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盡管戰爭是殘酷的,而戰術卻像開在腐爛泥土里最鮮艷的花朵。因此,人們總想把花朵采摘下來,體會其獨到的芬芳。我國的戰爭史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藝術的集合。無數英雄帥才在戰爭里體現了自己驚人的戰爭天賦。例如隋唐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秦末項羽的巨鹿之戰、東漢曹操的赤壁之戰,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戰役。
美國的西點軍校作為世界上最成功、培養出許多軍事人才的軍事學院之一,他們會收錄許多著名戰爭進行詳細的分析,然后從中得出經驗加以學習。在紅軍長征中,有無數著名戰役。其中一場叫四渡赤水。就被西點軍校收錄進去當成了教材交給學員。那么就讓我帶你們領略四渡赤水的經典之處吧。
四渡赤水,字面意思就是曾四次渡過赤水,我們可以把這四渡赤水理解為一場大型突破戰。那為何要四次渡過赤水,消耗無所謂的時間?其實本質上,還是因為敵強我弱,而敵人裝備精良,我軍裝備實在是少得可憐。所以只能用戰術去彌補實力上的差距。而且四渡赤水的意義十分重要:保存了我軍實力,實現了戰略轉移。打破蔣介石消滅紅軍的妄想。生動的體現了領導人戰術之高明,戰機把握之準確。也是世界戰爭史上少有的一場戰爭經歷。
四渡赤水戰役準確的是發生在著名的遵義會議之后。當時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由于王明等人錯誤的戰術思想和冒進,使得當時并不十分強大的紅軍力量由原本的八萬多人被打散,陣亡,最后只剩下了三萬人。后來遵義會議后,毛的地位被確立。此時的蔣介石聽聞紅軍攻下了遵義,想要依靠強大的軍隊將紅軍圍困消滅在遵義。于是派出了吳奇偉、周渾元兩部八個師,還有川、滇、湘、桂軍共四十萬軍隊一起出動攻打紅軍。
在第一渡中,紅軍決定向長江以北行進,1935年1月24日,紅軍攻下土城,在往西邊的方向遇到了川軍。川軍實力強大,如果硬抗,我軍抵擋不住,于是進行戰略性轉移,就這樣順利的第一次渡過了赤水,來到扎西,還把博古的實際權力釋放了。沒過幾天,毛主席下令,再渡赤水回去。很多人就不理解了,那為啥當初要渡過來呢?原來,此時的領導人們分析發現,第一次渡過赤水后,他們的生路很少,當時紅軍四面都有國民黨的部隊環伺,西面、北面、南面都分別有強大的部隊把守,而只剩下了東面是敵方比較薄弱的力量——貴州軍隊,紅軍最有可能從東面突圍出去,殺回原路,只有這樣做,才會產生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紅軍準備了二渡赤水。
既然決策已經定好,紅軍就用最快速度趕到渡口,然后迅速攻占了桐梓,在險要之地婁山關開始了一場慘烈的對決。這場戰役使得許多紅軍與敵人都犧牲在了這里,戰爭的慘烈讓毛主席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然后我軍繼續向遵義方向前進。當時遵義的南邊還有吳奇偉的部隊駐扎。而且國民黨部隊采取的戰術是通過堡壘戰術一步步縮小紅軍的活動范圍。在35年2月28日,我軍再次攻下了遵義城,吳奇偉率部向我軍發起了攻擊。這次我軍英勇拼殺,將吳奇偉擊潰,最后殲滅敵人3000多,同時繳獲了大批武器。這次勝利使我軍士氣得到鼓舞。
在遵義取得階段性勝利之后,蔣介石開始重視起來,飛到重慶地區親自坐鎮,妄圖將紅軍圍剿。于是紅軍將計就計,佯向西南方向尋找突破口,然后等到周渾元和吳奇偉兩部分別趕到西邊與南邊時,我軍乘勢向北方如金蛇出洞般,敏捷的于1935年3月16日從茅臺鎮第三次渡過了赤水!這時,我軍再入川南部,蔣介石軍隊沒有打消圍殲我軍的意圖。再次合圍我軍。
在四次渡赤水時,毛和朱德產生了攻打地方的意見不一致。毛主張攻打魯班場,而朱德等人打算攻往打鼓新場,可這兩個地方其實都很難打,對于紅軍來說又是一場硬仗,這對當時的紅軍來說,是沒有能力接受第二場失敗的戰爭后果的,于是中央領導人們多次召開會議,討論紅軍的前路。后來,毛派出一兩個團來佯裝攻向打鼓新場,意圖給蔣介石完成紅軍要從打鼓新場這里突圍出去的假象,周渾元部隊真的相信,大部分趕往打鼓新場,卻發現紅軍的主力并不在這,于是趕緊回到魯班場開始修筑堡壘工事。1935年3月20日左右,紅軍秘密的第四次渡過赤水,3月27日,朱德派出兩小隊偽裝成主力部隊在附近活動吸引敵人注意。同時主力部隊則秘密的向南邊突破了蔣介石軍隊因為疏忽而漏掉的區域。就這樣,我軍成功實現了四渡赤水。
紅軍的四渡赤水由被動轉移到主動掌握戰機,為以后開辟革命根據地的力量做了前提保障,對比我方有效力量,紅軍的四渡赤水充分的發揮了我軍領導人在戰爭中的高度機動性與靈活性。毛的正確戰略也讓其在中央的地位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四渡赤水是歷史上少有的根據有生力量完成突破強大軍隊的一場經典戰役。
結語
能靈活的將每一個兵力都合理的應用在戰場上,最大限度保存有生力量,這是毛等人的獨到之處,這和王明等人的生搬硬套模式形成鮮明對比,再一次說明毛、朱等人才是我黨正確而有力的領導中堅力量。經過四渡赤水這樣的實踐檢驗,更能看出我軍在早期就是一支能打勝仗,敢打仗的隊伍。而這場戰爭史上經典的以少勝多戰役也多次被拿出來講解,被列入到世界上少有的著名戰役里。
參考文獻
《遵義會議紀實》
《會師陜北》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