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結束后,中國又打了兩場自衛反擊戰,一個是62年中印邊境反擊戰,一個是79年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這兩場戰爭中國都在一個月內速戰速決,最終取得了勝利。
1947年印度獨立,這意味著印度終于終于擺脫了英國殖民地的身份。此時的印度并沒有安靜的搞和平建設,而是把視野轉向了它的鄰國——中國。1951年前后,印度軍隊躍躍欲試,挑戰中國的底線,侵占約9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甚至私自改畫地圖,將自己侵占的中國領土劃入為印度的版圖。1959年,印度多次越過雙方控制線,并在中國建立多個據點。1960年周恩來總理出訪印度和談,印度卻錯誤的將我國的友好退讓認為是軟弱,自此之后印度更加猖狂。1961年印度大規模向我國領土逼近,1962年印度制造加勒萬河谷事件公然挑釁。
1962年這一年的中國并不好過,國內上講,三年自然災害讓人口驟減,國國際上將講,有被美蘇孤立。日本歐洲都還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緩過勁兒來,印度成了"世界第三大國"。
面對印度蓄謀已久的挑釁,為了進一步暴露尼赫魯的真正面目和爭取國際同情與支持,中方并沒有急于應戰。1962年10月10日,印度正式發起進攻,并打傷我方解放軍33人。20日,印度向中國發起全面進攻。當天中國邊防部隊便進行了反擊,僅用了三小時就結束了克節朗戰役。兩天后印度王牌第7旅被我軍全部殲滅。中國很快扭轉局勢,提出停戰和談。但印度不甘示弱并不接受中國的好意,進而又發起進攻。隨后中印兩軍交戰,歷時一個月,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以最后中國勝利為結果結束。
1976年越南結束與美國的戰爭,實現了統一。之后美蘇爭霸,蘇聯在拉攏中國吃了閉門羹后,與中國反目成仇。越南與蘇聯越來越親密,國內開始排華并在邊境起沖突。于是在在蘇聯的幫扶下,越南號稱第三軍事強國。之后在蘇聯的鼓勵和挑唆下,越南于1979年2月17日對中國發起進攻,兩方交戰僅28天,以雙方勝利結束。
為何中國總能一戰定乾坤呢?
這兩場反擊戰,中國都是被動的地位,"被動"就會逼迫中國人民破釜沉舟。中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都是主張和平的國家,從不主動侵略他國,而面對其他國家的侵略,中國第一步想到的就是和談,可以說能和談解決,就一定不會用戰爭解決。但如果真正侵犯中國領土主權了,中國一定會奮不顧身、舉國同心的捍衛自己的權利。1962年印度挑釁,當時中國的處境并沒有十足的把握一定會贏,但不得不打。1979年,剛剛改革開放,也不適合陷入戰斗,也是不得不打。
軍事策略上來講,中國從不打無備之戰。在中越自衛反擊戰中,中國早在越南躍躍欲試的時候,僅在一個地方的軍火倉庫里儲備超過越南一個國家的彈藥量。因此中國僅在28之內就打贏了越南。在中印自衛反擊戰中,中國在國際上做好了鋪墊,并時刻觀察國際走勢,終于找到一個時機——古巴危機。趁著中蘇因為古巴危機之際,對印度的侵略給予回擊。就是這種深思遠慮的智慧和團結一致的精神,讓中國每次都能抵抗外來的侵略,捍衛住自己的領土主權。
最主要的一點是,每次中國身陷戰爭中,只求自衛,不會借著自衛的理由而對他國進行侵略擴張。在達到自衛的目的后,很快從戰爭中抽離,相比之下,美蘇等國總是以侵略為目的。比如在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中的美蘇兩國,阿富汗和伊拉克都是小國,但美國侵略的目的涉及到了兩國國家的人民,也因此兩國小國都會奮力拼搏,并沒有讓美國等大國成功侵略。歸根結底,中國從思想里就不存在"掠奪"和霸權主義,我們對為了捍衛自己的主權不卑不亢,但我們不會因為自己強大就掠奪弱小。幾千年留下來的文明使中國一直在世界上屹立不倒,如今中國已經更加強大,世界稱其沉睡的老虎醒了,只是中國這只"老虎"的利爪只用來保護自己,不用來"獵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