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特約記者張水明) “優質稻與油菜輪番耕種實現無縫對接,‘冬閑田’變成了‘增收田’。水稻和油菜輪作解決了秸稈焚燒問題,到了明年春季還會有成片的油菜花盛開!”漢川市分水鎮友好村三組劉中勝高興地說。
10月30日,分水鎮友好村二橫渠邊的農田里機耕聲轟鳴,翻耕機在來回穿梭、翻耕、起溝,直播油菜。鎮農技干部、村支書和村民們一道有條不紊地施肥、除草……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劉中勝今年種植的10畝中稻完成了收割,就開始油菜籽的播撒,自家地里的農活忙完后,他還到本村種植大戶的地里打零工。
友好村今年種植“中油雜28”等綠色高質高效油菜1600畝,采取油稻輪作模式,實現品種優良化、生產標準化、防控綠色化、作業機械化、服務社會化等技術路線,預計平均畝產不低于180公斤,節本增效65元。
“秋播一?!选?,夏收萬斤油。我們搶時間、搶天氣、搶速度,力爭這兩天把油菜秋播任務全部完成。來年油菜花盛開的時候,一道道靚麗的‘豐’景線,肯定會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休閑。”友好村黨支部書記劉才元說。
據了解,分水鎮油菜綠色高質高效生產示范基地,涉及友好、余臺、聯合、雞公洲等9個村,以及春曉農機專業合作社等3個合作社,今年油菜輪作、油菜擴種面積達6800畝。該鎮采取“項目補貼一點、政府出資一點、村集體補一點和農戶自籌一點相結合”等方式,將工作做實做細,專班人員入戶發放優質良種油菜籽,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以優質的農技服務,全力推動油菜關鍵技術措施落地見效。10月上旬以來,該鎮每天出動翻耕機10余臺,充分發揮油菜輪作、油菜擴種項目帶動作用,為秋冬農業生產開展“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服務,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