祝教授,向副鎮長,向秘書長分別發言暢談鄉村建設的點滴,鄉土文化的過往。宮教授說:十三年前我們來這里調研時還是一片鄉野,如今村寨住宅氣派,公共設施配套齊全,環境干凈整潔,已然形成了現代化新農村的景象;向秘書長:感謝宮教授和同仁對我們巴東的付出,當時宮教授來調訪的情形歷歷在目。
教授們雖遠在城中苦研學問、教書育人,卻一直心系農民、農村、農業,用實際行動作出榜樣;干部們也一直深耕本土、管理得方,能心系農民、農村、農業,一有機會就不忘宣傳鄉土。他們想盡各種辦法和途徑愿意為鄉里作出屬于自己的貢獻。
宜影古鎮展顧往展今
下午按計劃回到了利川宜影古鎮做休整。
宜影古鎮,可以說是隱藏在利川市團堡鎮的美麗秘境,以其迷人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觀吸引著無數游客。
在古鎮口矗立著宜影塔,宜影塔倒影在野貓水上構成獨特風景;還有野貓石的傳說,傳說明朝年間某年秋收季節,冉家壩子上谷經常在夜間被糟蹋,有村民發現一串貓腳印進了田壩邊的一個落水洞,于是用稻草堵住洞口一口鐵鍋蓋住,當晚一場罕見暴雨淹沒了壩子處的幾十畝稻田,雨水從此不退,自此這片水面被稱為野貓水。話說鉆入洞中的野貓變成貓精后,瘋狂報復人們,食魚食蝦,興風作浪,危害一方,百姓恨之入骨,可又無可奈何,清朝咸豐6年(1856年),為鞏固地脈,培養風水,聚集財氣,鎮壓貓精,冉姓族人集資在野貓水東岸修建了宜影塔。自宜影塔建成后,做惡多端的貓精被降服,貓精變成眼前的化石,從此野貓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百姓衣食無憂,過上了太平盛世的好日子。
第二天早上在宜影塔涼亭里,筆者對宮哲兵教授進行采訪。宮教授對自身的過往進行了回顧,對未來進行了展望,他希望越來越多有識之士能參與到田野調查中來,參與到鄉村實踐中來,祖國河山會越來越好,民族也會越來越強大。
編后語:對于本次巴東城鎮鄉村走訪調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讓我們理解了鄉土建設的不易,同時讓我們知道了鄉村建設大有可為,鄉村振興利國利民,讓我們認識到學問可以走出城市來到鄉間做出來,方法可以從城市實踐到鄉村實踐中產生,這是城鄉美好和幸福共同締造的典范之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