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2024年第十五屆中國航展的預熱后,也在重大節點即將到來之前,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終于不藏著掖著了。
上周末,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正式公開了“無人之翼”集團官方宣傳片,以特定實戰條件為背景,全面展示陸、空全域無人作戰裝備,以及由無人作戰裝備組成的作戰體系。出鏡的裝備數量之多,性能之先進,令人大呼過癮,組建的無人作戰體系已達世界先進水平。
展示的裝備
兵器工業集團展示了哪些先進的無人作戰裝備,又構建了怎樣的察打一體化作戰體系呢?從視頻一點點開始說起好了。
視頻以一場無人裝備和反無裝備之間的對抗為背景依次進行,甫一開始出現在鏡頭前的,就是曾在中國航展上多次亮相,進行過公開展示的某型無人戰車。該型無人戰車從外形來看,前后進行過多次設計迭代,構型也發生過一定的變化。諸如炮塔外部設備上也有些差別,但是其基本設計、戰斗全重應當是沒太大變化的,安裝的30毫米鏈炮和同步機槍也沒有變化。
其底盤在具備模塊化設計能力,可以進行衍生設計以進行車族化發展,衍生出諸如無人偵察車、重型反坦克導彈/巡飛彈發射車、戰場支援車等多種車型。而可以指揮該無人戰車的,應當是兩款外貿型主戰坦克VT-4A1和VT-5/U,它還可以被諸如VN-20型重型步兵戰車實施指揮,實現有人無人戰車的協同交戰。
隨著該新型無人戰車穿越滾滾黃沙,中國兵器龐大的無人地面作戰裝備開始依次登場亮相。有可以穿越鋪裝道路或者崎嶇地形,將模塊化的補給箱,或者導彈發射箱快速從后方物流集散地運輸到一線部隊手中、承擔戰場物流快速配送任務的輪式無人運輸車。
有安裝有榴彈發射器和突擊步槍,使用履帶式或者輪式結構,上樓梯、下臺階如履平地、專門為巷戰攻堅而生的小型戰斗機器人。當然,還有大家最喜歡的、戰士們的好伙伴、可以代替戰士們執行城市作戰高危險性任務、進行諸如房屋搜索和火力偵察的機器狗。
這些大大小小的戰斗機器人,有些安裝有自動步槍,有些安裝有完備的態勢感知系統,有些二者皆有。這些機器人和我們的戰士們配合,在復雜地形地物環境下作戰,可以有效提高戰士們的戰場生存能力,降低我們的損失率,同時還不知疲憊不知危險,可以大量投入放手使用。
隨著“作戰”的展開,對抗的主戰場也從地面延展到了空中,衍生為無人機和反無人作戰裝備之間的對抗。視頻開始,一架外貿型BZK-005E型察打一體無人機騰空而起開始執行戰場偵察、態勢感知類任務。
而在發現目標后,該型無人機不僅可以迅速通過戰場信息網絡傳輸目標信息諸元,引導其它型號的裝備實施打擊,更可以自己攜帶小型空面精確打擊武器,對發現的目標展開攻擊,以縮短殺傷鏈長度和時間。
除了需要使用定長導軌發射的BZK-005E無人機,中國兵器還準備了具備垂直起飛、高速平飛能力的銳鷹-80A型無人機。該型無人機相比BZK-005E,只需要一塊平整場地即可實現起飛。
最為關鍵的是,該型無人機可以為SH-15型155毫米卡車炮提供目標指示和火力引導,發現目標之后,通過通訊系統將諸元傳遞給單炮上的火控計算機,火控計算機根據傳遞來的目標數據實施自動調炮,可實現對縱深目標的“速打”。整個過程極為流暢,一氣呵成,用時極短,這種無人機目標指示,火炮自動調炮是真正的信火一體打法,代表了未來陸戰發展的方向。
除了BZK-005E和銳鷹-80A兩款戰場偵察、炮兵校射無人機,中國兵器還推出了浩如煙海的無人機,從采用垂直起飛方式、原型和美軍V-BAT無人機非常類似、承擔近程戰術偵察任務的“飛蛙”無人機,到單兵或班組使用的光纖制導自殺式無人機、光纖制導投彈無人機、光纖制導反無無人機等,簡直令人目不暇接。
相比俄烏沖突上出現的諸多利用民用無人機手搓出來的產品,很明顯,這些產品的質量更高,更符合嚴苛的軍用設備標準,性能也更具威力,而這些無人機的出現,證明我們對于俄烏沖突的戰場經驗有了充分的認知,同時也明確意識到了無人機、尤其是單兵無人機對未來陸戰的重要意義,同類產品已經推出了。
當然,無人機領域矛與盾的攻防作戰,也一直在進行著,中國兵器除了展示各型號各裝備層級無人機的強大威力,也展示了本集團反無裝備的研發與產品。諸如使用輪式底盤的自行化防空系統,具備彈炮結合防空能力。當然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首次出現在世人眼前的、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研制的某型激光反無裝備。
從外形來看,該激光反無裝備采用通用戰術卡車底盤,安裝有一部小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具備戰場獨立搜索能力,激光發生器和光電瞄準/探測系統高度整合,整套系統十分緊湊。在雷達或光電系統發現目標之后,激光武器迅速鎖定目標發射高能激光束,對目標外殼實施加熱硬毀傷,短短數秒中就擊毀了一個在飛行的無人機/巡航導彈類目標,隨后激光武器可迅速轉向摧毀下一個目標。
在多型號反無裝備的聯合打擊之下,來襲的無人機被紛紛擊落,體現出了中國兵工在無人機、反無領域“雙向發力”,“矛盾皆強”的特點,目前,我們的無人機、反無體系當為世界最強。
除了常規的地面作戰裝備,察打一體無人機、投彈式小型無人機等,此次出現的多型號巡飛彈也值得一提。如“飛龍”巡飛彈,該型巡飛彈外形和“Harpo”巡飛彈外形比較類似,采用6聯裝卡車發射箱發射。
從導引頭外形來看,使用了常見的被動式反輻射引導模塊,但是很明顯,這種類似于“天竺葵-2”的巡飛彈,導引頭模塊化可隨時進行更換。如果有必要的話更換諸如毫米波雷達導引頭,或者雷達/紅外成像雙模制導頭以實現人在回路控制也不是什么難事,在無人機戰場指揮體系的控制下,“飛龍”巡飛彈使用火箭助推起飛,直奔開機的敵方雷達,并將其精確摧毀。
同時,SR-5型模塊化火箭炮開始發射“飛龍-60A”巡飛彈。該型巡飛彈既可以使用專用發射模塊,也可以使用中國兵工的SR-5模塊化火箭炮共架發射,最大射程可達數十千米,不僅可以自行搜索,找到需要打擊的裝甲目標、強固目標等自動發起進攻,還可以通過雙向數據鏈使用人在回路的模式實施進攻。
甚至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通過多發“飛龍-60A”巡飛彈組建蜂群式無人機集群,形成彈幕統一搜索目標,自動分配打擊目標,按照一定的優先級自動對目標發起打擊。最后,則是由威力更強的CS/UR-5型車載巡飛彈武器系統實現一錘定音,徹底殲滅“敵”之殘存目標。
察打一體化作戰體系
總而言之,這一波中國兵工對無人作戰裝備的集中展示,有這么幾個特點哈:
其一是裝備型號琳瑯滿目,涵蓋陸空多軍兵種,未來有必要的話,可能還會公開海軍甚至涉及天基作戰的無人作戰裝備,型號形成多層次體系。從戰役兵團配屬裝備,到高級戰術兵團配屬,再到分隊甚至連排,最后到單兵個人配屬裝備,只要你想,每一個部隊層級都可以大量配備無人裝備,每一種作戰場景都有相應的無人作戰裝備。
其二是高度的信火一體,尤其體現在察打一體,火力殲敵領域,從銳鷹-80A型無人機給SH-15型155毫米榴彈炮指引目標,到多型號無人機,無人直升機,攜帶精確打擊武器升空,在發現目標之后甚至可以不用招呼任何火力,靠自己攜帶的空面武器上去就打,殺傷鏈極大縮短,打擊效率極高。
其三是整體作戰形成體系化,無人作戰裝備之間具備高度的信息互聯互通,無人作戰裝備在各部隊層級以統一的數據鏈進行聯系,使用統一規格的通訊協議進行控制,使用高度集約化、高度智能化的作戰指揮系統,實現物理和信息的多域融合,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就是未來戰爭可能的模樣了,對于我們來講,唯一的問題是接下來拿誰來試刀了。
隨著此次中國兵器工業公開大批無人作戰裝備,相信中國的無人作戰體系也到了該全面亮相展示的時刻,更相信在2026年的中國航展上,我們將看到更多更新穎的無人作戰裝備和相應的戰法,現在就可以開始期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