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象征,國旗和國歌就具有強烈的代表性,對于日本而言,他們的國歌《君之代》雖然只有28個字,但這簡短的歌詞背后,卻蘊含著巨大的野心。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殘暴行為,尤其是對中國的侵華戰爭,讓中國無數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日本人的橫行霸道歷史永遠不會忘記。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他們接受了《波茨坦宣言》,但是卻沒有停止對太陽旗和《君之代》國歌的使用,很多正義人士認為,這是日軍國主義的殘骸遺留,甚至強烈要求他們廢除天皇。
一直到1999年,日本頒布了有關國歌和國旗的有關法律,但日本的民眾對此不滿意,甚至在奧運會升旗儀式上很多運動員不唱日本國歌的情況屢見不鮮,還有很多學校,日本的學生在升旗時也拒絕唱國歌。
那么,這首被日本稱為是國歌的歌曲是如何產生的呢?
這要追溯到日本明治時期,當時日本經歷了西方列強的欺辱,他們看著自己的國家一直被外來者侵犯,感到十分恐懼,所以他們也開始向西方學習。
當時很多日本人都出國留學,推崇西方的改革,當時國家需要一個象征,一首可以激發大家斗志的歌曲。相傳,當時一個日本的茶樂師,就寫了一首歌曲,盡管這首歌有西方音樂的味道,但是卻被當時的日本人深深喜愛。
但是日本人長期的暴行,讓這首歌變得不堪,先來看看歌詞,這首國歌名叫《君之代》,歌詞簡短,但蘊含著日本的野心。
歌詞很簡單,翻譯成漢語:
我皇御統傳千代。
一直傳到八千代;
直到小石變巨巖,
直到巨巖長青苔。
這幾個字看著普通,但背后的含義讓人感到恐怖,他們歌頌他們的天皇,說要統治千秋萬代,甚至八千代,而且要把小石頭變成大巨石,知道巖石上長滿了青苔。
這就蘊含了他們想要侵略其他國家的野心,所以他們在戰爭時期一直對外擴張,是鐵的證據。
據說最早這首歌是一首祝壽詞,到了江戶時代,已經在日本很普及,配上各種樂曲,在不同的場合進行演唱。
比起來其他國家的國歌,他們的國歌根本沒有可比性,就連日本居民現在都不喜歡這首國歌,他們說,這首《君之代》和韓國以及中國的國歌相比,顯得太過平靜,一點沒有愛國的意思。
說的直白點就是,日本的國歌一直在反復呻吟,類似于“請神救救我們吧”的意思。
就連日本的“足球王子”中田英壽也說:“聽了日本的國歌,真的破壞情緒,不適合在比賽前聽。”
據說中田英壽說了這句話后,在日本引發了討論,很多人都支持中田英壽,他們認為他們唱日本國歌,完全是因為在國際賽場不得不唱,他們心里并不像其他國家那樣喜歡國歌。?
直到如今,在日本很多中小學校,很多學生仍然反對升旗和唱這首歌。
當然,作為代表日本的國歌,從歷史背景來看,他們不喜歡國歌或許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不無道理。
在明治維新以前,日本從來沒有受到過外敵的入侵,他們一直是在和平的環境中國走過來的,但我們中國卻和他們不同。
從清朝時期,我們就備受外來侵略者的欺壓,我們一直在對外斗爭,他們不得不站起來保護自己,所以就產生了我們保衛祖國的國歌,那就是我們的《義勇軍進行曲》。
如果說國旗是一個國家的服裝,那么國歌就是一個國家所有人的心聲,既然是國歌,那就應該人人愛,歌詞給人以強烈的感受。
起來!
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
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
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
發出最后的吼聲!
起來!
起來!
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
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
前進!
前進!
前進!進!
這種超級富有戰斗性和生命力的歌曲,得到了中國所有人的喜愛,尤其是在全世界所有華人不管在哪里,聽到我們的國歌就會振奮人心。
著名學者郭沫若同志對這首歌曲稱贊有加,他在1954年為聶耳撰寫的碑文中,稱贊他是“中國革命之號角,人民解放之鼙鼓”。
美國的黑人歌手保羅·羅伯遜曾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在美國演唱過這首歌,從此這首歌也唱到了世界,后來在中國,這首歌就頻繁出現在各個電臺,給了戰士們巨大的信心。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毛主席就決定把這首歌暫時定為國歌,在開國大典上,這首歌隨著五星紅旗,再次奏響。
后來,經過各種敲定,這首歌已經正式成為了中國的國歌,中國人民也全部支持,主要是這首歌深入人心,有深刻的教育作用,而且有源源不息的激勵作用。
遙想幾十年前,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空前浩劫,我們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這首歌的歌詞讓多少人重振信心,站了起來。
歌曲中的格調和奮斗直前的精神,將會永遠激勵著中國人民,為建設強大的祖國而努力,也永遠激勵著無數青年才俊,努力奮斗,為國爭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