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春風下,在北交所上市的艾融軟件成了本輪牛市中的首只十倍股。作為服務銀行的軟件公司,如今又搭上了華為鴻蒙概念,在游資的炒作下,艾融軟件便平地起飛了。
作者 | 陽一
編輯 | 朗明
來源 | 財經天下WEEKLY(ID:cjtxweekly)
A股牛市盛宴中,從來不缺少“財富增長”的奇跡。
不久前,北交所誕生了本輪牛市第一個“十倍股”。10月21日,金融IT解決方案提供商艾融軟件當日收獲30cm漲停,收盤價97.47元,市值飆升到204.5億元。之后的第二個交易日,其股價盤中更是最高觸及107元的歷史高點。
而在此之前的9月23日,艾融軟件的股價僅為9.31元/股。自9月24日開始起,艾融軟件股價節節上漲,在一個月時間內累計漲幅達到947%,股價漲了近10倍。
艾融軟件并非新股,能在15個交易日內股價增長到原來的十倍,足以讓投資者驚嘆。
這樣一只“牛股”,究竟有什么來頭?
▲艾融軟件股價走勢情況
01
“70后學霸”踏中造富風口
創立艾融軟件的,是一對70后“夫妻檔”:丈夫張巖,1975年生,是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妻子吳臻,出生于1977年,畢業于武漢的中南民族大學。
在艾融軟件中僅擔任董事和副總經理的吳臻,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24.49%;張巖則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持股15.92%。此外,張巖控股的乾韞企業還持有公司10.03%的股份。夫妻二人直接、間接合計持有艾融軟件46.78%的股份,為艾融軟件實際控制人。
當公司的市值沖高到204億元時,這對70后“夫妻檔”直接、間接擁有的財富短時間達到了95億元,和9月24日相比,身家一個月的時間內暴增了85億元。
但這已經不是他們第一次在資本市場上有所收獲。
在近日艾融軟件炙手可熱時,A股市場上另外一家銀行IT業公司宇信科技也迎來了一波大漲。10月14日,宇信科技更是實現20cm漲停。
很少有人關注到的是,張巖和妻子吳臻的簡歷中,都有曾經光輝的一筆——他們都在宇信科技的前身北京宇信易誠科技有限公司任職過。
宇信易誠這個名字現在或許已經被市場淡忘,但當年,它曾是國內金融IT行業規模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國內首家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的金融解決方案公司。而張巖就是公司創始團隊的成員。
2000年,張巖和其他四名股東一起,共同湊了25萬元,在北京組建了一家網上銀行產品提供商“易誠世紀”。在這一年,互聯網產業經歷了一次泡沫的破裂,但網上銀行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不過大多數的銀行也已意識到,互聯網在未來必將以摧枯拉朽之勢,對金融領域進行全方位的重構。這一年的12月,易誠世紀接下了一項國內用戶規模最大的網上銀行系統的挑戰——為中國工商銀行建設網上銀行系統。
工商銀行的網銀系統于2001年6月成功上線。一個全新的網銀時代也從此開啟。5年后,賽迪顧問發布的《2005年中國網上銀行市場報告》顯示,易誠世紀網上銀行產品所擁有的用戶數量已達到1887萬,占國內網上銀行用戶總數的70%以上。
2006年,易誠世紀與另一家同業公司宇信鴻泰合并,組建了宇信易誠。第二年,宇信易誠赴美上市,一時間轟動了整個行業。這家公司如日中天時,服務了國內上百家包括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在內的銀行。在上市的頭兩年,宇信易誠也實現了業績快速增長,每年業績增速都在40%以上。
2012年末宇信易誠從美股私有化退市。后來,易誠世紀原團隊退出,宇信易誠更名為宇信科技,2018年回A在深交所上市。
在2008年末,時任宇信易誠網絡銀行事業部總經理的張巖離開了宇信易誠。根據天眼查的信息,吳臻是在2004年加入宇信易誠擔任銷售總監,并在張巖離職的次年也離開了公司。2009年3月,張巖夫婦在北京創立了另外一家金融IT公司——艾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有了此前的創業基礎和積累,艾融軟件起步迅速。2013年,艾融軟件開始為工商銀行提供信息化服務,共同開發電商平臺“融e購”。
張巖為艾融軟件選擇了一塊巨大的市場。僅在2014年工行電子銀行的交易額超過了400萬億元,這意味著,如果銀行系統將電子結算合同中貿易部分放到電子商務平臺上進行交易,市場規模也將極其巨大。而項目上線后的效果也不負眾望。根據公開信息,2014年1月“融e購”正式運營,在短短一年內,注冊用戶超過1000萬戶,入駐商戶和交易額均進入國內十大電商之列。
在一次路演時,張巖也說,融e購在2015年的交易額是8800億元,有望在下一年直接追平當時淘寶網的交易額。
作為技術型的中小創新企業,剛起步的艾融軟件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在未來融資、發展時,它在資本市場上將選擇何種路線。2014年新三板迎來了蛻變,交易活躍度大大提高,部分公司的估值水平也得到了明顯提升。那個時期的新三板炙手可熱,無數機構和投資者紛紛涌入,期待從中挖掘到金礦。
一位基金從業者表示,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每一個新的交易板塊出現,背后都蘊藏著“財富自由”的機會。
艾融軟件做出了選擇。2014年年中,公司在新三板掛牌。它背后的“互聯網金融軟件服務”概念,也很快被投資者們發現了。
艾融軟件踩中了市場的風口,這是幸運,但同樣也是張巖夫妻眼光的展現。
2015年3月19日,艾融軟件開始交易,首日股價即暴漲19倍收報60元,盤中一度摸高到81元。10個交易日后,股價飆升至145元,創下了當時新三板第一高價股紀錄,市盈率達到了600倍。
艾融軟件開始交易時,張巖的孩子剛剛出生沒多久,他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還說,打算給孩子起名“三板”,結果被妻子否決了。幾天后,張巖發表朋友圈感慨說:“這不是市盈率,是市夢率,是納斯達克的節奏。”
而當時誰也沒有預料到,同樣的故事會在后來的北交所再次上演。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開市。它被市場寄予了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厚望,艾融軟件也成為首批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2022年11月,艾融軟件入選北證50成份指數樣本股。
在初登北交所時,張巖在接受《證券時報》專訪時曾表示,銀行乃至金融IT的創新領域仍是一片藍海,而規模化定制和創新能力一直是艾融軟件的基因,在產能擴張后,公司未來依然大有可為。
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深入推進,北交所的市場活力與潛力得到逐步釋放,在2023年底迎來破局,以破紀錄的持續百億成交額,成為A股中最亮眼的板塊。活躍的市場挖掘出了眾多隱形冠軍企業,也造就了一批財富故事。
此前,艾融軟件的股價一直在4~9元/股之間徘徊。但在今年9月之后,隨著本輪牛市的開啟,它以堪稱奇跡般的表現,頂開了北交所上漲的天花板。
但艾融軟件,能夠撐得起“十倍股”的光環嗎?
02
搭上“純血鴻蒙”快車
艾融軟件股價飆升背后,著名游資“拉薩天團”,也貢獻了不少力量。
龍虎榜顯示,截至2024年10月21日收盤,“拉薩天團”中的團結路第一營業部、團結路第二營業部、東環路第二營業部占據了買方前三名席位,買入金額分別為6778萬元、5030萬元、4832萬元。同時,三家營業部也上榜了賣方前五名席位。
但這次的“爆炒”,似乎也并非全無原因。
從消息面上來看,在艾融軟件創下北交所“十倍股”紀錄的第二天,華為原生鴻蒙操作系統正式發布。在10月22日當天,艾融軟件盤中也迎來了上百元的歷史高點。
在A股上,艾融軟件是搭上“純血鴻蒙概念股”快車的企業之一。
什么是純血鴻蒙?在2023年8月,華為發布了HarmonyOS NEXT鴻蒙操作系統的開發者預覽版,就瞬間引爆了市場。在此之前,談起手機操作系統,大眾提到的都是蘋果iOS系統和安卓系統,而華為這一全自研的操作系統如若正式發布,將成為全球第三大移動操作系統。
這也意味著,它或許可以讓國內的移動操作系統首次擺脫“內核依賴”,創建一個全新的“鴻蒙內核”。因此,在互聯網上,它也被網民們稱為“純血鴻蒙”。大量的鴻蒙原生應用也開始迅速增長,開發者們開始探索它在智能移動設備、智慧屏、汽車等場景的應用。
市場上對于包括艾融軟件在內的一眾“純血鴻蒙”相關概念股的關注度,節節上漲。而艾融軟件此前透露的一則消息,也為純血鴻蒙在金融領域的商用添了一把火。
4月17日,艾融軟件發布公告稱,公司已獲得華為“HarmonyOS 開發服務商”證書。根據彼時的信息,公司已有超900人次通過鴻蒙開發資質認證,可以滿足公司當前銀行客戶大規模進行鴻蒙系統開發適配改造的需求。
今年9月,在“國泰君安2024北交所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艾融軟件也公開表示,公司與華為的合作已涉及多方面,包括硬件、數據庫、歐拉操作系統、鴻蒙操作系統、鴻蒙生態等。公司正與華為共同推進相關客戶的鴻蒙化改造工作,同時積極推動“純血”鴻蒙的亮點和技術優勢在金融行業的場景落地。
根據公司公開的信息,其已有1149人次獲得了鴻蒙開發證書,目前已經開始向各大銀行提供鴻蒙開發服務,可以滿足公司當前銀行客戶大規模鴻蒙版電子渠道建設的需求。
艾融軟件強調說,金融電子渠道尤其是移動電子渠道建設是公司的傳統優勢領域,而純血鴻蒙的商用,必然推動金融機構新增鴻蒙版手機銀行、展業終端、移動辦公等方面的應用和系統。
事實上,在2023年艾融軟件就曾參與金融信創建設,完成與鯤鵬、浪潮、海光、龍芯、麒麟等金融信創硬件產品的適配,全面兼容鴻蒙操作系統。公司已先后融入鯤鵬生態、 鴻蒙生態等,五款產品已順利通過華為鯤鵬技術認證。
近年來,商業銀行的信創工作正在更加深入地推進。市場也期待,鴻蒙系統商用大門開啟,艾融軟件是否會通過和華為的合作,打開更大的市場空間。
但對于艾融軟件來說,未來仍是一條漫長的探索之路。
03
成色幾何?
1 0月30日,艾融軟件發布了今年第三季度財報。其中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4.35億元,同比下降0.46%;歸母凈利潤為4292.44萬元,同比增長8.40%。在第三季度,公司的營業總收入1.61億元,同比增長15.25%,歸母凈利潤也同比增長了37.88%。截至 9月30日,公司賬上貨幣資金為7699萬元,比2023年末的2.26億元已大幅降低。
公司上半年業績的頹勢也終于在這一季度得到了扭轉。2024年上半年,艾融軟件業績“雙降”,總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75億元和0.21億元,同比分別下滑了7.81%、11.62%。
在過去的十年間,銀行IT業最大的變化,就是國產替代浪潮的興起。艾融軟件擁有了一批銀行主要客戶,并在持續加強合作。從2017年~2020年,公司營收從1.40億元增長至2.75億元,凈利潤從2083萬元增長至4755萬元。
但盡管銀行IT行業的市場巨大,對于頭部銀行來說,也仍然會主要將非核心業務外包,而核心軟件仍以自建為主。在增量市場上,對于中小銀行客戶,艾融軟件也仍然需要開拓。
艾融軟件在3年前,也開始進軍汽車軟件業。在“軟件定義汽車”時代,艾融軟件對外表示,通過多年在金融軟件應用市場上的浸潤,公司在終端用戶人機交互領域已經形成了完備的專業團隊。
2021年,艾融軟件和上汽集團簽訂“零束ODC開發”項目框架服務合同。此后,公司又接連中標工商銀行、上海銀行、上海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等多家銀行項目。這一年,艾融軟件迎來了一次營收的轉折——全年實現營收4.21億元,大幅增長了53.14%,但歸母凈利潤5038萬元,僅微增6%。
在2022年和2023年,艾融軟件的營收均維持在6億元出頭,凈利潤分別為5152萬元及7046萬元,增長幅度仍然有限。與此同時,公司的應收賬款從2021年的1.31億元,也逐年遞增到了2023年的2億元。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公司的總資產為9.73億元,但應收賬款達到了2.97億元。
目前,艾融軟件的主營業務仍然是向以大型銀行為代表的金融行業客戶提供信創解決方案。但公司對大客戶仍然存在高度依賴。根據財報,在2023年,公司的收入為6.06億元,其中有近80%的收入來自前五大客戶。其中,公司僅對第一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就達到了2.94億元,占比48.53%。
也就是說,一個客戶就貢獻了艾融軟件近一半的銷售收入。過度依賴單個大客戶,這對公司的長期發展并不是好事。
經過了一個“十倍”之旅后,10月22日起,艾融軟件股價開始逐步回調。截至11月1日收盤,其股價回落至65.8元,市值138億元,而張巖夫婦的身家也減少至64億元。
目前,艾融軟件的市盈率仍高達187倍(相同行業公司宇信科技市盈率為37倍),接下來,北交所還將承載市場更多的期待。但在其中,投資者們也更需要理性和謹慎。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馬斯克,會裁掉多少美國公務員?
上海前首富,玩直播帶貨
芯片首富,豪捐62億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