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萬源20.5萬畝油菜迎來豐收季。在機械化收割助力下,田間地頭呈現一派繁忙景象。與此同時,傳承千年的古法榨油技藝通過現代化創新煥發新生,“萬源菜油”正以富硒特色和傳統工藝的雙重優勢走向全國,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金色名片”。
走進白沙鎮貓兒壩村的千畝油菜基地,收割機正轟鳴作業,今年該村首次實現油菜機械化收割,效率較傳統人工提升近20倍。
萬源市白沙鎮貓兒壩村村民 張大友:我四分田,以前我們人工打要一天,這機器收半個小時就搞定了,還是科技好哦。
這片油菜示范田不僅是糧油生產基地,更通過“油菜花海”帶動鄉村旅游實現“一田多收”。萬源市推廣的“油菜+”輪作模式成效顯著,2025年全市油菜種植面積達20.5萬畝,示范片單產創新高,達207.6公斤。
萬源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 張陽余:我們通過“選用良種、精量穴播、配方施肥、防治病害、機械收獲”等綜合措施,為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撐。下一步,我們將擴大技術覆蓋范圍,全力保障糧油安全。
收割后的油菜籽被送往當地傳統榨油坊,在萬源市太平糧油儲備有限公司的古法榨油坊里,工人們正采用傳統木榨工藝制作菜籽油。從選料、炒籽到壓榨、沉淀每一道工序都凝聚著農耕智慧。
萬源市將古法榨油技藝與現代技術深度融合,精選富硒油菜籽原料,打造高品質富硒菜籽油系列產品,成功納入“天府菜油”區域品牌。同時創新“糧油+文旅”模式,讓消費者既能品嘗地道菜油,又能體驗傳統榨油文化,實現產業價值與文化傳承的雙贏。
萬源市太平糧油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幫連:我們的古法榨油不僅保留了菜籽油的醇香,還依托萬源富硒土壤優勢,打造出高品質的生態富硒菜籽油。今年在廣州的“天府菜油”推介會上,產品一亮相就受到熱捧,訂單源源不斷。
作為四川東北部重要的糧油產區,萬源市依托富硒土壤和生態優勢,集群發展“五彩產業”,其中“金色”糧油產業已成為群眾增收的重要支柱。如今,萬源油菜產業已形成“種植—加工—銷售—旅游”全鏈條發展模式,正走出一條特色農業助力鄉村振興“金色糧油”的新路子。
來源:萬源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