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科學是我們消除污名的最佳手段。”
埃里克·坎德爾
《我們時代的神經與精神疾病》
埃里克 · 坎德爾,1929年11月7日出生于奧地利維也納,1952年畢業于哈佛大學歷史與文學專業,1956年在紐約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曾長期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和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2022年榮休。他一生致力于神經科學的前沿研究,因在記憶存儲的神經機制研究中做出重大貢獻,于2000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為什么說坎德爾是“斜杠老人”?
在千禧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他,在1952年卻畢業于哈佛大學的歷史與文學專業。對,你沒看錯,被哈佛大學錄取時的坎德爾,最初的興趣點其實在歷史與文學專業上!
大三結束前,坎德爾因第一任女友結識了其父母Kris夫婦,兩位知名的弗洛伊德派精神分析學者。與這對夫婦的頻繁來往激起了他對精神分析的極大熱情,而不久以后,坎德爾的導師Vietor因病去世,使得坎德爾的課程計劃出現了很大空白。在哈佛大學的開放氛圍中,此時已經立志成為精神分析學者的坎德爾開始沖動地修起化學、生物等進入醫學院的相關必修課程,并在1952年順利進入紐約大學醫學院攻讀醫學博士學位。
如此絲滑地棄文從理,要不怎么說大神就是大神呢。(攤手)
而后,坎德爾在醫學院深入學習,多年里對研究方向、實驗系統、研究對象等進行了諸多調整,他是如何決定選擇海兔這種萌萌的生物作為研究對象的、途中經歷了哪些困難、得到了何種幫助和啟示,在此不多贅述。
命運總是草蛇灰線,如果說諾貝爾獎對坎德爾做出的科學貢獻給出了高度認可,那么,坎德爾豐富的求學經歷和興趣愛好則共同埋下了許多種子,最后生長出一片科普著作的花園。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松江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仇子龍先生曾這樣評價坎德爾:
坎德爾是諾獎獲得者,腦科學大師,也是科學寫作的大師。
在今日迎來95歲高壽的坎德爾,在科學領域內埋頭研究的同時筆耕不輟,追求科學嚴謹的同時永遠懷揣著最熱切的人文關懷。坎德爾標志性的笑容總是給讀者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小浪獻上誕辰祝賀,希望坎德爾先生身體健康,為人類社會創造更多科學的、文化的財富。
坎德爾所著的面向大眾的科普作品內容橫跨自傳文學、科學史、藝術、神經科學等等領域,目前后浪已經出版了以下三本,也是小浪對我們的普通讀者最為推薦的三本:
01
你是不是同樣好奇這樣一位“斜杠老人”是怎么成長為今天的科學巨擘的?科學家們有什么驚掉下巴的八卦?或許……復刻一下大神的成長路線,我也能成為大神?請看這本自傳↓
《追尋記憶的痕跡》
著者:[美] 埃里克·坎德爾(Eric R. Kandel)
譯者:喻柏雅
后浪&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追尋記憶的痕跡》融自傳、科學史和基礎生物學于一爐,是一部無出其右的才華橫溢之作。它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何謂一流科學,以及如何創造一流科學。
——E. O.威爾遜 美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社會生物學之父”
02
大家都在談論抽象藝術、先鋒藝術,可是你為什么完全get不到它們的好呢……什么?科學家也喜歡抽象藝術?坎德爾在欣賞藝術時也沒有忘記用腦科學去分析對美的感受——美不僅存在于觀看者的眼中,也存在于觀看者大腦的潛意識創造過程中。想在逛展時有話可說且與眾不同?請看這本書↓
《為什么你看不懂抽象畫?》
豆瓣評分8.0
著者:[美] 埃里克·坎德爾(Eric R. Kandel)
譯者:喻柏雅
后浪&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為了縮小藝術與科學這兩種文化之間的差距,坎德爾通過還原主義模式提出了審視抽象藝術的新方法:當涉及激發大腦的創造力和引發我們的審美反應時,少即是多。
——艾米麗·布勞恩 著名策展人,紐約州立大學藝術史特聘教授
03
抑郁、焦慮、記憶衰退……人類已然邁進精神疾病時代,我們可以自救嗎?當坎德爾回歸腦科學專業領域,他懷揣的初衷則是希望用專業且好懂的科學知識去破除對精神疾病日益嚴重的偏見和污名化。如果你是病患、病患家屬、或整日憂心想要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精神狀態,請看這本書↓
《我們時代的神經與精神疾病》
豆瓣評分8.9
著者:[美] 埃里克·坎德爾(Eric R. Kandel)
譯者:喻柏雅
后浪&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這是一本關于大腦的神經生物學相關性和精神病學臨床科學基礎的科普巨著,坎德爾寫得非常精彩,讓人不忍釋卷。與一般科普不同的是,它同時兼具當今神經科學領域基礎與臨床最新進展,包括作者自己的記憶研究前沿工作,以及許多患者對自我癥狀的生動描繪,把一般晦澀難懂的神經系統結構、功能與人們日常體驗的聯系簡明生動地表達出來,分寸感把握很到位,也很好地梳理了現代精神醫學和心理治療的發展簡史。他對創造力的大腦機制的觀點顯示出非同凡響的洞察力。在新心智生物學的框架下,神經精神疾病、發育與遺傳易感素質、學習與記憶、人類行為、意識本質、精神分析等等被有機地串聯起來,以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給讀者,由此開啟一段探索大腦與心智之旅。
——徐一峰 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腦健康研究院院長、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點實驗室主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