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吃貨研究所
在大眾心目里,東北雖然物產豐富,大米、小笨雞、開江魚、油豆角啥的都嘎嘎好吃,但大部分地區在水果方面可能就有點遜色了,比較有名的好像只有暗器一樣的凍梨。
其實,東北豐富的森林資源蘊藏著各種山珍,其中也包括許多可能不為人所熟知的野果,甚至它們換個名字就成了“洋氣”的象征。想嘗試下東北本地的果子嗎?一起認識認識吧!
東北街頭賣的“奇異莓”丨拍攝 擬南芥
01、菇娘:有黃有紅,好吃好看
“菇娘”可能是名氣最響的東北水果之一,現在外地也能買到。這類果子是茄科酸漿屬幾種植物的統稱,其中最好吃也最常見的是“黃菇娘”,東北人也叫它“洋菇娘”。成熟后果子外面的“衣”——花萼已經干枯,將它剝開,里面的小果子呈淡黃色,香甜脆嫩,一咬爆漿,回味還有著奶油香氣。高手還能將果子的籽兒和瓤吸掉,剩下空皮,當成哨子吹著玩。
菇娘丨圖蟲創意
酸漿家族的另一種“紅菇娘”,在東北之外就不太常見了。它的果實鮮艷橙紅,包在外面的花萼也是紅的。當它的外部花萼完全干枯時,就像一層紗網罩著里面的紅果子,又像一盞微型燈籠,很有觀賞性。相比黃菇娘,紅菇娘的味道有點苦,食用價值稍差一層。購物網站上,有時也管菇娘果叫燈籠果,但在東北,燈籠果另有其果,大家繼續看就知道了。
漸變的過程丨flowerpicturegallery.com
紅菇娘丨圖蟲創意
但所長建議在野外還是不要輕易采摘野果吃,有些果子和酸漿長得很像,但有毒,不能吃!
02、野草莓、軟棗獼猴桃、山葡萄: 小雖小,但好吃
大家熟悉的草莓,通常都很碩大,有的甚至直追雞蛋的個頭。在夏季的東北野外,可以找到一種和藍莓差不多大的野草莓,俗名“高粱果”,甜美多汁,遺憾的是果子太小了,費很大勁才能采一把,兩口就吃光了。
野草莓丨圖蟲創意
東北野生的獼猴桃,外形也和常見獼猴桃差別很大,不僅個頭小了好幾倍,表皮也整了個“磨皮脫毛”,碧綠光滑,實在不像毛茸茸的獼猴,倒像大青棗。東北人稱它為元棗子、軟棗子,學名“軟棗獼猴桃”。軟棗獼猴桃皮薄肉軟,不需剝皮,洗凈后直接吃就行,一口一個,細膩酸甜。但它不耐長途運輸,在外地通常價格很高,再起個高大上的“奇異莓”名字,就更貴了。
軟棗獼猴桃丨圖蟲創意
東北的野生葡萄“山葡萄”,也比人工栽培的葡萄要小很多,外形可愛,吃起來酸得讓人打激靈,“采山”時候吃一把,生津止渴。農村也有采山葡萄自釀酒的。
山葡萄丨圖蟲創意
03、樹莓、醋栗:東北也有
水果店里的樹莓,通常售價不菲。東北人一看,這不是“托盤兒”嗎!它是薔薇科懸鉤子屬莓果的統稱,又名“蓬蘽”。
懸鉤子果酸甜多汁,但非常嬌嫩,一般都忍著被莖上的小刺扎,現摘現吃。如果有耐心,也可以小心地多采一些回家,洗一下,拌著白糖吃,就更好吃了。
樹莓丨圖蟲創意
最常見的樹莓就是覆盆子了,色澤鮮紅,從底座上輕輕一摘就會脫落,果實的花托位置留下一個凹陷,有點像微型的窩窩頭。
樹莓丨圖蟲創意
在歐洲文學作品里,經常能看到“醋栗”的名字,充滿異國情調。醋栗偶爾也被翻譯成“鵝莓”,因為它在英語里叫gooseberry。這種植物屬于茶藨(pāo)子科茶藨子屬,在東北野外同樣可以找到。它的果子小巧玲瓏,色澤晶瑩,有一條條清晰的縱向紋理,很像小燈籠,所以東北人叫它“燈籠果”。
東北人一看,嘴里就開始分泌口水了丨圖蟲創意
燈籠果雖然好看,但在它還是黃綠色的時候,吃起來非常酸,當它完全成熟后,顏色會逐漸泛紅,味道也會甜一些。不過,在東北早市上通常只能買到綠色的未熟版,給人以酸度爆炸的震撼。現在歐洲已經選育出更甜的栽培種,期望能在東北早日打開市場。
醋栗丨圖蟲創意
在東北山中還有一種“黑加侖”,它其實仍然是一種醋栗,中文學名“黑茶藨子”。黑加侖的外形有點像縮小版的葡萄,但它們并沒有親戚關系。
黑加侖丨圖蟲創意
黑加侖果香濃郁,味道酸甜,通常被加工成糖果、果醬等食品,做成果干后更是和葡萄干傻傻分不清。
黑加侖干丨圖蟲創意
04、藍莓、蔓越莓:在東北山里隨便吃
藍莓是杜鵑花科越橘屬的成員,也是現在名氣較大的漿果。廣義的藍莓包括越橘屬中所有的藍色漿果,當然也包含了東北野生的“都柿”,它的學名為“篤斯越橘”(它不是狹義上我們常吃的藍莓)。
都柿丨wikipedia / Algirdas
都柿的香味比市面上的藍莓更清新,但味道偏酸,東北人的萬能改進方法是用大量白糖拌,或者加糖熬成醬,口味好多了。也有人偏愛都柿的酸爽,覺得栽培藍莓吃起來反而沒啥味兒。
表面的“白霜”是分泌的糖醇類物質丨拍攝 擬南芥
東北山中還有一種“藍莓”,果實是藍紫色的,長圓形,像縮小的茄子。它并不是真正的藍莓,而是忍冬科忍冬屬的藍靛果忍冬。這種果子的果皮和果肉同色,吃的時候嘴巴會被果汁染成藍紫色,味道酸甜微澀。它還有個別名叫黑瞎子果,大概因為熊也愛吃吧。
藍靛果忍冬丨Wikimedia / Opio?a Jerzy
東北特產的紅豆越橘,雖然也是藍莓的親戚,顏色卻截然相反,紅艷顯眼,如同點綴在枝頭的寶石。它俗名“紅豆”,又叫“牙格達”,口味類似都柿,酸爽微甜。
越橘丨圖蟲創意
近年來,東北開始大規模種植喜好寒冷環境的蔓越莓,它也是越橘屬的成員,外形和紅豆越橘相似,但個頭要大一倍。搭乘蔓越莓走紅之風,越橘得了個“小蔓越莓”的別名。
蔓越莓丨圖蟲創意
采摘紅豆時要留意,不要誤采保護植物“東北紅豆杉”的種子,它外面包裹著紅色的假種皮,含有有毒的紫杉堿。
紅豆杉果實丨wikipedia / Simon Garbutt
05、薔薇科果樹:我們盡力了!
在東北野外,薔薇科家族的果樹并不罕見,只是相比被人類培育的兄弟,它們的果實顯得太不起眼。就連人工種植的櫻桃樹,也因為屬于中國本土的毛櫻桃品種,比歐洲品種的“車厘子”要小巧許多。
東北的野生山楂俗名“山里紅”,個頭比栽培山楂小好幾圈,成熟后紅艷艷的,吸引了各種鳥兒采食,所以人吃到它的機會不太大。野山楂果實的口感很面,味道酸甜,不少人都覺得它比大山楂更好吃。
野生山楂丨圖蟲創意
山中常見的山丁子,學名“山荊子”,算是蘋果的近親。剛熟的時候枝頭串串紅果很是誘人,但果實小且硬,味道特別酸。等它在樹上被霜打過,并且幸運地沒有被鳥吃光的時候,果肉變得綿軟,味道酸里帶甜,就好吃了。東北人常把它用糖腌在罐頭瓶子里,做成“土罐頭”,冬天直接吃或者泡水喝。不過,山丁子如果吃得太多會導致便秘。
山丁子丨圖蟲創意
稠李在東北俗名“臭李子”,屬于李子的近親。它的黑色果實小小圓圓的,其實沒有臭味,和山丁子類似,它需要等到霜打后才會變甜。有時人們提前將它采下,放在冰箱冷凍,也能起到催甜的作用。不過,臭李子的染色效果很強,吃完后可能幾天都會保持黑牙、黑舌頭的狀態。
稠李丨圖蟲創意
東北的野生梨樹并不少,俗稱山梨,和做凍梨的“秋子梨”是一家。山梨摘下后,需要有耐心地把它“捂熟”,放到變軟后再吃。雖然比起栽培梨仍然酸得多,果肉也不夠細膩,有大量石細胞,卻有一種特別的香味。
山梨丨拍攝 作者
06、隱藏版野果:隨處可見
東北還有一種最常見的“野果”——龍葵,即使在城市的路邊,也不難找到。它的俗名非常豐富,有黑星星、黑天天、黑悠悠等。果實成熟變黑后很甜,數量又多,幾乎沒有哪個東北孩子沒吃過的。不過,龍葵全株都含有生物堿,未成熟的綠色果實有毒,成熟后的果實其實也不宜多吃。
理論上講,加熱果實后可以讓龍葵堿分解,吃起來更安全,但幾乎沒有誰會特意煮著吃吧……
龍葵丨圖蟲創意
還有哪些沒有提到名字或者吃法的野果?東北人請集合,一起嘮嘮!
野果很多,但有些真有毒,路邊的野果還是不要隨便采為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