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龍母誕文》
或許因為《德慶州志》《悅城龍母廟志》皆無收錄龍母誕祝文/祭文,又或許是與時俱進,自1983年悅城龍母廟重光后,所用祝文是新編的。
民國時期,鄉人何毓榮編著、編錄有《時款對聯》《時款帖式》等書十多冊,在民國廿六年 (1937)的鈔本中 (該冊無題名),筆者發現有北帝、關帝、地祖、孔圣等 祭文、祝文共二十多篇,其中就有一篇《 龍母誕文》,內容如下。
玉封龍母娘娘之殿前而頌曰:
神靈耿耿,德澤濃濃。眾皆曰母,子并為龍。
靈山擁座,江水朝宗。恩覃商賈,惠及士農。
群沾化雨,共沐和風。時逢令誕,爼豆常供。
蕪詞敬達,猶物潛通。庶幾來格,默鑒微衷。
趨承廟貌,敢不敬恭。神人共樂,美福攸同。
欽哉尚饗!
▲ 民國廿六年,何毓榮鈔本" 誕文"書影
以下為筆者對《龍母誕文》的解讀,學識所限,若有錯誤,敬請讀者指正。
“玉封龍母娘娘”:“玉封”表示這一稱號是由上天所賜予的,賦予了被封對象極高的神圣性和權威性。康熙二十八年 (1869)九月二十八日,第五十四代天師在武功山金頂朝拜天庭,飛遞奏疏,上天在祖師都仙教主真人、萬法教主玄天上帝、祖師太極教主真人、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的證盟下敕封龍母娘娘為“水府元君”,因而后來民間稱之為“玉封龍母娘娘”。
“神靈耿耿,德澤濃濃”:開篇強調龍母的神靈之光閃耀,其德行與恩澤深厚而廣泛。她的存在就像明亮的燈塔,其恩澤如同甘霖滋潤著世間。
“眾皆曰母,子并為龍”:說明在民眾心中,龍母有著母親般的慈愛形象 (信眾常稱龍母為“阿嬤”),而她的子女是龍,這一特殊身份設定,彰顯出她的神圣和非凡,暗示她具有強大的力量和崇高的地位。
“靈山擁座,江水朝宗”:描繪龍母祖廟背靠五龍山“五龍護珠”,左右青旗山、黃旗山相擁護衛“旗山擁翠”地理環境,有著一種威嚴的氣勢。“江水朝宗”象征西江水流經龍母祖廟前似有靈性,團團回旋,不愿離去。 體現出她在這片地域的主宰地位,她如同中心,受到萬物的尊崇。
▲ 道光庚戌《悅城龍母廟墓全圖》
“恩覃商賈,惠及士農”:表明龍母的恩澤遍及社會各個階層。商賈在商業經營中得到她的庇佑,能夠順利盈利;士人們在求學和仕途上,以及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都能感受到她的恩澤,這顯示出她對社會民生的關懷和護佑。
“群沾化雨,共沐和風”:用“化雨”和“和風”形象地比喻龍母的恩澤,人們就像花草樹木一樣,在她的滋潤和輕撫下茁壯成長,表達了人們對龍母恩澤的深深感激之情。
“時逢令誕,爼豆常供”:在龍母生辰的時候,人們準備好祭品 (俎豆代指祭品),向她供奉。這體現了人們對龍母誕這一特殊時刻的重視,通過祭祀來表達對她的敬重和感恩。
“蕪詞敬達,猶物潛通。庶幾來格,默鑒微衷”:人們謙虛地稱自己的祝詞為“蕪詞” (雜亂而沒有條理的言辭,這里是自謙),希望這些祝詞能夠像有神秘的通道一樣傳達給龍母。“庶幾來格”是希望龍母能夠降臨,“默鑒微衷”則是祈求她能默默地洞察人們內心深處的虔誠心意,表達出人們渴望與龍母在精神上溝通的愿望。
“趨承廟貌,敢不敬恭”:人們在龍母的廟宇中,面對她的神像,不敢有絲毫的不恭敬。這體現出人們對龍母娘娘的崇敬之情,廟宇是神圣之地,龍母娘娘的神像代表著她的神圣存在,人們懷著敬畏之心前來。
“神人共樂,美福攸同”:表達了人們美好的愿景,希望龍母和人類能夠共同歡樂,美好的福祉能夠與大家共享。這體現了一種人神和諧共處、福澤同享的愿望。
“欽哉尚饗”:這是一種莊重的結束語,表達希望龍母享用祭品,并接受人們的敬意和祝福。它帶有一種對龍母的祈愿和尊崇,希望她能保佑大家。
端溪文史創建于2015年9月,立足于發掘德慶人文歷史,放眼泛德慶地區(即德慶曾經管轄過的包括今封開、云浮、郁南、羅定、信宜等地)以及肇慶地區鄉土史情。你關注我,我致力于追尋歷史本源。歡迎讀者轉發分享。在這里,您可以閱讀許多關于德慶乃至肇慶人文歷史的文章,希望能讓您更加了解德慶(肇慶)歷史,幫助您深入研究德慶(肇慶)文化。
其他公眾號轉載本公眾號原創作品需取得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