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午后,剛剛吃過午飯的毛主席略顯疲憊,正準備午睡時,聽到一陣敲門聲,隨后見到警衛員拿著一封信走進來。
主席接過信后看到信封上面寫著“張國燾送”四個大字。這個已經叛變15年的張國燾為何會寫信給自己?主席帶著疑惑打開了信封。
張國燾原來是中央軍委副主席,同時是紅四軍方面的最高領導人,與陳昌浩、徐向前三人被譽為“紅四方面軍三巨頭”,這樣曾經優秀的共產黨員卻在1938年突然叛變投靠了國民黨軍。
投靠國民黨軍的張國燾深受蔣介石的重任,他不僅可以統領整個國民黨軍,更是衣食無憂,住著洋房,過著有傭人伺候的生活。
張國燾叛變后在一段時間內也曾主動給毛主席寫過一封投誠信,但在最后他并沒有赴約,仍然為國民黨軍服務。
那么是什么導致在15年后,張國燾再一次主動寫信向毛主席表達忠心,企圖回歸共產黨?
毛主席 張國燾合照
事出必有因,張國燾一開始的叛變、15年后的投誠,都要從紅1、4方面軍會師說起。
1935年,由毛主席和朱德領導的紅1方面軍到達夾金山附近,與在此地駐扎的張國燾領導的紅4方面軍勝利會師,這次會師卻成了張國燾叛變的導火索。
張國燾領導的紅4方面軍雖然勇猛無敵,但屬于地方紅軍,沒有經受過專業的訓練。
所以在紅1 方面軍到來之時,張國燾對這支中央紅軍隊伍表現得尤為熱情,在得到消息前,張國燾就跟徐向前說過對中央紅軍的期待。
他說:“咱們這回可見到真真正正的八路軍了,老聽國民黨軍叫咱們野八路,實在是生氣,這回咱們也能揚眉吐氣了,讓國軍看看咱們三十萬的大軍”。
三十萬的大軍從何而來呢?徐向前想不明白。
張國燾給他解釋道:“中央紅軍可是老大哥了,成立時間早,吸收了不少人,肯定超過咱們五倍,現在咱們的隊伍有8萬大軍,那中央紅軍有30萬大軍還是少的了,說不定是40萬大軍呢,總之中央紅軍的規模肯定比咱們大,實力比咱們強”。
徐向前聽了張國燾的一番話后點了點頭,并沒有說話。
當張國燾與少部分紅1方面軍會師后,他讓廚師長拿出看家本領做一頓豐富點的飯菜給中央紅軍吃。
長征中的老戰士
長征期間,紅1方面軍早就好長時間沒有吃過一頓飽飯了,所以戰士們吃得有些狼狽,張國燾看到大家狼吞虎咽的樣子,還是有點驚訝的。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毛主席、朱德及周恩來等黨的領導人和中央紅軍主力陸續到達張國燾駐地,張國燾第一時間向紅1方面軍詢問總人數,并找到朱德老總問紅軍人數問題。
核實了好多次以后,張國燾才相信中央紅軍總人數在1萬左右,瞬間,張國燾的態度就變得極為惡劣。
原以為中央紅軍不同于地方紅軍,結果還不如自己領導的這個地方紅軍呢,張國燾瞬間臉色拉了下來,隨后跟廚師長說:“咱們的糧食也沒多少了,一定要節省點吃”
他雖然沒有明確表達對中央紅軍的意見,但張國燾的心里對黨對組織的感情發生了變化。
張國燾真正表達自己對黨的反對是在1935年的兩河口會議上。
兩河口會議上,中央領導除周恩來以外還有4人參加,而紅4 方面軍只有張國燾一人代表參加。
兩河口會議
會議上周恩來宣布了中央紅軍與紅4方面軍統一領導的決策,大家一起北上,抵御日軍。
在聽到這個消息后,張國燾打心底里不服氣。“憑什么我八萬大軍的紅4方面軍要被你一萬人的中央紅軍領導,北上就一定正確嗎,我還覺得南下更有利于黨的發展”。
會議臨近結束后,張國燾提出了帶領部隊直接南下向西康發展的想法,認為此時更適合建立“川康政府”,實現所謂的“川康計劃”。
這顯然是與中央領導截然相反的兩個計劃,最終為維護中央的權威,張國燾還是通過了周恩來的提議。但在張國燾的心底,是極度不服氣的。
兩河口會議距離中央紅軍和紅4方面軍會師剛剛半個月,張國燾就變臉了,張國燾前后不一致的態度是中央領導沒有想到的。
這個時期的我黨正是外憂內患的情況,毛主席為了維護黨的團結,提出增補張國燾為中革軍委副主席。但是張國燾對此安排并不滿意。
毛主席也知道張國燾心里的想法,但張國燾手握8萬人的軍隊,而且驍勇能戰,必定是黨未來抗日的主要力量。
所以凡是有利于促進張國燾回到黨的方針上來的事情,只要不違背黨的原則,是可以滿足張國燾的需求,讓他為黨為人民繼續服務。
但是如果張國燾繼續犯錯誤,沒有任何的反思,那黨中央也必定不會妥協。
可惜的是,張國燾還是走上了錯誤的道路。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張國燾在卓木雕會議上,宣布另立“臨時中央”,自稱“主席”,還罷免毛澤東等人的職務。
當然張國燾的“臨時中央”沒有任何效力,可這表明張國燾明目張膽地站在了黨的對立面,意圖分離中央隊伍。這是不可饒恕的。
只是這時毛主席等部分中央紅軍主力已到達陜北地區,沒有人可以管束張國燾,這個時候最令毛主席擔憂的是紅4方面軍會在張國燾的帶領下走入歧途,紅軍會再一次陷入被圍剿的情況。
正在毛主席著急萬分的時候,共產國際的代表張浩從莫斯科來到中國,毛主席立即致電張浩,請他幫助勸說張國燾。
張浩
在張浩的分析勸說下,張國燾對自己進行了反省,最后決定撤銷“臨時中央”,率軍北上和毛主席會和。
張國燾開始回歸黨的方針路線,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對此還是很滿意的,并沒有懲罰張國燾之前的錯誤問題。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張國燾雖有不滿但從未再表現過。然而1937年11月,張國燾的“天敵”王明從蘇聯返回延安。
王明的到來成為張國燾叛變的催化劑。
早在1929年初,王明在搞“肅反”時,張國燾為表現自己,一口氣“肅反”掉了2500多名紅軍指揮員,對于王明,張國燾從心底里恐懼他。
王明
王明到來后,張國燾的部下先后被戴上“托派”的帽子,隨后被殺害。
張國燾認為王明這是在針對自己,擔心下一個被處決的就是自己,所以在心里產生了一個想法: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下手為強。
張國燾計劃逃離延安,此時蔣介石手下的一名特務專員恰巧找到張國燾,想邀請他到武漢進行“要事相商”。
張國燾自認為自己位居高位,因為一個專員的邀約就叛變,與自己身份不符,所以痛罵了那個特務一頓。
1938年清明節是抗戰后的第一個清明節,對于蔣介石來說,祭祀黃帝是尤為重要的事情,所以邀約共產黨軍一同前去祭拜。
中央領導人一番討論后,認為目前指揮八路軍抗戰最為重要,但如果我軍沒有代表前去參加祭拜,可能會影響國共合作,所以最終讓張國燾作為代表去祭掃黃帝陵。
張國燾此去不復還。
一直在找尋機會的張國燾趁祭拜之時,趁機投靠到國民黨部下。
張國燾的叛逃,對于國軍來說是可以當成噱頭大書特書的。位居高位的共產黨員張國燾投靠國民黨軍,這件事報社連續幾天作為登報。
蔣介石對于張國燾的到來欣喜若狂,專門命令戴笠照顧好張國燾,并給張國燾分配了一套洋樓,安排了傭人,同時還派了武昌警察局的局長來保護他,張國燾成為國軍重點保護對象。
對于在蔣介石的一切安排,張國燾“心安理得”地享受著。
既然得到蔣介石的賞識,那張國燾也不能什么也不做。于是張國燾主動請命,說要幫助國軍策反八路軍129師。
張國燾認為129師是紅4方面軍合并過去的,作為紅4方面軍曾經的領導人,他們理應會應從自己的話,只要自己振臂一呼,完全可以一呼百應。
蔣介石十分贊同張國燾的想法,派了幾名親信跟隨張國燾前往129師。
令蔣介石沒有想到的是不僅129師沒有被策反,派去的幾名親信也被八路軍槍決,這個時候再看到張國燾,蔣介石就氣不打一處來,十分厭惡他。
張國燾在國軍內一直沒有任何功績,也沒有提出過有用的建議,自此張國燾在國軍內遭到冷遇。
張國燾想到在國軍內的處境與自己曾在八路軍時的待遇,心中不免失落。他還是想要回到以前風光的時候。
所以他告訴自己:如果這個時候我向黨組織承認自己的錯誤,說不定還可以繼續為黨為人民服務。
思考過后,張國燾即刻給毛主席寫信,表達自己的忠心,表明自己想要回到黨的懷抱。
毛主席雖不認為張國燾是真心投誠,但可以給他個機會,于是約定了見面時間和地點,可是到最后張國燾也沒有出現。
張國燾放棄了回歸黨的機會,是因為當時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放戰爭也進入尾聲,國民黨軍反動失敗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張國燾認為黨中央不會輕易放過他。
毛主席約見他說不定是為了逮捕他,為了安全起見,張國燾沒有按時赴約。他就這樣錯失了第一次回歸黨的機會。
我軍取得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蔣介石計劃帶領剩余的國軍逃亡臺灣。
這個時候的張國燾早就沒有了利用價值,所以國軍對他不聞不問。但自己作為叛逃者繼續留在大陸肯定不會有好的結局,張國燾計劃跟隨蔣介石逃亡臺灣。
然而蔣介石卻對手下將領說:“這種能夠叛變共產黨的人,隨時也能背叛我們,這種人時刻都要小心。現在他也沒有什么利用價值,想辦法告訴他沒法帶他走。”
張國燾沒辦法求助了很多人,最終還是拿到了去臺灣的機票,順利逃到臺灣。
蔣介石的態度轉變了,不僅沒收了他的住處,還命任何人不能收留他,在臺灣舉步維艱的張國燾認為自己在臺灣活不下去,于1949年的時候,帶妻兒一同逃亡到香港。
在這個離祖國內陸最近的地方,張國燾一家人生活了20年。
初到香港,張國燾租住了一室兩廳的房子,自己的大兒子找了一份中學教師的工作,一家人勉強能糊口。
新中國成立以后,張國燾發現了新的商機,他發現:這個時候美國人急需了解剛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個什么樣的國家,所以張國燾找到美國特務,提出自己原是中共要員,了解很多新中國的情況。
就這樣,張國燾靠撰寫回憶錄、接受美國人的采訪,泄露中共領導人的情況獲得報酬。
只是張國燾沒有想到,他對美國的價值遠沒有自己想象的那樣重要。
在接受了兩次采訪、撰寫了數千字的回憶錄后,美國人支付給他少量報酬后暫停了與他的合作,眼看出賣國家這條路也行不通,張國燾急需尋找新的出路。
張國燾心灰意冷,這個時候他終于明白只有共產黨是真心待他,所以窮困潦倒的張國燾寫了一份信給毛主席。
這封信就是午后準備休息時的毛主席看到的那一封。
在信中張國燾提出愿意為中國政府做些貢獻,但希望中國政府能夠提供一定的幫助,給予一些生活上的補助。
毛主席在看到這封信時有些許驚訝,畢竟15年了,張國燾竟然還會再向中國政府提要求。
毛主席顧及張國燾曾經為黨的付出,提出只要張國燾改過自新,斷絕和美國人的往來,可以考慮給予一些幫助。
然而張國燾這次也沒有改過自新,他拒絕了毛主席的建議。
原來張國燾只是希望能從中國政府這里得到一定的幫助,并不是真心的想要為祖國效力,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曾經背叛過黨如今又出賣祖國,這一條條的罪名,槍斃他都是死不足惜。
所以張國燾在心里并不相信中國政府會幫助他,自然也就拒絕了毛主席,繼續為美國人做事。
后來張國燾再也沒有出現過。直到1979年12月的某一天,傳來張國燾凍死在加拿大一家養老院的床上的消息。或許客死異地這才是叛徒應有的下場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