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方的朋友們相信對忽高忽低的氣溫早已無奈,時而一夜入秋,時而燥熱難耐。明明立秋早已,高溫卻總是反復呢?
原因有其二,其一是高壓系統在作祟,它控制著氣溫而導致;其二就是副熱帶高壓所影響,副熱帶高壓在秋季盤踞在南方,導致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導致溫度升高。
每每這個時候,一些“易汗體質”的朋友,吃個飯,走幾步就有可能大汗淋漓。有不少人將出汗多與身體虛所關聯,那么出汗多到底是不是身體虛的表現?影響出汗的因素又有哪些呢?今天,我們就來仔細講講出汗的話題。
出汗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出汗作為人體最有效的調節體溫的方式之一,皮膚作為人體面積最為龐大的器官,是人體最重要的散熱途徑。當外部環境高于皮膚溫度時,出汗就成為身體調節體溫的手段。一般來說,出汗量的因素有很多,接下來小編就簡單舉例幾種。
1.新陳代謝
通常來說,新陳代謝快的人往往出汗更多,男性通常多于女性,而年輕人多于老人,有運動習慣的多于沒有運動習慣的。
2.胖瘦差異
由于有肥胖問題的朋友,體內脂肪含量高,而脂肪存在導熱性差的問題,體內的熱量散發困難,所以出汗也會較多。
3.情緒差異
負面情緒的產生也會影響出汗量。
緊張、焦慮、壓力等情緒狀態會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導致出汗量增加,這種類型的出汗稱為 “精神性發汗”。
健康出汗小訣竅
除了異常出汗情況,一般情況下出點汗是非常有必要的。現代研究也證實了汗液中含有的抗菌肽能有效抵御病毒、細菌和真菌,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此外,出汗還可以加快身體代謝、促進消化。
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分享幾個小妙招,幫大家出點“健康汗”。
1.空調房里多喝溫水
不少人長期待在空調房里,持續長久的低溫有可能導致毛孔閉合反應遲鈍。從而影響正常的排汗功能。因此,通過每天多喝些熱水,來讓身體保持輕微發汗狀態。一般來說,水溫以25℃~37℃左右為宜,每次喝水不要超過100毫升。一次性喝多可能會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負擔~
2.吃點辣!
可以適量增加辛辣食物的攝入。如含有豐富辣椒素的辣椒,因為辣椒素具有產熱的作用,食用后能提升體溫、加強血液循環,從而促進身體出汗。此外,還可以喝點生姜水,也有助于散濕驅寒,促進排汗。
3.運動出汗最棒棒
通過運動來促使身體出汗是促進新陳代謝的有效方法。
如果覺得難以堅持可以選擇一些趣味輕松的運動,讓運動的過程也輕松許多。體驗一下“大汗淋漓”的感覺,這也有助于增強皮膚的代謝功能。
說了這么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出汗有不一樣的理解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見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