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和應用普及,計算能力和網絡愈加強大,數據和算法不斷豐富,應用場景持續進化,人類社會已經從信息化、數字化階段進入到智能化與數據價值化時代。
東軟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劉積仁
“在智能化時代,數據和智能不斷催生解決方案走向生成式,創造出更多新的數字化物種。價值創造的過程變成了一種嶄新的商業形態,就是解決方案的生態的時代。”東軟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劉積仁在東軟解決方案論壇2024上坦言,過去以支持流程有序為追求的精準信息化投資開始走向平緩,以生存和發展為目標的價值創造時代已然開始。智能化時代的解決方案也是數據價值的表達方式,成為一種服務,并更加強調生態的構建。此外,智能化時代,傳統的用戶正從信息技術的使用者,轉變為新生態和新商業模式的創造者、新價值的創造者。
5月,僅耗時18個月建成的武漢東軟軟件園成功開園。半年后的11月,東軟解決方案論壇2024在武漢東軟軟件園舉辦,多款智能化時代的創新型解決方案齊亮相,不但再次展現了東軟速度,也全面展示了解決方案智能化戰略的階段性成果。
其實,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東軟集團就邁入了變革的新階段,通過提升人員生產效率,推動解決方案智能化、數據價值化、服務化、生態化方面的一系列工作。2024年,東軟更是全面啟動了解決方案的智能化戰略,積極推動AI、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與行業解決方案的深度融合,陸續推出創新型縣域醫共體解決方案、OneCoreGo?全球車載智能出行解決方案5.0、TalentBase數智人力資本管理產品等解決方案。
這次論壇,東軟展示其在醫療健康、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成果,圍繞醫院高質量發展、醫療數據價值化、城市人力資源發展和智慧養老服務的智能化解決方案,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打造全新的應用場景。
以數據為“芯” 賦能醫院高質量發展
“這是一個好的時代,困難給了我們機遇和創新的機會”劉積仁感慨,創業33年,東軟與機會和困難同行,始終與國家信息化建設同頻共振。
東軟的大健康亦是如此,其每一段的成長都踩在中國醫療科技躍遷的重要節點上。東軟在大健康領域積累了很多能力,并且從未停止深耕細作,希望用信息技術賦能中國醫院的高質量發展。為幫助醫院提升服務質量、效率,滿足民眾對優質醫療服務的期待,東軟推出了醫院高質量發展解決方案。
東軟集團智慧醫院事業部總經理李東
東軟集團智慧醫院事業部總經理李東介紹,該解決方案包括一個引擎、N個系統、四大領域方案和16項能力創造。以數據為芯,通過數據和業務治理的雙循環、AI的全面賦能,打造醫院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重構業務、數據到智能的價值閉環,從而驅動業務系統與管理系統全面升級和深度融合,刷新智慧醫療、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智慧醫聯體四大領域方案。
“我們變流程定義系統為數據定義系統,把信息轉化為能力,讓軟件從功能運用躍遷到能力創造,把醫學的經驗轉化為方法、數字療法,從單體醫院到區域醫療體系,讓知識和能力在整個醫療網絡中順利流轉,讓數據賦能健康產業的發展和生態。”李東透露,東軟此次在五個方面進行了的創新。
在智慧醫療方面,以數據驅動業務為核心理念,打造全新一代數智生產平臺,事件驅動的全新技術架構支持信創自主可控,同時內置東軟在智慧醫院評級評測所有能力,打造面向臨床過程的醫療智能體,提供極致性能體驗。
在智慧管理方面,融合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變管理與被管理為相互成就,賦予電子病歷更多經濟管理屬性,讓醫生在記錄醫囑和病歷時候便產生“成本概念”,變事后管理為事前管理,打造面向運營過程的管理智能體,讓整個管理決策更科學更有效。
在智慧服務方面,構建面向患者的健康智能體。以往的服務系統都是從院端系統延展到手機端、用戶端,現在則是以患者為中心,以健康為中心,重構打造新的互聯網醫院系統,實現患者在數字醫療環境中的便捷就醫體驗。
在智慧專科方面,整合過去在醫療設備、信息端、科研端的所有能力,構建全時空的數智影像云平臺,來實現從單體醫院到區域醫療的廣泛遍在,實現影像全科室覆蓋和全專科能力呈現,同時建立全影像數智中心和人工智能創新平臺,搭載更多能力,讓能力賦予醫生更多的診療輔助。
在智慧醫聯體方面,東軟把院內平臺,醫共體平臺,醫聯體平臺,區域平臺進行充分地整合并全新設計,構建了集約化醫療協作平臺,讓資源在更廣泛的空間流轉,賦能區域醫療的協同。
深耕數據價值化 挖掘新增長范式
隨著人工智能的迅速商用和數據的爆發式增長,人工智能和數據價值化正在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隨之而來的是,智能化時代的用戶對解決方案的需求,已經從傳統意義上實現其系統流程精準運行,轉變為智能化和數據價值創造。
劉積仁表示,智能化時代要解決的問題從單純的技術、效益問題,變成了價值創造和新經濟發展的問題。“所以我們要持續變革,從技術的提供者向價值的創造者轉變,從支持客戶的數字化轉型向推動新商業模式的創造轉變。”
去年底,國家數據局等17部門聯合印發的《“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推動數據要素高水平應用為主線,要求“通過強化場景需求牽引,帶動數據要素高質量供給、合規高效流通,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充分實現數據要素價值”。
解決方案將成為數據創造價值的方式,為此,東軟深入挖掘數據價值化創新應用場景,加速在智慧醫院、醫保、人社等領域的業務落地,并在沈陽、錦州等地數據公司投入運營的基礎上,與福建、湖北、泰州、常州等多省市的大數據集團達成戰略合作,聯合打造“數據要素×醫療健康”“數據要素×智慧城市”服務新模式。
東軟智能醫療科技研究院院長張霞
東軟智能醫療科技研究院院長張霞表示,推動醫療健康數據要素價值化的過程是摸著石頭過河,一些應用的病種并沒有國外的實踐參考,數據要素的價值化不是單純的數據買賣,而是以應用場景驅動數據價值發現和應用,幫助醫療行業深度挖掘數據價值,將痛點難點轉化為新增長點。
在探索數據價值化的過程中,東軟智能醫療科技研究院面對諸多難點。
張霞介紹,中國的醫療信息化建設經歷了近30年,雖然醫院積累了海量臨床數據,但大量存儲在不同時期的EMR等應用系統當中,亟需把這些數據整合聚集,做標準化結構化數據化治理,成為可為科研使用的數據。除了院內數據以外,醫學科研還需要病人患者的連續數據,因此要收集院外數據又是一道檻。另外,全量全周期數據集成治理難,數據檢索納排難,數據加工處理難,尤其是多模態數據,數據分析建模門檻高。
針對醫療數據利用難、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應用門檻高等難題,東軟推出了醫療數據價值化解決方案,融合醫學和數字科技,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幫助醫院實現醫療數據要素價值化,賦能數據驅動的科研創新,規模化實現成果轉化,發現最佳的醫療實踐和方法,探索引領服務體系模式轉變。
該解決方案充分整合東軟醫療大數據智能平臺,包括洞察醫療數據智能平臺、飛標醫學影像標注平臺、探索多模態醫學人工智能平臺、啟悟醫學知識服務平臺等一系列基礎設施軟件,支撐醫院有效開展多模態醫療數據驅動的醫療科研創新工作,探索健康醫療新方法,并通過智慧醫院建設、區域均衡布局醫院網絡、醫療設備捆綁“三位一體”的數字化、工程化研究成果,助力緊密型醫共體、醫療集團和醫療機構提升醫療質量、患者體驗、醫院管理、臨床科研,實現醫療服務同質化。
舉例來說,醫學影像數據蘊含了大量疾病特征,我國七成疾病診斷需要醫學影像數據輔助,然而很多醫院缺少高質量的醫學影像診斷醫生資源。為此東軟提供了一個以機器自動標注為主的醫學影像標注解決方案“飛標醫學影像標注平臺”,內嵌了130多種解剖結構與病灶的自動分割算法,支持自動標注、半自動標注、手工標注、三維標注和形態學測量。通過這種方式讓醫生可以看得更清,看得更準,有了這個平臺,終結了醫學科研人員使用大量碎片化工具去做數據驅動的醫學研究的時代。
目前,多家醫院已經使用了東軟的產品去進行細分的醫學研究,比如,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開展神經和骨骼疾病方面的智能輔助研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開展呼吸系統疾病智能輔助診療,遼寧省腫瘤醫院構建胃癌的專病庫開展臨床科研,空軍醫科大學西京醫院開展了醫學影像標注標準和影像標注專病庫的建設,目前均已經取得了大量成果,包括論文、專利、軟件著作權、專著和專家共識,其中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健康研究院與東軟醫療基于東軟的平臺開發的慢阻肺早篩軟件已經獲得了NMPI的醫療器械注冊證,填補了這個領域的國內空白。
“通過這些數字化和工程化的方案,可以形成更多智能體,未來醫院中會跑上千個智能體,來幫助醫生工作,幫助患者服務。只有到了這個階段,我們才說醫療數據價值化的過程完成了,那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工作場景。”張霞說。
來源:大咖科技TechChi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