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聯發科、高通相繼發布自家旗艦移動芯片。
vivo、OPPO的旗艦機選擇了聯發科的天璣9400,小米則繼續首發高通,接下來也會有更多的國內手機廠商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
有了中國手機廠商們的“助力”,這兩家芯片供應商可謂賺的“盆滿缽滿”。
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發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芯片組(AP)出貨量市場數據顯示。
聯發科占比32%;
高通占比31%;
蘋果占比13%,而受到中低端主流品牌助力的紫光展銳占比也來到13%;
三星占比6%,隨著華為手機的出貨量增長,手機芯片組(AP)出貨量環比、同比都有增長,占比4%。
這就是手機芯片市場的基本情況,雖然中國大陸企業市場占比依然很低,紫光展銳的份額多以中低端產品為主,但至少比以前好多了。
這是智能手機芯片供應的基本情況,而高通、聯發科在新品發布會上除了天璣9400、驍龍8至尊版移動平臺,他們還將目光鎖定在了汽車行業。
而這一次,將會是一場比智能手機行業更為殘酷的競爭。
現在汽車行業的芯片之爭,咱們可以簡單劃分為三個競爭陣營。
一個是以恩智浦、瑞薩為代表的傳統車芯廠商;
第二個就是傳統勁旅PC芯片廠商,比如英特爾、AMD等;
第三就是最為符合當下汽車行業,既要智能算力、又要生態的。他們就是以手機AP芯片切入的廠商,代表企業高通、聯發科、華為。
聯發科。
10月9日,聯發科在深圳召開的天璣旗艦芯片發布會上,正式公布了3nm的天璣汽車平臺(Dimensity Auto)旗艦級芯片C-X1。
其實早在今年4月份,聯發科已發布了其天璣汽車平臺的最新系列產品——天璣汽車座艙平臺CT-X1、CT-Y1和CT-Y0,分別采用最先進的3nm(CT-X1)和4nm(CT-Y1和CT-Y0)制程技術,不過當時并沒有公布C-X1的具體參數。
聯發科在汽車行業的野心并不亞于高通,在去年,聯發科發布了整合的汽車解決方案——天璣汽車平臺。涵蓋天璣汽車座艙平臺、天璣汽車聯接平臺、天璣汽車駕駛平臺、天璣汽車關鍵組件這四個方向的業務。
2023年,聯發科宣布聯合英偉達,為軟件定義汽車提供完整的AI智能座艙方案時。
從聯發科、英偉達公布的合作方案來看,雙方將全面進軍智能座艙芯片、車用SoC等領域,這是沖著高通來的,也是沖著華為來的,更是盯住了中國汽車市場。
高通。
許是感受到了壓力,高通在2024年驍龍峰會上一并發布了最新的汽車處理器--驍龍座艙至尊版和Snapdragon Ride至尊版平臺。
很多人可能清楚某某手機搭載的是高通第幾代的處理器平臺,卻很少了解到高通在汽車行業的“江湖地位”。
2023年,高通在中國舉辦了首屆汽車技術與合作峰會。
高通高級副總裁兼汽車業務總經理Nakul Duggal稱,“自2021年開始,40多個中國汽車品牌推出了100多款采用驍龍數字底盤的車型”,“我們非常自豪這樣的成績在中國實現”。
大家隨便翻閱一輛中國產的新能源汽車,就會大概率發現高通的存在。
Canalys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高通在中國智能座艙域控制器市場占據67%的市場份額。為了得到更多的市場份額,高通針對中國市場的獨特需求進行了調整,尤其在AI和安全方面,高通在這些領域對其規劃和軟件要求進行調整。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的拓展市場,高通將與谷歌合作,提供芯片和軟件的組合。
高通表示,它正在與谷歌合作,開發一款能在高通芯片上順暢運行的安卓汽車操作系統。高通還推出了兩款新芯片,一款名為驍龍Cockpit Elite,用于汽車儀表盤,另一款名為驍龍Ride Elite,用于自動駕駛功能。
芯片、操作系統、生態、AI、智能駕駛……這一系列的關鍵詞綜合起來,能想到可以應對的中國企業,好像也只有一家。
那就是華為。
面對國際巨頭們的組團來襲,華為能抵擋住嗎?
芯片方面。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公布的《2024上半年中國市場乘用車座艙芯片交付量TOP10》榜單上,華為海思擠進前10。
具體排名為:第一名恩智浦,第二名高通,第三名瑞薩,第四名TI,第五名聯發科,第六名英偉達,第七名英特爾,第八名芯馳科技,第九名AMD,第十名海思。
再看智駕。
2024年H1中國市場自主品牌乘用車智駕計算方案市場份額情況來看,華為海思市場占比7.18%。
而這一數據在今年下半年得到了增長,廣汽、比亞迪等一眾國內汽車品牌都宣布將搭載華為最新的乾崑智駕。
操作系統、生態。
HarmonyOS智能座艙是一個覆蓋硬件平臺、軟件平臺、座艙生態,能夠實現極簡交互、絲滑流暢、極致體驗、智慧互聯、豐富生態的車載數字化底座。
AI算力方面,華為從2023年12月的2.8E FLOPS到今年9月的7.5E FLOPS,短短幾個月內實現了算力的大幅提升。
不論是智能手機行業,還是汽車行業,從芯片、硬件、軟件到軟件工具鏈的布局,在中國本土能與華為比肩的企業不多。
接下來華為會面對如高通+谷歌,聯發科+英偉達類似的科技巨頭組合,依托其在芯片、操作系統、生態及AI算力等方面的深厚積累,與行業巨頭共舞的局面一定會形成。
華為能否在汽車行業書寫新的科技篇章,肩負起中國汽車行業新的歷史使命,咱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