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孫權一定要殺關羽,把關羽扣為人質,劉備還會發(fā)動夷陵之戰(zhàn)嗎?
先說說孫權為何一定要殺關羽?
主要原因是給曹操納投名狀。
《三國志 吳主傳》:二十二年春,權令都尉徐詳詣曹公請降,公報使脩好,誓重結婚。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春,孫權令都尉徐詳到曹操處請降,曹操回復使者,兩國修好,并莊重地發(fā)誓要締結婚姻。
這一條記載很容易被人忽視,從赤壁之戰(zhàn)開始,孫權跟曹操一直是死對頭,雙方發(fā)動多次戰(zhàn)爭,孫權為什么跟曹操請降,還與曹操聯(lián)姻?
孫權
根本原因就是孫權要對荊州動手,他不對兩線作戰(zhàn),打劉備就必須要跟曹操緩和關系。
《三國志 魯肅傳》:備既定益州,權求長沙、零、桂,備不承旨,權遣呂蒙率眾進取。備聞,自還公安,遣羽爭三郡。
劉備奪取益州后,孫權要求劉備歸還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
注意:劉備借了南郡,孫權要求劉備歸還三個郡,貌似雙方的協(xié)議就是劉備借南郡,歸還沙郡、零陵郡、桂陽郡。
但劉備不同意,說是拿下涼州再歸還,注意劉備的說辭,他沒有否認借南郡,也沒有說不還,只是說晚點還,說明劉備是理虧的。
孫權認為劉備不想還,用涼州來拖延時間,于是設置了南三郡的長吏,準備接管三郡,但關羽將他們全都驅逐了。
孫權大怒,就派呂蒙都督鮮于丹、徐忠、孫規(guī)等人率兵兩萬,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派魯肅率領一萬人駐守巴丘以抵御關羽。
劉備
劉備聽說了,也從益州帶了5萬人到荊州,與孫權對峙,雙方劍拔弩張,隨時準備開打,恰好這個時候,曹操攻打漢中,劉備聽說后,立即與孫權議和,做出了讓步,將長沙郡與桂陽郡還給孫權。
孫權要三個郡,劉備還了兩個郡,明顯孫權認為自己吃虧了,但劉備因為做出了讓步,孫權沒有在表面上反對,但孫權內心里顯然很不樂意。
這就是孫權與劉備之間的矛盾,因為借南郡而引發(fā)的矛盾,孫權見無法從劉備手中正當要回三郡,于是開始策劃私下來搶奪。
湘水劃界是公元215年,孫權暗中與曹操和好是在公元217年,孫權偷襲荊州是在公元219年,時間是連貫的。
《三國志 吳主傳》:二十四年,關羽圍曹仁於襄陽,曹公遣左將軍于禁救之。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惟城未拔。權內憚羽,外欲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北伐襄樊,圍攻曹仁于樊城,圍攻呂常呈襄陽,曹操派于禁救援曹仁,正值雨季漢水暴漲,關羽率領水軍俘虜了于禁及部下步騎兵三萬余人,送往江陵城關押,只是未能攻取襄陽與樊城。
關羽
孫權內心忌憚關羽,又想將關羽的功勞據為己有,就寫信給曹操,請求攻打關羽以證明自己。
孫權攻打關羽的真正目的是搶奪荊州,他要把劉備僅剩的三個郡(南郡、零陵郡、武陵郡)搶過來,孫權表面上是說為曹操攻打關羽,實際上是為了荊州的城池與土地。
曹操心知肚明,為了最大限度地消耗孫權與關羽,曹操把孫權勾結自己密信用箭射進了曹仁和關羽的營地,關羽知道后開始猶豫,開始無心戀戰(zhàn),不久關羽就被徐晃擊敗。
關羽在南逃的過程中,呂蒙誘降了士仁和糜芳,奪取了江陵城和公安城,控制了南郡,關羽的士兵由于家屬在江陵城,紛紛脫離關羽投靠呂蒙,關羽因此敗走麥城,很快就被馬忠俘虜,然后就地斬殺。
孫權殺關羽,是在偷襲荊州之前就想好的,不是臨時起意,也不是猶豫很久,而是一開始就決策要殺關羽。
白衣渡江偷襲荊州
孫權很清楚,搶奪荊州的行為勢必會引來劉備的報復,既然與劉備撕破臉,那就必須與曹操和好,孫權不能兩線作戰(zhàn),但想讓曹操相信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孫權如果能殺了與劉備情同兄弟的關羽,與劉備徹底鬧翻,就能獲取曹操的信任,這就是孫權一定要殺關羽的原因。
當然了,孫權殺關羽還有一個原因,蜀漢唯一的名將就是關羽,殺了關羽,蜀漢就沒有名將,其他將領來了,孫權也不怕。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孫權不殺關羽,把關羽關押起來當人質,能不能避免夷陵之戰(zhàn)?
答案很簡單,不能避免。
孫權殺不殺關羽,都避免不了劉備發(fā)動戰(zhàn)爭
不要說三國時期,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家極少受這種人質事件的影響。
《三國志 夏侯惇傳》:太祖聞之,謂浩曰:“卿此可為萬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質者,皆當并擊,勿顧質。由是劫質者遂絕。
曹操手下的大將夏侯惇曾經被呂布手下俘虜當成人質,夏侯惇的部將韓浩不顧夏侯惇的安全,召集士兵攻擊劫持夏侯惇的人,把他們全殺,夏侯惇則免于一死。
曹操聽說后,對韓浩說:你的做法可以做為萬世之法。于是曹操發(fā)布法令:今后如有支持人質的,連同人質一同消滅,不要顧及人質安全。此后再也沒有發(fā)生過支持人質事件。
曹操與夏侯惇關系是非常好的,夏侯惇可以自由出入曹操的臥室,這是生死過命的交情,但曹操為了政治正確,可以放棄夏侯惇的性命,而且還專門立法來應對劫持人質事件,可以連同人質一起消滅,曹操夠狠吧。
劉備不會受人質威脅
劉備也是一樣的,雖然劉備以仁義見長,與關羽的關系特別好,但在政治上,劉備同樣能翻臉不認人,劉備發(fā)動夷陵之戰(zhàn)的主要原因是奪回荊州,這可是諸葛亮在隆中對戰(zhàn)略規(guī)劃中要求奪取的土地,沒有荊州,北伐就缺少一根支柱,就無法成功,這關系蜀漢政權未來的戰(zhàn)略。
哪怕孫權拿關羽的性命來威脅劉備,也不可能讓劉備屈服,劉備的表現(xiàn)肯定跟當年他的老祖宗劉邦一樣,毫不在意,依然會發(fā)動戰(zhàn)爭,人質威脅事件是動搖不了政治家的利益,不管孫權殺不殺關羽,劉備都會發(fā)動戰(zhàn)爭以奪回荊州三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