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開幕式現場
10月17—20日,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辦,湖南省醫學會、湖南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承辦的中華醫學會第二十六次心血管年會(CSC2024)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行。本次心血管年會在秉持傳承發展理念的基礎上,整合了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二屆介入心臟病學大會(CIT2024)、中華醫學會第六次臨床心血管病學大會(4C)和2024瀟湘國際心血管病學術大會(X2-ICC)。CSC2024會議是全國性、綜合性學術交流平臺,全方位交流最新國際國內心血管病研究進展,檢閱國內一年來在心血管疾病臨床、科研和流行病學方面的最新成果。CIT2024會議繼續以“合作、創新、轉化”為主題,統領學術內容,集中展示國內外心臟介入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普及和推廣心臟介入最新治療方法。4C會議仍重點圍繞心血管疾病臨床診療中的熱點和難點進行交流。X2-ICC會議秉承“學習、交流、專注、提高超越”的宗旨,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心血管疾病學術交流平臺。本次會議內容設置安排既具有各自會議的特色,又注重相互融合,是群賢畢至、精彩紛呈的學術盛宴。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部戰區總醫院韓雅玲院士在大會開幕式致辭中著重介紹了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一年來取得的成績。
韓雅玲主任委員致辭
█專家學者云集 共敘心血管病領域前沿進展█
本次大會交流形式多樣,包括多位院士及業內知名專家進行的大會主旨報告、專題報告、工作坊和自由交流等,共同探討心血管病領域前沿進展,分享科研成果和臨床經驗。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高潤霖院士在主旨報告中介紹了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發進展。生物可吸收支架是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繼球囊擴張、裸金屬支架和藥物洗脫支架后的第四次技術革命。高潤霖院士在報告中具體介紹了第一代、第二代多聚物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發展情況,以及金屬可吸收支架的研發和科研進展,其中包括我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鐵可吸收支架。高潤霖院士總結指出,生物可吸收支架前景可期,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以證實其長期有效性及安全性,以及對比藥物洗脫支架的優勢。
韓雅玲主任委員在主旨報告中闡述了“冠心病抗血小板降階治療進展”。抗血小板降階治療是指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風險評估結果,抗血小板治療強度由強至弱轉換,如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早期強化抗血小板治療后,適時、適度地降低抗血小板治療強度。其核心思路是在保留抗栓療效的同時減少出血風險,以實現缺血與出血的平衡。韓雅玲主任委員回顧了多項重要研究成果,這些研究聚焦于冠心病抗血小板降階治療的不同方面,包括藥物選擇、治療時長和個體化策略等。韓雅玲主任委員強調,針對不同缺血/出血風險的患者,如何精準化、個體化、動態化地合理采用降階抗血小板治療,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顧東風院士在主旨報告中分享了“科技創新賦能心血管疾病防治”。現代科技創新在重大慢性病的早期預測、篩查、快速診斷、藥物研發、健康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顧東風院士結合自己團隊的工作,闡述了大數據和基因組學技術助力疾病預測、影像學早期篩查和快速診斷、人工智能(AI)和可穿戴設備監測、生物技術助力藥物研發等領域的進展。顧東風院士團隊在全國15個省份開展了跨度約30年的前瞻性隊列研究(China-PAR),建立了高質量的表型庫和生物樣本庫;構建了我國首個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10年和終生風險評估模型。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馬長生教授回顧了AI的發展過程及其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情況,介紹了一系列針對AI在心血管病診療應用中的研究,如應用AI更好評估左心室射血分數、更好篩查房顫,智能輔助決策系統提高高血壓規范治療率,智能數字咨詢系統有效優化心衰患者用藥,應用AI-心電圖死亡預測模型改善患者預后,應用智能手表監測指導房顫抗凝策略等。在報告中,馬長生教授還分享了北京安貞醫院團隊應用AI加強心血管病診療和疾病管理的經驗。
█繼承優良傳統 致敬老一輩心血管病專家█
中國心血管病防治事業和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的發展,與老一輩心血管病學專家的嘔心瀝血和艱苦奮斗密不可分。在本次大會開幕式上舉行了鮐背榮譽頒發儀式,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劉坤申教授、上海市胸科醫院倪幼方教授、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王鳳芝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張維忠教授榮獲本次鮐背榮譽。
在大會開幕式上還舉行了洪昭光教授紀念講座,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周玉杰教授介紹了洪昭光教授的生平和取得的成就。洪昭光教授(1939—2023年)是我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和健康教育專家。在學術研究方面,洪昭光教授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科普文章500余篇;參與研制北京降壓0號、“銀杏滴丸”等藥物;參與WHO“莫尼卡”方案、我國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及流行趨勢動態監測等一系列科研項目;參與撰寫《實用高血壓病學》等多部專著,參與制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等權威文件。洪昭光教授不僅在學術上造詣深厚,還致力于健康教育事業,在全國開展健康講座數百場,足跡遍布各地;他創編的健康格言通俗易懂,深受公眾歡迎;所著的10余本科普健康書籍總發行量超300萬冊;他提倡的“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四大健康生活方式理念深入人心。
█關注公眾健康 舉辦大型義診科普活動█
會議期間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舉行了大型義診和科普活動。本次活動以“健康心臟,為心護航”為主題,聚焦心血管病臨床防治突出問題。韓雅玲主任委員及全國近30位知名心血管病專家齊聚現場,為疑難復雜心血管病患者提供義診并開展健康知識宣講,全程同步多頻道網絡直播。現場有700余位患者慕名前來,53萬名觀眾通過網絡平臺積極參與。
在健康講座環節,韓雅玲主任委員分享了心肌梗死的誘發因素及其危害,以及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意義和方式;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江洪教授圍繞“冠心病可以預防嗎?”的話題,強調了預防冠心病的三個環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陳紅教授以“運動讓您的心臟更健康”為切入點,講解了運動與提高心血管儲備能力之間的關系。
本次大會內容涵蓋心血管病學全領域,緊扣學科前沿和熱點。大會共收到投稿3832篇,經專家委員會評審選出164篇進行口頭交流,865篇進行壁報交流,2803篇進行匯編交流;設立專題交流224場,內容涵蓋各種心血管疾病、基礎研究、心血管病影像、心血管病預防管理、精準心血管病學、心臟康復、心血管急重癥、心血管創新與轉化、心血管信息化、指南與熱點爭鳴、繼續教育、最新臨床研究進展、青年英語演講、疑難病例討論、手術轉播等。大會還組織了CSC-日本循環協會(JCS)聯合專場、CSC-歐洲心臟病學會(ESC)聯合專場、CSC-美國心臟病學會(ACC)聯合專場、CSC-美國心臟協會(AHA)聯合專場等,邀請知名國際專家作現場報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供稿: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