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劉邦終于擊敗項羽,登基稱帝,建立大漢。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劉邦當上皇帝后并沒有過幾天快活日子,反倒是整日愁眉不展的。
陳平作為劉邦的首席謀士,意識到這又是一個“立功”的機會。于是問道:“陛下,什么事情讓您如此煩心?不如說出來,讓我為君分憂。”
劉邦嘆了口氣:“還能有什么事?不就是異姓諸侯王的威脅,以及人口問題嘛。尤其是這是人口問題,畢竟異姓諸侯王短時間內不會鬧事的。反倒是這人口如何增加,千難萬難呀!”
劉邦的困境
事情確實如同劉邦所言,這些異姓諸侯王雖然有野心,但是剛剛結束多年大戰,誰不想著在家里享幾年福?就算他們要起兵鬧事,那也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但是人口問題就不一樣了,人口減少起來容易,增加起來確實千難萬難,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漢初的人口問題有多嚴重?用四個字來形容,叫做“人丁凋零”。秦朝最鼎盛的時候,全國人口高達3000萬。然而經歷了秦末的戰亂,以及楚漢爭霸,到了漢初時期,全國人口只有1300萬人。
人口減少超過了一半,而且其中還以老弱婦孺為主,畢竟年輕力壯的男子當時都被拉去打仗了,人口銳減的主要也是這一類人。
人口銳減,尤其是青壯勞動力的銳減,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致命的。別的不說,在農耕社會,他們就是創造財富的主力。沒有他們,糧食產量將會大減,糧價攀升,百姓吃不起飯。
秦朝的時候一石糧食只要30錢。然而經歷了秦末的一系列戰爭,到了漢初,一石糧食卻要一萬錢,短短幾十年時間里,直接翻了333倍,簡直是駭人聽聞。由此可見,當時的糧食短缺嚴重到了什么程度。
這將進一步使得人口減少,一些人甚至會落草為寇,最終動搖朝廷的根基。
此外,朝廷想要做點什么,往往都是征發民夫。青壯年的銳減,直接使得朝廷但凡想做點什么,都千難萬難。像秦始皇當年那樣修長城的壯舉,在漢初根本沒法做。
秦始皇可是劉邦的偶像,當年劉邦看到秦始皇出巡的隊伍,就曾經感嘆:“大丈夫生當如此。”
對于劉邦來說,當上皇帝只是第一步。他渴望能像秦始皇一樣做出幾件大事,名留青史。然而現在因為人口問題,導致他的一切野心、夢想都成了泡影。
而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問題,因為天下并未真正安定下來。不說異姓諸侯王多年后可能發生叛亂,光匈奴的威脅就令劉邦如芒在背。
農業需要人口,建設需要人口,打仗更需要人口。此時的劉邦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人口,他這個皇帝只不過徒有虛名罷了,啥也做不了。
因此,劉邦的當務之急便是增加人口。
陳平的“餿主意”
要說解決異姓諸侯王和匈奴的威脅,劉邦還有點辦法。畢竟他戎馬半生,不就是打仗嘛,他不帶怕的。唯獨這人口問題,劉邦是毫無頭緒,這問題可比打仗復雜了千倍萬倍。
不過劉邦沒頭緒沒關系,他不是還有陳平嘛。陳平可是劉邦的御用“智囊”,這人“鬼點子”最多了。
劉邦將自己的擔憂說出來,陳平只回了一句:“陛下,三日之內,臣必定給您一個滿意的方案。”
三天后,陳平果真拿出了一套方案。劉邦拿到方案一看,笑出聲來:“你這方案是不錯,就是有點像餿主意。”
原來,陳平建議劉邦頒布兩條法令。
第一條,便是針對那些成年了卻不成親的女子收稅,而且是重稅,是普通稅賦的5倍。這女子什么時候成親,這稅賦什么時候停。說白了,這就是一項針對當時“剩女”的“剩女稅”。
這第二條則是配合第一條的,一個家庭,每當誕下一個孩子,就免去兩年徭役。
想要增加人口,只有一個辦法:早結婚,多生子。而第一條法令就是鼓勵人們早結婚,畢竟越早結婚,才能越早生子。
漢朝的稅賦屬于人頭稅,是根據家中成年人數量收取稅賦。家里有一個“剩女”,每年就要多出4個人的稅賦,這換成哪個家庭都是難以承受的。因此,一般家庭,但凡女兒一成年,都是急急忙忙嫁出去。
僅這一條法令,就可以使得漢朝的人均結婚年齡提前個三五年。幾十年下來,可以多出兩三代人。
而第二條法令,則是鼓勵多生育。古代的徭役那屬于義務勞動,不給錢的。而且服徭役的,大多是家中的勞動主力。一旦服徭役,意味著家中種地的人手減少。因此,對于百姓來說徭役比稅賦更令人避之不及。
劉邦之所以說陳平這是“餿主意”,是因為這兩條法令,朝廷不費一分一毫,卻能起到顯著的效果,實在是太損了。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想要鼓勵生育,往往都要發錢發糧。到了劉邦這里,稅賦一分沒少,就少了些所謂的徭役。可問題是,當時人口稀缺,朝廷的當務之急是恢復農業。根本不可能去征召民夫做事。
這么一算下來,朝廷不僅沒有吃虧,反而還能小賺一點。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幅增加人口。陳平這招實在是有些損。
聽到劉邦的一番話,陳平也有點尷尬地說道:“陛下,臣這也是沒辦法呀。畢竟漢朝初立,百廢待興。朝廷手里實在是要啥沒啥,拿不出什么實質性的東西鼓勵百姓。”
劉邦也明白,陳平說的都是實話。當時劉邦出行,竟然無法找到五匹顏色一樣的馬拉車,很多大臣出行甚至沒有馬拉車,只能乘坐牛車、驢車。可見當時朝廷有多窮。
劉邦拍了拍陳平的肩,說道:“朕沒有怪罪你的意思,這事情就按你說的辦。”
第二天,這兩條法令便推行下去。
詔令一出,男子高興壞了,女子氣得牙癢癢
郡縣的官吏接到詔令,第一時間在各處張貼告示。由于大多數人不識字,因此官府派出大量人馬去宣傳皇帝陛下的法令。
結果,當聽完劉邦的詔令后,女子個個咬牙切齒,就差破口大罵了。而男子無不歡欣雀躍,大呼“陛下圣明”。
原來,有很多男子根本娶不到媳婦。按理說不應該呀,畢竟當時女多男少,怎么看都應該是女子更愁嫁不出去才對。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事實上,當時很多人在幾年前還是一方諸侯麾下的士卒,直到漢朝建立,劉邦下令遣散了大量軍隊,分給他們田地耕種,這些人才成為百姓。
然而,這些人之中,不少都缺胳膊少腿,有的甚至是一只眼睛。畢竟戰場之上刀劍無眼,能撿回一條命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這些人雖然有了田地,但是卻缺乏勞動能力。加上身體殘缺,自然沒有女子愿意嫁給他們。還有一些男子,要么人太懶,要么家里日子過于艱苦,也娶不到媳婦。
當他們看到劉邦的詔令,立刻意識到:這下娶妻有望了。
沒錯,對于當時的很多家庭來說,相較于五倍的稅賦,還趕緊把女兒嫁出去更明智。畢竟這稅賦,沒有幾個家庭承受得起。
這也意味著不少女子要嫁給這些“光棍”。一想到這點,女子們就對劉邦恨得牙癢癢。可惜劉邦是皇帝,君命難違。再恨,再不滿,她們也只能照做。
拋開這些不說,陳平的“餿主意”效果還真不錯。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的人口翻了三倍,高達4000萬,已經超過了秦朝時期的3000萬人口。
也正是得益于人口的飛速增長,漢武帝才有實力出兵征討匈奴,為漢朝除掉一個心腹大患,福澤后人。而這之中,也有劉邦的功勞。
參考資料:
《史記》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指正修改錯誤之處,發表不同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