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夏心愉
出品 | 愉見財經
在本系列上篇(點擊標題可跳轉)中,我分享了三則采訪手記,記錄了我在接觸廈門銀行的一線員工和客戶時的切身體會,從中我們概覽了這家上市城商行的品格與面貌。
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觀察到理性分析,在今日的下篇中,“愉見財經”嘗試以廈門銀行(601187.SH)最新發布的三季度業績為切入口,從一組組對比數據來看,廈門銀行上市這四年,走出了一條怎樣的路。
打開經營新局面
值此上市四周年之際,廈門銀行以2024年三季度成績單傳來捷報:總資產突破4000億元大關,達4032.7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23%。對比上市前2020年6月末的2659.06億元,四年多的發展壯大是市場有目共睹的。
再看盈利能力。今年前三季度,廈門銀行實現營業收入41.61億元,實現凈利潤20.11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每股凈資產9.51元,較上年末增長5.08%。
以可比對全年數據的2023年表現來看,廈門銀行實現凈利潤27.52 億元,較之上市當年2020年的18.23億元與上市前2019年的17.11億元,同樣取得長足進步。盡管這四年里銀行業整體經營受到了經濟低速周期、全球疫情爆發等外部因素影響,全行業都面對著考驗,但廈門銀行發展穩健,凈利潤依然實現了12.62%的年復合增長率。
更為可圈可點的是,上市以來,廈門銀行高度重視投資者體驗,致力提升投資回報,四年來堅持穩定、持續的分紅政策:2021-2023 年度每股現金分紅分別為0.25元、0.29元和0.31元,保持穩定增長,現金分紅率已連續三年超過30%。
2024年,廈門銀行還開展中期分紅,現金分紅率達32.62%,不僅創該行自身新高,過去三年和今年的中期分紅率之高,在A股42家上市銀行中也穩居第一梯隊。
規模和效益方面的成績代表過去,如何預判這家銀行未來的發展格局呢?
首先,銀行是經營風險的企業,資產質量是銀行的生命線,是決定著一家銀行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廈門銀行2024年三季末的不良貸款率為0.75%,不良率與不良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實現雙降。0.75%的不良率僅次于成都銀行,居A股42家上市銀行中第二低位。
橫向對比,這一數據大幅低于全行業1.56%(取半年末數據)的不良率平均水平;縱向對比,也顯著低于上市前(2019年末)的1.18%。
看未來應對和抵御風險的能力,還要看資本充足和撥備覆蓋水平。2024年三季末,廈門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5.60%、12.54%、10.06%,較上年末均提升0.20個百分點。廈門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為390.16%,“倉廩”繼續保持充足,也大幅高于上市前(2019年末)的274.58%。
將不斷充實的撥備覆蓋、每年堅持的高分紅、與利潤數據綜合起來看,可以發現,廈門銀行上市四年凈利潤雙位數的復合增長率是切實過硬的,也是在保持了更高的風險抵補能力之下取得的。
其次,判斷一家銀行的發展潛力和服務實體的能力,還在于觀察其業務的結構是否優化,客戶基礎是否夯實。
從廈門銀行的發展來看,今年上半年,該行科技型企業貸款、綠色信貸、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幅分別達14.9%、14.1%、3%,均高于全行貸款增速。零售端,該行非按揭類貸款也在穩步增長,在全行零售信貸中的占比提升至接近72%。
資產結構的優化離不開該行對優質客群的粘性。近年來,廈門銀行持續聚焦中高端財富客戶、中小企業、普惠小微和兩岸客群四大重點客群,不斷提升零售業務、對公業務、兩岸金融、資金業務四大業務的專業能力,受到更多客戶青睞。
對公客群方面,上半年,廈門銀行依托戰略客戶拓戶、提質增效等經營策略,優化對公客戶分層服務大綱,總、分行級戰略客戶數分別較年初增長17%、45%;零售客戶方面,廈門銀行細化客戶分層經營體系,聚焦做大做實大眾客戶、做透做深財富私行客戶、做活做精信貸客戶,截至半年末零售客戶總數近263萬戶,較年初增長2.6%。
疾風知勁草。上市四年來,盡管銀行業外部挑戰重重,廈門銀行如生命力旺盛的三角梅,深深扎根地方經濟的沃土,經營始終保持穩健發展,在重點業務多點開花。
打開戰略新局面
上市后,歷經2021-2023年的戰略轉型,廈門銀行為后續發展奠下了根基;2024年是該行新三年戰略周期的開局之年。規模踏上4000億臺階后,這家銀行似從蓬勃銳氣的青春期進入了更為成為穩健均衡的成熟期:追求質效與結構的協同全面發展,也追求服務實體更為聚焦的高質量發展。
據悉,在2024-2026年的新三年戰略規劃中,廈門銀行將以“結構優化、質效優先、安全穩健、特色鮮明、機制靈活”為戰略目標,持續“打造融譽兩岸,價值領先的綜合金融服務商”。
綱舉則目張。從發展重點來看,在今年年中的一場業績說明會上,廈門銀行董事長姚志萍介紹了新三年戰略規劃中的“十五大必贏之戰”,以及一個“深化”、兩個“著力”、三個“轉型”——
一個“深化”,是指堅定不移地深化兩岸金融特色,讓兩岸金融合作標桿銀行的金字招牌更亮更璀璨; 兩個“著力”,是指外部著力、內部著力。前者旨在與地方經濟產業體系深度融合,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當中謀求銀行的轉型發展;后者主要是抓管理、練內功、強素質; 三大“轉型”,涵蓋了大零售轉型、綠色轉型和數字化轉型。其中,大零售轉型將聚焦居民財富管理、消費信貸和零售普惠業務。
開局之年已近尾聲,從三季報來看,在貸款方面,廈門銀行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切實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截至三季末,該行企業貸款和墊款余額(不含票據貼現)1204.27億元,較年初增長7.76%;在負債方面,廈門銀行聚焦存款結構調整,壓降高成本存款,個人存款規模實現較快增長,截至三季末,該行公司客戶存款余額(不含保證金存款和其他存款)1256.55億元,較年初下降4.24%;個人存款余額783.38億元,較年初增長16.66%。
打開兩岸金融新局面
在兩岸金融業務方面,廈門銀行的“天分”和“勤奮”是相輔相成、層層推進的。
其一,該行擁有得天獨厚的臺資股東背景,能夠將兩岸的金融資源與金融智慧融會貫通,同時擁有對臺前沿的區位優勢,以及語言、文化等的相通性,因此能夠以專業的產品和最懂臺商的服務“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為臺胞臺商客戶創設更多兩岸一體化的金融體驗。
其二,看戰略高度,廈門銀行多年來始終堅定不移地深化兩岸金融特色。如上文所及,在新三年戰略規劃中,兩岸金融依然居于全行重點工作的顯要位置。
其三,在組織架構上,廈門銀行早前就在總行層面設有“臺商業務部”,進而又提升為“臺商金融部”,從單一的公司業務條線提升為跨全行各業務板塊的綜合部門,負責兩岸臺胞、臺資企業、臺灣同業客群的統籌經營以及涉臺機構、金融同業的合作推動。
對兩岸金融的推動不止在總行層面打破部門豎井建立協同,縱向來看,廈門銀行還建立了總-分-支行的垂直推動體系,在臺胞臺企較為集中的分行設立管理部門“臺商業務部”,擁有臺商專營團隊,并將21家網點掛牌為“對臺特色支行”。由此,廈門銀行為臺胞臺企提供的服務也勢必更為前沿、專業、細分、高效。
其四,在產品和服務層面,正如開篇員工小鄭所言,廈門銀行洞察臺商臺胞們的“急難愁盼”,先行先試,開創了業內許多個“第一”與“首個”——推出大陸首張面向臺胞的專屬信用卡、首推服務臺胞線上化匯薪需求的大單品“薪速匯”、首創線上信用消費貸款產品“臺e貸”。
今年,廈門銀行的兩岸金融產品創新更是亮點頻現,推出大陸首個“臺胞線上人臉認證場景模式”,補全臺胞在陸線上人臉認證金融使用場景的空白;推出“臺灣地區手機號碼簽約手機銀行功能”,解決了原本臺胞在享受大陸銀行金融服務時需先開立大陸手機號碼的痛點;推出“兩岸信保通”創新融資產品,這是繼“錯幣種跨境融資”之后,廈門銀行在跨境金融服務方面的又一金融供給側改革里程碑、又一降低外貿企業融資成本的切實舉措。
作為兩岸金融合作的標桿銀行,廈門銀行是福建省臺企授信戶數、針對臺胞發放信用卡數最多的金融機構。截至2024年半年末,該行臺企客戶數相比上年末增長9%,臺企授信戶數相比上年末增長4%,臺企貸款余額相比上年末增長14%,臺企戶均存款余額是全行企業客戶的1.58 倍,臺企國際結算量占全行國際結算量的81%;臺胞客戶數相比上年末增長7%,臺胞信用卡發卡數相比上年末增長3%,臺胞金融資產余額相比上年末增長3%,臺胞戶均金融資產是全行零售客戶的2.06倍。
打開金融服務“五篇大文章”新局面
上市以來,廈門銀行秉承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進一步發揮服務城鄉居民、中小企業、地方經濟的生力軍作用,錨定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的“五篇大文章”進行資源傾斜,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普惠金融方面,廈門銀行一方面加快渠道建設,打造小微企業精準獲客模式,建立“政會銀 保企”工作機制,另一方面持續完善普惠小微信貸工廠2.0,進一步推進信貸工廠2.0、“供貨貸”,通過標準化的普惠小微抵押貸、信用貸授信流程,賦能客戶經理提高作業效率,不斷提高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提升業務辦理便捷性。
截至2024年半年末,廈門銀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738.95 億元,高于各項貸款余額增速;信貸工廠2.0抵押貸累計獲批超10億元,累計提用近6億元;供貨貸累計獲批超7億元(含續貸),累計提用近7億元。
科技金融方面,今年,廈門銀行鮮明地提出“以價值挖掘、長期陪伴的視角服務科技型企業”的科技金融服務戰略,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以該行自2022年推出的“高新貸”產品專案為例,這一產品就審批時效、融資成本、放款條件等給予專項優惠支持政策;今年上半年,廈門銀行進一步修訂產品專案,開展投貸聯動類科技金融產品的研究,構建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并圍繞科技型企業的特點,將其科技屬性、人才資本、知識產權等納入綜合考量,打造科技型企業評價體系。
截至2024年6月末,廈門銀行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達106.04億元,較年初增長14.90%。
綠色金融方面,廈門銀行梳理清潔能源、污染治理、資源再生循環利用等具備綠色屬性行業的目標客群清單及重點支持項目清單,引導信貸資源投環保、投綠色、投低碳,并就綠色信貸持續配套行內政策支持。
在具體產品層面,除“光伏貸”、“節能減排貸”、“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等綠色信貸產品之外,該行還創設綠色零售信貸產品,推動“綠票通”再貼現、碳中和基金代銷、數字信用卡、綠色租賃等綠色金融業務,不斷豐富綠色信貸產品矩陣。
截至2024年6月末,廈門銀行綠色信貸余額達92.08億元,較年初增14.10%。
此外,去年,廈門銀行被納入人民銀行“碳減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機構范圍,由此形成了“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金融工具”的政策組合拳。截至半年末,該行已累計發放碳減排支持工具貸款超過2億元,帶動碳減排量5.73萬噸。
上市四年間,廈門銀行不負眾望,戰略布局越發清晰,經營底座越發堅實,發展基石越發夯實。這朵“三角梅”綻放海西,香飄兩岸,廈門銀行如其愿景——
“打造融譽兩岸,價值領先的綜合金融服務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