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鄉村是伴隨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以及農民現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內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 展和轉型進程,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實現路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
通過數字鄉村建設,彌合城鄉“數字鴻溝”,以數字技術提升生產效率,農村治理水平和農民生活品質,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最終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數字中心建設
綜合采用VR、數據倉庫、數據挖掘、元數據管理、決策分析模型等技術,基于對數字鄉村大數據的整理、挖掘、分析,再通過可視化技術,達到“一圖全面感知”的目標。
以信息化平臺建設為基礎,構建統一指揮、聯網聯動工作機制為核心,實現互聯、協同、共享、智慧應用,形成統一指揮、集中管控、分級負責的綜合指揮體系。
黨建專題·數字黨建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鄉村內黨群交流渠道偏少,因此建立黨建應用服務,拓展黨群交流渠道,讓基層黨建全過程的信息化,促進鄉村基層黨建工作提質增效。
黨建數字大屏
提供時政新聞、黨組織最新動態、黨媒視窗等專欄,傳遞中央精神,各省專題
組織管理
通過組織管理,展示黨組織日常黨務工作、三會一課、考核管理等
黨建文化庫
包含豐富全面的黨建學習資料,黨員可進行黨章黨規、黨建關鍵字、黨建宣傳等的學習
黨政動態
通過黨政動態可以查詢到黨日活動、黨政資訊、黨政通知等
治理專題·基層治理
網格管理
實現網格架構動態化,將網格治理搬到線上,通過 “鄉村治理+網格治理” 管理新模式開展治理工作,實現“網格治理”鄉村級數字化應用場景,降低鄉村管理難度。
事件積分
對村民的志愿者活動、好人好事等行為,進行積分上傳統計,并進行積分排名、分析,同時村民還可用積分兌換獎勵。通過積分制,更好地推動群眾參與家鄉精神文明建設,培養文明生活方式。
利舊納管分析:將鄉村的監控進行統一管理調度;
智能AI分析:特殊屬性人/車識別、未戴口罩識別、危險區域報警、大型車輛識別、人流統計等;
治理專題·防災減災
鄉村應急平臺以GIS為基礎,通過“一張圖”將應急、消防、防汛等數據進行整合。加強實時監測數據的關聯關系。針對防災防護的需求,利用物聯網、智能設備、感知網絡,將事件監測、評估、隱患排查、預警融為一體。強化和完善監測預警體系,確保信息第一時間傳遞給各級政府和基層群眾,提前做好防災減災應對工作。
治理專題·人居環境
空氣質量監測
集負氧離子、風速、風向、空氣溫濕度、大氣壓力、 光照強度、降水量等多個氣象監測設備于一體的氣象站,24小時動態監測環境要素
水質動態監測
在一些河流匯集口,排水口進行水質多要素的監測,發現水質問題,實時動態預警
垃圾治理
在鄉村垃圾投放點部署垃圾滿溢攝像頭,對垃圾投遞行為進行檢測、垃圾堆放區圖像進行實時數據采集、分析和回傳,實時監測垃圾箱滿溢、垃圾桶冒煙等狀態,并對異常進行告警
農業專題·數字農業
產業生產建立“種、培、推、銷”整體信息化流程環節,從產業種植、養殖以及輔助培訓帶動農戶增產增收,并統一建立云認養、線上商城等供銷渠道,推動整體產業振興發展。
種植數字化:建設種植關鍵要素監測設備
漁業數字化:建設漁業養殖物聯網監測設備
通過傳感器采集終端、全面、科學、真實地反映被監測區的環境、土壤墑情情況。農技能力培訓,提升農戶種植、養殖專業化能力。
鄉村認養應用提供消費者線上認養農田或農產品的渠道,并通過認養帶動旅游產業發展,將農特產品放到線上“進行電商” 進行售賣,建立供銷渠道,帶動當地產品銷售,打造產品溯源碼,讓消費者買得放心
文旅專題·智慧文旅
結合鄉村旅游特色,建立宣傳推廣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紅色旅游,打造文旅名片,完善智能導游導覽、實時游客流量發布、氣象預警、車輛管理、民宿管理等功能,全面進行數據融合,助力景區安全、管理、服務和體驗等領域工作,為美麗鄉村旅游做好智慧化建設的關鍵基礎。
服務專題·便民服務
村民足不出戶即可享受線上便民服務、各類在線免費課程,不僅讓村民得到便民服務,而且助力培育鄉村建設人才,如農民直播、電商營銷、技藝傳承人、鄉村管理等農村人才
養老專題·老人關愛
通過對數據采集來判斷老人是否出現異常,并向家屬或網格員發出預警,為政府人員提供上門訪問和檢查的參考意見。
通過多類型物聯感知數據并結合規則判斷老人是否存在異常情況,若出現異常則,通過短信及時提醒家屬,減少關懷老人出狀況無人知情。
系統通過短信或APP推送老人家屬異常信息,家屬可通過線下溝通推進解決或由網格員協助上門查看老人狀況。
利用好現有的生態資源,結合數字化升級,遵循三產融合的思路,構建農業、旅游產業新模式,為農民提供創收、增收新渠道,鞏固鄉村脫貧成果,助推農村產業蓬勃發展。
打造鄉村居家養老、線上便民生活,依托空氣、水質、災害等能力監測,推動鄉村生態治理提升,提高鄉村生態系統的生產力、恢復力和活力,為村民建設宜居環境,讓民眾有獲得感、幸福感。
建立農村文化傳播多渠道傳播途徑,通過主流思想傳播、鄉村特色文化宣傳等方式,搭建政府和群眾的橋梁,實現知民心、聚民意。
建立鄉村網格化管理,為鄉村管理者提供鄉村內人、屋、物、情等數據詳情,及時掌握村內全貌,并依托AI智能感知技術,綜合提升村容村貌、應急調度水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